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区别
2019-12-08陈寿才
陈寿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 广州 510260)
1 引言
在当前的医学影像技术中,运用较多的包括X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内窥镜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提供患者的诊断影像信息,加快了从诊断到治疗的过程,为一些病情紧急的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在未来,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将一如既往的在医疗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广大医疗工作者需要积极关注的领域。
2 X光技术
X光又叫X射线,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属于放射医学技术的范畴。X射线发现于19世纪末,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运用,于上世纪50年代被首次运用于医疗行业中。利用X射线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穿透能力不同的特点,能够有效将人体内部状况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其主要被运用于医疗检查中。时至今日,利用X射线的医学影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的门诊检查或体检中,都会有X光片拍摄的项目。X射线有辐射,这让许多人认为用X射线检查是对人体有害的。但事实上,以目前普遍使用的X光机来说,其造成的辐射量微乎其微,正常频率的身体检查根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对X射线的运用水平也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得到的X光成像信息将越来越清晰。
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这一技术简称为CT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基础依旧是X射线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相比于传统的X光,它更具穿透性,也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对人体进行检查。它的发展和应用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崛起。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成功研制了断层摄影装置,标志着CT技术的诞生,它能够利用X射线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规定厚度的透视检查,利用其超高的灵敏度能够对检查部位进行细致入微的成像,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深入的检查。CT成像技术依赖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数据管理,其与放射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数字影像应用于医疗影像成像的突破,使医学影像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4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其主要利用了原子核在射频磁场下的共振现象,通过共振信号来成像的一种技术。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于20世纪中叶,最开始被用于化学领域,并在随后建立了核磁共振波谱。到20世纪70年代,磁共振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论体系,并开始被运用到医学成像领域。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将核素应用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混淆,现在通常称呼这项技术为磁共振技术,而不再使用核磁共振一词。磁共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认可,其不仅不会产生辐射,同时在进行软组织的成像检查中,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能够更加清楚的展现软组织的受损状况。
5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化摄影技术简称DR,这是一项综合多种技术手段于一身的医学影像技术,其中包括X射线技术、扫描技术、平板探测技术,同时还应用到了电荷耦合器。这项技术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别,其一是間接结构型,这一类型主要是通过平板探测器与半导体薄膜的组合,实现投影成像的一种手段,类似于胶片成像。其二为直接结构型,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X光的一种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数字化摄影技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设备条件要求,但是其准确性和适应性是单纯的X射线技术无法比拟的。
6 介入放射学技术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介入放射学由一门边缘学科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了放射学领域的新星。这项技术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并与医学影像技术和临床治疗手段迅速结合,参与到了包括人体消化、呼吸、顾客、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中。这一技术的引进和运用,解决了许多以往无法解决的医疗难题,尤其是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医疗诊断水平。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技术特点为:通过影像学方法的引导,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等非手术手段来完成诊断或治疗。拥有微创性、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诸多优点。我国在1996年11月召开的“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中,将介入治疗列为了我国第三大医疗学科,与传统内科、外科并列,成为介入医学。这一成就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见的是它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且应用广泛的学科。
7 分子影像技术
分子影像技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是医学影像技术结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放射学以及核医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从微观层面显示人体组织水平、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相比于传统的X光和CT技术只能对发生器质性变化的器官进行诊断不同,分子影响技术能够通过对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在器官发生器质性变化之前提前探知疾病的发生、变化,是连接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目前国内对分子影像技术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在该领域已经处在世界前列。
8 结语
医学影像学在医疗领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对临床医疗和医疗科学研究都有直接影响。在未来,医学影响学的发展依旧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我们仍需不断探索,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