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08姜庆慧
苏 辉,姜庆慧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高邮 225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当前,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但是,冠心病早期病情隐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65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DSA造影结果后发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无创、快速的优点,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DSA造影检查的65例冠心病患者资料。患者年龄45~80岁,男性43例,女性22例,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心前区不适、胸闷及胸痛症状。
1.2 方法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飞利浦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1cm至心底,心脏搭桥术后患者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心底部。主要扫描技术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0~1000mAs,层厚0.625mm,层间隔0.625mm,采用后心电门控心脏扫描模式。检查前30分钟测量患者心率,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口服倍他乐克,心率低于70次/分钟不服用,心率高于70次/分患者口服倍他乐克25~50mg。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检查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台,经肘前静脉置入留置针并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先以4.0~5.0ml/s速率注射生理盐水20ml,然后以5.0ml/s速率注射造影剂60ml~85ml(碘海醇370mgI/ml),再注射40ml生理盐水。将图像数据传输至Philips专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包括VR、MPR、MIP、CPR等多种重建方式。
由三名影像科高年资医生以DSA造影图像为参照标准,对两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观察分析右冠状动脉(RCA)、左冠主干(LMA)、左冠前降支(LAD)、左冠旋支(LCA)四支血管。诊断意见一致,取共同的结果。诊断意见有分歧,协商后取得统一结果。
1.3 评价标准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分为三级:一级图像无中断及伪影,血管显示清晰,;二级图像有轻度伪影,血管边缘模糊;三级图像有严重伪影,血管显示不清;三级图像为不能诊断图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分级[1]:血管狭窄<50%为轻度;血管狭窄在50%~75%为中度;血管狭窄>75%为重度。
冠状动脉DSA造影检查由本院心脏内科介入医生完成。
2 结果
65例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出病变血管181支,其中管腔轻度狭窄61支,管腔中度狭窄58支,管腔重度狭窄50支,血管闭塞7支,心肌桥5例。冠状动脉DSA造影检查出病变血管189支,其中管腔轻度狭窄69支,管腔中度狭窄65支,管腔重度狭窄45支,血管闭塞6支,心肌桥4例。诊断结果相符率96.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结果较DSA造影检查结果偏轻的6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结果较DSA造影检查结果偏重的5例,全部都是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的敏感性96.8%,特异性97.2%,与文献报道大致相仿[2]。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病,常规的检查手段有心电图、心脏超声,都存在局限性,不能直观显示血管的形态,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扫描的快速、无创、高空间分辨率,已经使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准确的非侵入性的首选检查方法,冠状动脉DSA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有一定的创伤性、费用高,术中有潜在风险,部分患者心理不愿意接受,作为冠心病普查方式明显受到限制。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满足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复查需要,能够显示管腔是否通畅,观察有无狭窄、狭窄程度,部分患者可以显示血管内膜有无增生,文献报道,对于弥漫的支架内内膜增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明显优于冠脉DSA造影检查,适合作为冠状动脉术后患者复查随访、评价的手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冠心病患者筛查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CT机的扫描速度越来越快,扫描时间缩短,图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必将为临床及患者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