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铁霖教授声乐教学体系之“养”解读

2019-12-08邹爱舒

歌唱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歌唱家道德修养演唱者

邹爱舒

“养”是指歌唱家所应具有的道德修养、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做一名歌唱演员,只有好的嗓音和乐感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方面的基本训练、基础理论知识。

—金铁霖

修养,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修养主要包括道德修养与专业修养两个方面。道德修养是指高尚的品质、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专业修养是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水平与程度。

金铁霖教授在其声乐教学体系中提出“养”的标准,既是对演唱者内在精神、心性的要求,也是对其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表明他对声乐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业务精湛,而且要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笔者认为,金铁霖教授提出的“养”,可以从道德修养、职业精神、音乐修养、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等多个方面来阐述。

一、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主要是指社会个体在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的道德情操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①

1.道德修养是演唱者立身处世之本

《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即是将“明德”摆在首要的位置。而儒家文化更是将个人的道德修养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认为道德情操的培育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理,声乐人才的培养也应将道德修养的培育视为立身处世之本。老一辈艺术家常说:要学艺,先要学做人,因为学会做人是学艺的基础。金铁霖教授也常说要“做好人,唱好歌”,并且强调做人要低调、要与人为善,懂得感恩,而且要推己及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正如《孟子·离娄下》中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进一步讲,道德修养的高度与达到的境界,决定了声乐事业发展的高度。歌唱演员相对其他职业而言,社会关注度较高,名利的诱惑也在所难免,面对诱惑能否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往往内心清明,是非观明确,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能够做到成功的时候不骄傲,失败的时候积极面对、用一定的智慧来化解。而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影视演员或歌手,在事业巅峰的时候做出很多违背基本道德伦理的不当行为,公众形象一夜崩塌,事业一落千丈。这种“灾殃”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德不配位造成的。

2.歌如其人

王国维曾说,没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纯洁的心灵、真切的感情,是写不出感人的佳作的。有什么样的胸襟,才有什么样的笔墨。换言之,艺术家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往往能够通过其作品体现出来。比如,大诗人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豁达、乐观,晚年被贬到岭南荒蛮之地,竟然还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佳句,可见他非比寻常的胸怀与气度。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评价道:“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③这恰巧印证了苏东坡提出的“文如其人”的观点。声乐表演也是同样的道理,即“歌如其人”,越是具备良好修养的人,越能在演唱时注重内在精神,而不是沉迷于乐音的过度雕琢和技术的卖弄、炫耀。

3.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1)树立正确的“三观”

演唱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正确,才能志向高远。站立的高度不一样,处理事情的立场、方式和态度都会不一样,特别是面对利益冲突时,往往能够从大局出发,舍弃个人利益来顾全大局的利益。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拒绝为日本人表演,蓄须以“明志”;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国家捐款购买战斗机,这些举动正是体现了艺术家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份担当,这种精神和品质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学好如登,学坏如崩”,“三观”正确是明辨是非、坚守住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随波逐流的基础。

(2)自律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指人在不得志时要管好自己,得志的时候则要帮助其他人,也就是说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对自我的约束和对自我完善的追求。声乐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声乐演员更要自律。

首先,作为歌唱演员,特别是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演员,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会引起大众的关注。所以,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与行为规范,要树立正面的公众形象。

其次,声乐艺术是以人体为乐器,这个“乐器”本身是不稳定的,身体的状况、精神状态都会影响演唱的效果。而不论是歌剧演出还是音乐会,都要求演员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将精湛的演唱呈现给观众。这一特性要求演唱者必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管理好自己的饮食起居,远离不良嗜好,另外还要保持一个好心情,以保证“乐器”的最佳状态。

(3)自省

自省,是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来提升自身修养的一种方式。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从事声乐专业的人,更容易犯主观性的错误,难以把握是非对错的尺度。比如,我们提倡要自信,但是过于自信就会变成自负;我们说谦虚是好事,但是过于谦虚又会变成自卑。这种尺度的把握其实是不容易的。再比如,有些人认为只有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是对的,但凡别人的见解和自己不同,那就是错的。就气息的用法而言,有的人一直提倡由丹田往上送气来发声,唱得很好;某天碰到一个气息主张气息往回吸、往下叹的人,他就觉得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反之亦然。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唯一的。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审美与价值取向不同,面对同样的问题,思考的角度不一样,选择或处理的方式必然不一样。如果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必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儒家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倡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为“自省”是提高自身涵养的重要方式。

自省是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位声乐学习者通往成功之路的必修课。一些声乐学习者常常会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有的人比赛失利后会仔细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请教,即使没有获奖,却通过比赛获得了思想上、演唱上的进步。有的人却会埋怨评委不公平,埋怨伴奏没有配合好,唯独没有反思自己是不是技术不够成熟、或作品处理得不够细致等,这就是缺乏自省精神。常常自省,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平和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思想上和专业上不断提高。

二、职业精神

1.坚持源于热爱

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曾在讲座中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她从本科时就开始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2002年,获得“第42届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后,她才敲开了通向国际舞台的大门,歌剧演出邀请函接踵而至。在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米莱拉·弗蕾妮的成长过程中也曾多次经历比赛的失利与演出的失败,甚至被观众喝倒彩、轰下台,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最后才获得了成功。

其实,翻开很多歌唱家的传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甚至是荆棘丛生的,而经受过大风大浪却依然能够坚守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因为越是热爱,克服困难的动力就越大。

很多学生第一次见老师时,都会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学声乐?”获得的答案往往不尽相同,有的回答是“因为自己喜欢,梦想成为歌唱家”;也有的是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条出路。前者是教师们共同期望的;而后者,未来的声乐学习状态往往不会太乐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这句话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很多声乐学习者都说自己热爱声乐,但是内心的渴望却是不一样的。往往对声乐艺术无条件喜欢的人,能在一点一滴的进步过程中获得快乐与喜悦,不仅学得更专注,也更持久,所以更容易获得成功。

2.戏比天大

戏比天大,是很多戏曲艺术家坚守的信条。而这样的品质,同样会在优秀歌唱家身上体现。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曾讲述过一段自己的演出经历:她在一个夏日的晚上,参加一场露天的演出,由于舞台灯光的照射,引来了很多飞虫。当她唱到歌曲高潮处,一只大蛾子飞进了她张大的嘴里。那一瞬间,为了不中断演唱,她竟然毫不犹豫地将蛾子吞了下去并继续唱。结果,演出一结束,她就进医院了。

很多人听到这件事,都觉得不可思议。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位歌唱家将自己的事业置于何等高度。反过来看,也正是因为这种敬业精神,成就了她今日演唱事业的成功。

声乐演唱者要对自己的专业保持一种敬畏之心,不论什么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类型的观众,都要尽力保证演出的品质。即使是自己熟悉的作品,也要把每一次的演唱都当作第一次来唱,不能因为重复就厌倦,或者因熟悉而守旧,每一次都要唱出新意,让观众常品常新。这种职业精神是每一位优秀歌唱家都应该拥有的宝贵品质。

3.工匠精神

声乐学习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声乐作品的演唱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高演唱技术,为作品的表达打造一把性能精良的“乐器”,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二度创作来表达作品的内在情绪与思想感情。这是一个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的过程,以作品为依据,关注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的表达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

声乐学习中唱对时的感觉往往是简单的,但是探索如何唱对的过程却往往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过程考验的不仅是学习者的智商,更多的是考验其情商。比如,我们经常说某位学生悟性好不好,衡量的标准不仅在于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地找到正确的演唱状态,还在于学生课后练习时自己能否把握住正确的演唱状态,避免下次上课时“从头再来”。这一过程需要学习者有良好的感觉记忆和内心听觉的记忆,练习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放慢节奏,反复内观、思考、体验,一遍一遍地纠正自己不好的习惯,在不厌其烦的“拨乱反正”中,逐渐建立起符合科学性演唱方法的过程。所以,仅有对声乐的热爱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学生是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的。

三、音乐修养

音乐修养,是演唱者音乐综合能力的体现。比如,我们评价某位歌唱家“修养很好”,是一种很高的评价,因为良好的修养是建立在声音规格高、语言有美感、表达有深度、风格准确等复合因素之上,带给观众的是一种综合的、高级的审美体验。

音乐修养的高低与演唱者的音乐基础知识、声音技术、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理论素养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由于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对声音技术、情感表现、歌唱语言、韵味表达等方面分别做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而着重谈一谈对音乐修养的养成具有关键影响的基础能力与理论知识。

1.视唱练耳基础

视唱练耳与声乐学习相辅相成,是声乐演唱的必备技能。

几年前,我们曾采访马琳斯基剧院的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他在谈及自己职业生涯时,曾表示这个职业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非常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比如,他们一个月少则演两部歌剧,多则会演四到八部歌剧,从分配角色、唱段到排演的时间通常很短,有时一部四五幕的歌剧给演员熟悉角色与唱段的时间仅仅三五天。而且,他竟然有过两次在一个晚上拿下一部歌剧的经历,这对职业歌唱家的视唱、背谱能力是一种挑战。所以,他会随身携带音叉,方便自己随时定音,熟悉谱子。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如果视唱练耳、乐理不过关,就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演员。当然,学习视唱练耳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而是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强化音乐记忆能力,进而提高演唱者对作品的感性理解。总的来讲,视唱练耳是培养声乐学习者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往往决定着声乐演员艺术道路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2.音乐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演唱者的音乐表现力,即二度创作的水平取决于良好的音乐感知力与审美能力。音乐感知力,俗称乐感,主要表现为对音准、音色、节奏、速度、强弱、连贯性等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风格与情感、意境的感受力。乐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基因,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后天的学习与积累。乐感好的人,往往演唱有很强的感染力。然而,在声乐学习者中,天生乐感特别好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需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来培养。

音乐审美能力,指的是音乐的品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演唱者的格调,包括声音审美、作品审美、音乐处理上的审美等。艺术格调高的人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就会对作品有一定的要求,往往会选择艺术性突出的作品。在演唱作品的时候,也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选择表现这首作品的最佳方式,将作品的内在精神准确地表现出来。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说,二度创作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吃透”作品主题;第二,要“吃透”风格。而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能否“吃透”风格,取决于演唱者把握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审美属性的程度,而这一决定性因素正是与演唱者的音乐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密切相关。

正确的声音概念,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审美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获得。中国人讲究熟能生巧,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选择地、有目的地聆听,通过听觉的积累逐渐学会区分好坏、优劣,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

3.音乐理论修养

音乐理论修养,主要是指演唱理性经验的积累,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声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史学知识三大部分。

音乐基础知识,主要是指乐理、曲式、和声、音乐术语等方面。储备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声乐演员的必备修养。

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对古今中外声乐理论文献的学习和嗓音知识、歌唱原理、教学理论的学习等。学习声乐理论可以提高声乐学习者对声乐演唱的理性认识,提高自学能力与研究能力。比如,冯葆富的《艺术嗓音的保护》与威廉·文纳德(李维渤译)的《歌唱—机理与技巧》,从声带的构造、发声原理、呼吸的运用原理、共鸣的产生原理等方面做了全面、详细介绍。再如,对作品类型的划分,要有清楚的学术界限,什么是民歌,什么是艺术歌曲,什么是古曲,都要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不能把艺术性较强的创作歌曲与艺术歌曲混为一谈,或者将古诗词新创歌曲当作古曲,等等。只有明确了作品类型的区别,才能选择与之相符的演唱方式来阐释作品。

音乐史学知识,包括中外音乐史、声乐发展史等,通过系统学习,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建立宏观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根据乐曲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格选择相应的演唱方式,准确表达作品的意蕴,是需要以这些知识为背景的。

四、文学与艺术修养

提出文学修养的要求,是因为声乐作品本身就是文本(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很多作曲家创作的依据就是诗歌或者有一定内涵、意境的短文,歌词的内涵决定了作品的内涵。一个有着较好文学修养的声乐学习者,往往更注重歌词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同时,他们对歌词内涵、作品精神的理解也更深入,因此表达作品就更具感染力。比如咬字、吐字中涉及对语言音韵美感的表现,对语调的起伏、语义的理解与语气轻重的表现、语句与段落的划分及对比等研究得越深入,对作品的精神内涵就理解得越丰富,表达也就越到位。

文学修养的提高主要源于文学知识的广泛积累,即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西方的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普希金的诗歌到我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有了长期潜移默化的文学积累,内在的气质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即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艺术修养,指的是在音乐专业修养之外,对其他艺术门类的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考。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姊妹艺术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和互为借鉴之处,可以达到“他山之石攻玉”的效果。比如,根据民间乐曲改编的民歌《江河水》,其器乐演奏版本有数十个,一些二胡名家的演奏将这首曲子的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对演唱这首作品的歌者的二度创作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又如,器乐曲《夕阳箫鼓》中那种恬淡、静谧、洒脱的感觉,对于据其改编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唱也是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的。再如,中国书法讲究笔断意连,而且在一幅字中如果出现相同的字,则要改变写法,否则就会被称为“一道汤”,视为败笔。这与演唱时相同乐段再现时要有变化如出一辙。另外,话剧的舞台表演与声乐表演同属于舞台表演艺术,其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表演手段往往是声乐表演者需要学习、借鉴的。而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表演程式与咬字、吐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也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国水墨画中的轻重、浓淡、留白等笔法变化,与声乐演唱中情感处理的强弱、连断、休止同样也是相通的。因此,学习和借鉴姊妹艺术,提高艺术修养,对声乐演唱者的专业学习将起到积极影响。多听、多看、多比较、多借鉴,是歌者文学与艺术素养养成的必备方式。

小 结

总的来说,修养重在自我教育,自我锤炼。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演唱者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志向。不仅要富有家国情怀、乐观向善,还要对专业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向着德艺双馨的目标迈进!

注 释

①邹顺康、张群颖《孔孟道德修养思想之比较》,《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

②王国轩、张燕婴、蓝旭、万丽华译《四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6页。

③林语堂《苏东坡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猜你喜欢

歌唱家道德修养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树叶都是歌唱家
长不大的调皮蛋歌唱家
草丛里的歌唱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