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与MRI表现
2019-12-08邵显敏
邵显敏,聂 琳,刘 佳,张 静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孤立性纤维瘤(SFT)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以往研究多认为SFT属于间皮瘤,多数患者患病后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伴随肿瘤增长可能产生压迫症状,例如咳嗽、呼吸困难以及疼痛等,少部分患者可能诱发副瘤综合征[1]。SFT好发于胸部、四肢以及鼻咽部等,发生于腹部的情况较为少见,因此容易出现误诊。本次研究重点分析SFT在CT、MRI中的具体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止诊治的26例腹部SFT患者,均经由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腹部SFT。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22~72岁,年龄均值(50.6±0.4)岁。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者14例,应用我院GE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置如下:螺距为1,层厚为5mm,患者增强扫描时以碘海醇为对比剂行肘静脉团注,80~100ml,注射速率为4ml/s。(2)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者12例,应用GE1.5T MRI仪,发射线圈,腹部相控阵线圈,依次进行T1WI和T2WI脂肪抑制,其中T1WI的动态增强扫描中相关参数设置:呼吸门控T1的扰相梯度回波中TR为135ms/160ms,TE为1.4ms/1.2ms,快速自旋回波T2脂肪抑制序列中TR为7058ms,TE为90ms/85ms,之后改为2D FSPGR T1WI的动态增强扫描,选择横断位T1WI序列,其中TE为1.5ms,TR为170ms/195ms,冠状位的T1WI序列中TE为1.62ms,TR为150ms,间隔1mm,层厚8mm。对比剂行肘静脉注射,15~20ml,流率1.5~2.0ml/s。
2 结果
2.1 患者CT、MRI影像学表现
26例患者的腹部SFT,起源于腹膜者20例,肠系膜者5例,腹膜后者1例。26例患者的腹部肿块均呈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21例患者其中快呈现为分叶状,且边缘光滑,体积为3.1cm*4.6cm~10.2cm*17.9cm,同时周边组织存在受压移位情况,且边界较为清晰。经CT扫描检查的14例患者,其中12例均呈现为低密度,2例患者呈现为稍高密度,且密度均为较均匀或者略不均匀特征,患者的部分肿瘤中存在2种具有差异性密度实质成分,且内部存在不规则的坏死区域。在动脉期强化时其差异增大,具有轻度或者中度强化特征,在门脉期内期肿瘤的实质成分的强化特征趋于均匀,而坏死区域则无明显强化,患者后腹膜处均无显著的肿大淋巴结影。经由MRI检查的12例患者,其肿瘤均呈现为混杂的等信号,在T1WI序列中呈现为等信号或者稍低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序列中呈现为等信号或者稍高信号,其边界较为清晰,在内部病灶具有斑片状的较长T2坏死信号以及较短T1出血信号,在增强扫描中肿瘤动脉期呈现轻度强化或中度强化,在门脉期内肿瘤实性病灶的强化显著并且趋于均匀,而坏死区域则无强化,在后腹膜处并无显著的肿大淋巴结。
2.2 手术及病理结果
26例患者均接受腹部肿块切除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起源于腹膜处者20例,起源于肠系膜者5例,处于腹膜后者1例。21例患者的肿瘤均存在完整包膜,另有5例患者其中路存在纤维性的假包膜。肿块均于手术中被完整切除,周边腹腔和腹膜后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病理学检查:肿瘤均呈现为椭圆形或者卵圆形,20例具有完整包膜,5例存在纤维性的假包膜,其切面为灰白色且质地较硬。26例患者肿瘤切面均存在粘液样的变性区。镜检结果:肿瘤均是由梭形的细胞和胶原纤维所组成,肿瘤细胞间具有不均匀的纤维胶原。3例部分肿瘤细胞中较为密集,存在核分裂象,怀疑为低度恶性。免疫组化结果:CD34与Vimentin均呈现阳性,而S-100蛋白为阴性。
3 讨论
腹部SFT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一类梭形细胞的软组织性肿瘤,SFT可能发生于患者全身诸多部位,腹部SFT在临床中较为罕见,其病理特征集中表现为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界较为清晰,且多数肿块具有包膜[2]。大部分腹部SFT属于良性肿瘤,只有约12%存在侵袭性行为[3]。通过CT平扫肿瘤内部密度呈现为均匀或者不均匀状态,瘤体内部可能由于粘液样的变性而形成低密度区域,通常并无钙化。而应用MRI在腹部SFT患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由于肿块内部存在纤维组织,因此在T1WI序列中多呈现为等信号或者稍低信号,在T2WI序列上呈现为低信号或者稍高信号。本组26例患者的腹部SFT其CT、MRI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存在腹部孤立性且边界较为清晰肿瘤,通过MRI检查其T2WI序列上呈现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时,怀疑腹部SFT的可能性较高。
综上所述,腹部SFT的CT、MRI影像表现均具有显著特征性,通过结合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升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