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亚的丝路音乐研究:基础资料篇(下)

2019-12-08孙可臻王小盾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图中亚出版社

孙可臻 王小盾

内容提要:中亚音乐文化研究是中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深入展示中亚民族关系的历史底层,因而是不可忽视的领域。中国的中亚音乐研究有三大主题:一是丝绸之路音乐研究,二是新疆各民族音乐研究,三是敦煌音乐研究。近七十年来,中亚音乐研究在这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其中丝绸之路音乐研究注重考察音乐交流的阶段性和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建立起综合使用考古学、图像学、民族学方法的乐器学分支;其中新疆民族音乐中的木卡姆研究则注意将活态材料与汉文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广阔背景中认识包括维吾尔木卡姆在内的世界木卡姆现象,表现了较鲜明的学术特点。接下来,中亚音乐文化研究应在全面而丰富的资料基础之上推进。其一利用国内外文献编成《中亚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目录》;其二采用“综述、综合、分类”三步走的方式编写《中亚音乐文化研究史料导论》,用为培养新人的教材;其三逐步编成《中亚音乐文化研究资料汇编》。《资料汇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细致处理文献(包括文书和乐谱)、文物(包括载于文物的图像)、遗存(田野音乐记录)等三类史料;其意义则是支撑起比“丝绸之路音乐研究”更广大、更深远的学术版图。

二、关于中亚音乐文化研究的两类参考文献

如上所说,进行中亚音乐文化研究的基础建设,有三个必要项目。关于第一项工作——编写中亚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目录,有以下文献可以参考:①

中国的书刊:(1)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各图书馆藏西北文献联合书目》,1957年印行。(2)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1935年编成,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增订出版。(3)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4)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研究参考书目》(中文之部),1962年油印。(5)喀什师院《新疆地方文献资料目录》(中文部分),1981年印行。(6)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7)甘肃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新疆分册》,甘肃省图书馆,1985年。(8)刘进宝《敦煌学论著目录1909—1983》,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9)刘戈、黄咸阳《西域史地论文资料索引》,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10)牟实库主编《丝绸之路文献叙录》,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11)陈延琪、萨沙主编《西域研究书目》,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12)余振贵、杨怀中《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13)岳峰、周玲华《丝绸之路研究文献书目索引》,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14)王尚寿、季成家主编《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红旗出版社,1995年。(15)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6)李德范、方久忠《敦煌吐鲁番学论著目录初编》(1886—1992.3,日文部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17)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文献题目录》,民族出版社,2000年。(18)王健林主编《龟兹文化辞典》,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日本的书刊:(1)日本京都西域文化研究会《西域文化研究》,共六卷。其中卷二含神田喜一郎、小笠原宣秀、大庭修《中亚研究文献目录》,收录1896年到1957年间发表的文献,京都,195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索书号(以下简称“国图索书号”)4C-2007B949.214。(2)袁同礼、渡边宏《1886—1962年日本新疆研究类目》,载《新疆研究丛刊》,东京,1962年,国图索书号4G88.K2945工97。(3)梅村坦《东西交涉史文献目录1:中央亚细亚1886—1977》(東西交渉史文献目録.Ⅰ,中央アジア:1886—1977),日本东京丝绸之路社(シルクロード),1979年,国图索书号4C-200788:D8191。(4)长泽和俊《东西交涉史研究文献目录》,东京1981年,国图藏书“初订”中。(5)东洋史研究论文目录编集委员会《东洋史研究论文目录》(日本における東洋史論文目録),共四册,东京,东洋书林出版社,2000年,第一册至第四册,国图索书号分别为:4G-2007N88:K311;4G-2007N88:K312;4G-2007N88:K313;4G-2007N88:K314。(6)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洋史研究文献类目》,每年一本,国图藏有1935—1965年各种合订本、单行本共32种,如1934年、1937年(昭和9年、12年度)合订本,京都大学,1939年出版,国图索书号4G-200788:K30035;1946—1950(昭和21—25年度)合订本,1952年出版,国图索书号4G-200788:K30027;1955、1956合订本(昭和30年、31年度),1955—1957年出版,R220.031キ80R;其中有别编一册,《蒙古研究文献目录:1900—1950》,1953年出版,国图索书号R216.031キ80。该类目1958年改名为“东洋学研究文献类目”,后又改为“东洋学文献类目”出版至今,国图藏约83种:如1958年类目,1958—1959年出版,国图索书号R220.031キ80R;1969年类目,1971年出版,国图索书号4G-200788:K30019;2015年类目,2018年出版,国图索书号4G-201988:K3001。(7)史学会《回顾与展望》,载《史学杂志》每年5月号,国图藏有《史学杂志》合集(1890—2019),东京,史学会1980年出版至今,国图索书号4QK102。(8)香山阳坪《沙漠和草原的遗宝:中亚文化与历史》(砂漠と草原の遺宝:中央アジアの文化と歴史),东京,角川书店,1963年,国图索书号229.2カ76。

德国和荷兰的书刊:(1)卡·布洛克曼(C.Brockelmann)《阿拉伯文献史》(Geschichte der Arabischen Literatur),本编二卷,德国魏玛—柏林出版,1898—1902年,国图索书号PJ6320B86。(2)W.Bang、A.von Gabain等《突厥吐鲁番文献》(Türkische Turfan-Texte),柏林,学院出版社(Akademie-Verlag),1929—1959年出版,国图索书号2C-2015H211.8T939。(3)丹尼·塞诺(Denis Sinor):《欧亚大陆中部地区研究引论》(Introductionà l’étude de l’Eurasie centrale),德 国威斯巴登,奥托·哈拉索维茨出版社,1963年,国图索书号DS632E9S61。

另外,荷兰莱顿E.J.Brill出版社出版了《东方学家手册》(Handbuch der Orientalistik),该丛书从1955年起陆续出版至今。据查,国家图书馆藏二百余种,其中与中亚相关的材料相当丰富。至少有以下几个部分包括中亚相关资料:第一辑第四卷伊朗学,第一辑第五卷阿尔泰学,第七辑第三卷“内陆亚洲”。比如(1)霍夫曼(K.Hoffmann)《伊朗学》(Iranistik),第一辑第四卷第一册,1958年,国图索书号2K124HK。(2)葛玛丽(An.von.Gabain)等《突厥学》(Turkologie),第一辑第五卷第一册,1963年,国图索书号2K124VGA。(3)叶特玛尔(K.Jettmar)等《中亚史》(Geschichte Mittelasiens),第一辑第五卷第五册,1966年,国图索书号2K124JK。(4)尤里·布雷格尔(Yuri Bregel)《中亚历史地图集》(An Historical Atlas of Central Asia),2003年,国图索书号2-2004K993.606B833。(5)C.H.Bleaney、G.J.Roper《伊拉克书目指南》(Iraq:A Bibliographical Guide),2004年,国图索书号2-2005K937.7-7B646。

美国的书刊:(1)让·索瓦热(Jean Sauvaget)《穆斯林东方史导论:书志指导书》(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Muslim East—A Bibliographical Guid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出版社,1965年,国图索书号R3013S26。(2)爱德华·埃勒沃斯(Edward Allworth)《苏联东方民族、出版物和书写体系,美国各图书馆所藏1818—1945年伊朗语和突厥语出版书志指南和字母转写表》(Nationalities of the Soviet East Publications and Writing Systems;a Bibliographical Directory and Transliteration Tables for Iranian and Turkish Language Publications 1818—1945 Located in U.S Libraries),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1年,国图索书号2751.262-7AE。(3)爱德华·埃勒沃斯(Edward Allworth)《苏联亚洲书志:有关伊朗族、蒙古族、突厥族的社会人文学科资料集》(Soviet Asia:Bibliographies A Compilation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Sources on the Iranian,Mongolian and Turkic Nationalities),纽约,普利格尔出版社(Praeger),1975年,国图索书号2D751.262—7AES。

英国的书刊:(1)查·斯托里(C.A.Storoy)《波斯文献志》(Persian Literature:A Bio-bibliographical Survey),1—2卷,第1卷分册出版,伦敦出版社[s.n.],1927年,国图索书号R7085S88。此书有俄文增补本:布列格尔改订增补,勃尔雪夫斯基刊《波斯文献志》三册,科学出版社,1972年。第一册,国图索书号T32-3-3/18;第二册,国图索书号T36-6/52;第三册,国图索书号T40-1/41。(2)布朗(E.G.Browne)《波斯文献史》(A Literary History of Persia),剑桥大学出版社,1929年,国图索书号PK 6097B88)。(3)皮尔逊(J.D.Pearson)、沃 尔 施 (An.Walsh)《1906—1955年伊斯兰文献索引》(Index Islamicus 1906—1955),伦敦曼塞尔书店(Mansell)1977年出版,国图索书号2K371.07-7PJD/Suppl.。(4)布朗 (E.G.Browne)《鞑靼统治下的波斯文献史(1265—1502)》(A History of Persian Literature under Tartar Dominion A.D.1265—1502),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国图索书号2-2014I373.093B882。

苏联和东欧的书刊:(1)柳·瓦·季米特里耶娃、萨·尼·穆拉托夫《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突厥写本目录》(Описание тюркскихрукописейИнститутанародов Азии),共三册,科学出版社,国图存两册:第一册,历史,1965年出版,国图索书号Б69-7/33;第二册,历史、档案卷宗、书志、百科、地理、历法,1975年出版,国图索书号3I109Д534/2;第三册,诗、诗笺、诗学,1980年出版。(2)穆吉诺夫《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藏回鹘写本目录》(ОписаниеуйгурскихрукописейИнститута народовАзии),莫斯科,Изд.вост.лит.1962年出版,国图索书号Б52-7/58。(3)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学院出版社(Akadémiai Kiadó)先后于1979年、1984年、1990年出版雅诺什·哈尔玛塔(János Harmatta)的三部著作:《伊斯兰时代以前中亚史史料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Sources on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国图索书号2K370.2HJP;《从赫克斯特到瓦里兹米:中亚前伊斯兰时期的大夏语、巴列维语、粟特语、梵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汉语、希腊语、拉丁语文献》(From Hecataeus to al-Huwārizmī:Bactrian,Pahlavi,Sogdian,Persian,Sanskrit,Syriac,Arabic,Chinese,Greek,and Latin sources for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1984年版,国图索书号2-88K300.3F93;《从亚历山大大帝到阙特勤》(From Alexander the Great to Kül Tegin:Studies in Bactrian,Pahlavi,Sanskrit,Ara-bic,Aramaic,Armenian,Chinese,Türk,Greek,and Latin Sources for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1990年出版,国图索书号2-97K37F932。

此外,可参看以下中亚研究期刊。

西欧的期刊:(1)法国的《亚洲学报》(Journal Asiatique),1822年创刊,巴黎出版,国图索书号(K3)H/J29/5200。(2)《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rain and Ireland),伦敦出版,1834年创刊,国图编目中。(3)《德国东方学会杂志》(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Morgenländischen Gesellschaft),出 版 于莱比锡威恩巴登,1847年创刊,国图索书号H/D31/2500。(4)《皇家中亚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1931年创刊,国图索书号H/R91/5000。(5)《乌拉尔-阿尔泰学报》(Ural-Altaische Jahrbücher),1952 年 创刊,德国威斯巴登,哈拉索维茨出版社(Harrassowitz)出版,国图索书号H/U52/4000。(6)《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出版,1940年建刊,国图索书号(K3)H/U47/5100。(7)《中亚杂志》(Central Asiatic Journal),副题《中亚语言、文学、历史、考古的国际性期刊》(International Periodical for the Languages,Literature,History and Archaelolgy of Central Asia),1955年创刊,德国威斯巴登,哈拉索维茨出版社(Harrassowitz)出版,国图索书号H/C66/3000。(8)《亚洲事务:英国皇家亚洲事物协会期刊》(Asian Affairs: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for Asian Affairs),1970年创刊,伦敦出版,国图国图索书号(K3)H/R91/5000。(9)《突厥学》(Turcica:revue d’études turques),法国斯特拉斯堡社会人类大学突厥研究系,国立科研中心突厥与奥斯曼研究部(USA 1425)和突厥语研究发展协会共同编辑出版的年刊。巴黎出版,创刊时间不详。国图索书号2-2007K374.03T392/v.5。(10)《古代东方研究》(Altorientalische Forschungen),东德科学院、中央古代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编,柏林出版,创刊时间不详。国图索书号2K3-53DAW。

东欧和西亚、南亚的期刊:(1)《东方学报》,全名《匈牙利科学院东方学报》(Acta orientalia),1950年创刊,布达佩斯出版,国图索书号 H/A22/7000。(2)《中亚杂志》(Journal of Central Asia),1978—1997年由巴基斯坦“中亚文明研究中心”编,巴基斯坦Quaid-i-Azan University出版,国图索书号H/J46/2000。

美国的期刊:(1)《美国东方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出版于美国,由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负责,1843年创刊,国图索书号(K3)H/A48/1150。(2)《哈佛亚洲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is),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出版,创刊时间不详,国图索书号2-96K3H27。

日本的期刊:(1)《东洋学报》,东洋协会调查部编,东京出版,1911年创刊,国图索书号4QK311。(2)《东洋文库欧文纪要》(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东京,东洋文库出版,1926年创刊,国图索书号 H/O36/8500。(3)《东洋史研究》,东洋史研究会编,京都出版,1935年创刊,国图索书号4QK305。(4)《东方学》,东方学会编,东京出版,1951年创刊,国图索书号R52ト052。(5)《亚洲学报》(Acta Asiatica: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ern Cul-ture),1960年创刊,国图索书号H/A26/860。

此外,还有国际性学术会议刊布的论文集,如《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习班中亚研究论文集》(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des Seminars für Spranch-und Kulturwissenschaft Zentralasiens der Universität Bonn),国图索书号2-2007K300.356。

依靠以上书刊,可以编出较具质量的专业目录,作为其他工作的基础,其意义在于准确认识“中亚音乐文化研究”的学术位置。

关于第二项工作,即编写《中亚音乐文化研究史料导论》,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编写若干种综述;第二步是加以综合,分类编写《近一百年来的中亚音乐文化研究》;第三步是编写较具理论性的《中亚音乐文化研究史料导论》。除我们在《关于中亚的丝路音乐研究:相关成果篇》中列举的几十种中文书外,兹列出以下参考文献:

德国:(1)爱德华·冯·仓包尔(Eduard von Zambaur),《伊斯兰史世系年代手册》(Manuel de généalogie et de chronologie pour l’histoire de l’Islam),汉诺威,1927年,国图索书号RDS22323。(2)勃莱恩(W.C.Brice),《伊斯兰历史地图》(An Historical Atlas of Islam),莱顿,2002年,国图索书号1732002dt。

苏联:苏联重要的中亚学家是瓦西里·弗拉吉米罗维奇·巴托尔德(B.B.Бартольд),英文作 V.Barthold。苏联科学院曾于1963年至1977年,与莫斯科科学出版社(Наука)出版《巴托尔德文集》(共9卷),内容如下:第一卷《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第二卷第一分册第一部分《七河史纲》《突厥斯坦简史》《突厥斯坦文化生活史》《从有史记载以来到俄国人来中亚之前中亚的植棉业》《塔吉克简史》《吉尔吉斯简史》《土库曼民族简史》等,第一分册第二部分《里海地区在穆斯林世界历史中的地位》、论文、《伊斯兰百科全书》词条。第二卷第二分册《乌鲁格伯克及其时代》《米尔·阿里·什尔及其政治生涯》,论文、评论和《伊斯兰百科全书》词条。第三卷《远古至十七世纪咸海和阿姆河、锡尔河下游资料》《突厥斯坦水利灌溉史》、论文、评论和《伊斯兰百科全书》词条。第四卷《1893—1894年中亚科学考察报告》以及考古学、碑铭学、古钱学、人种学论文和评论。第五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突厥蒙古族史》。第六卷《伊斯兰》《伊斯兰教文化》《穆斯林世界》、论文、评论及《伊斯兰百科全书》。第七卷《伊朗历史地理概述》、论文、评论和《伊斯兰百科全书》词条。第八卷有关史籍、史料的论文、书评和《伊斯兰百科全书》词条。第九卷《东方语言系活动概述》《欧洲和俄罗斯东方学研究史》、论文。②

据查,国家图书馆对这套文集收录不全,现有卷册及索书号:(1)第一卷,1963年出版,索书号П44-1/16;(2)第二卷第一部分,出版时间为1963年,索书号A10-738;(3)第二卷第二部分,出版时间为1964年,索书号P12-1/22;(4)第四卷出版时间为1966年,索书号T59-6/5;(5)第五卷出版时间为1968年,索书号T59-6/7。

文集中的著作,另有以下单行本:(1)《突厥斯坦文化生活史》(Историякультурной жизниТуркестана),苏联科学院1927年出版,国图索书号9(С)1Б26。(2)《欧洲和俄罗斯的东方学研究史》(Историяизучения ВостокавЕвропеиРосии:Лекции,читанныевуниверситетеив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м институтеживыхвосточныхязыков),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为1925年,国图索书号3K093Б264=2。(3)《中亚突厥人十二讲》(двенадцатьлекцийпоисториитюркских народовСреднейАзии),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出版社(Ломоносовъ),2015年出版,国图索书号3C-2015K2891。(4)《伊斯兰文化》(Культурамусульманства),莫斯科,2018年出版,国图索书号3-2019B962。

另有以下两种英译本:(1)《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由T.Minorsky翻译,伦敦,Luzac&Co.出版社,1977年版,国图索书号2K37BW/1977。(2)《穆斯林文化》(Mussulman Culture),Shahid Suhrawardy翻译,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国图索书号2-2010K103B292。

并有以下两种汉译本:《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全二册),由张锡彤、张广达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2)《中亚历史:巴托尔德文集》(第2卷第1册第一部分,全二册),张丽译,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三、关于《中亚音乐文化研究资料汇编》

以上所说《中亚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目录》和《中亚音乐文化研究史料导论》,是进行中亚音乐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前者(目录)提示了资料范围和学术基础,后者(导论)有助于造就新的人才,二者都是建设一个新学科的基础工作。但《中亚音乐文化研究资料汇编》却不完全是这样。这份《汇编》的范围,取决于对“中亚音乐文化”及其“资料”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学术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就其编写工作提出一些设想。

按通常的分类,学术研究有三种史料:作为文献学史料的文献,作为考古学史料的文物,作为民族学史料的田野遗存。中亚音乐研究也有这三类史料:古代文献,包括文书和乐谱;文物,包括载于文物的图像;活态史料,即现存的音乐记录。

在以往的研究中,汉文古代文献曾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正史、政书、游记等典籍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史料。这些史料有年代标记和地域标记,已经成为中国的中亚音乐研究的基础资料。不过,系统的史料汇编工作尚属空缺。在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第2973号),有一项“清代新疆汉文乐舞文献研究”。这一项目的出发点,就是为《中亚音乐文化研究资料汇编》开一个小口。在其基础之上,将来可以编成《汉文古代文献中的中亚音乐史料》一书。

在中国疆域内外,有关中亚的非汉文文献也很丰富。公元前5世纪有希罗多德所撰《历史》,9世纪有阿拔斯朝白拉祖里所撰《诸国征服书》,10世纪初有阿拔斯朝塔巴里所撰《历代先知和帝王史》,12世纪至13世纪有阿拉伯史家伊本·阿西尔所撰《历史大全》,13世纪有伊儿汗国志费尼所撰《世界征服者史》,16世纪有哈烈学者卡马尔·比纳尔所撰《昔班尼传》,等等。现在,研究者已经注意到新疆非汉文文献,比如维吾尔文抄本《乐师史》,并将其运用于木卡姆研究。作为文献学课程练习,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谢万章写作了《中英文<巴布尔回忆录>中的中亚乐舞资料综述》一文。③这是很好的开端,意味着研究者将通过查询国外学者编写的相关目录,利用其中亚学研究成果,在译读原文的基础上编成《汉译外国古代文献中的中亚音乐史料》一书。

前文说到,中国学者对于敦煌乐谱已开展多方面研究。这件事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因为乐谱交流是丝绸之路史上的重要事件。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曾论及胡乐东传与唐代乐谱盛行之间的关系,比如李乂诗所云“梵乐奏胡书”,《酉阳杂俎》所云“宁王读龟兹乐谱”,④皆说明唐代中原有西域乐谱流传。但这只是一方面情况。另一方面,《中亚文明史》说:“在中亚,有许多关于音乐的原始资料,或以文字记载或以插图形式。尽管这些资料至关重要,但由于当时尚未有用符号标记的音乐(乐谱)存在,因此,我们至今无法听到实际的音乐。”⑤这说明中亚乐谱研究尚是空白。我们是不是有条件去填补空白呢?以下两份资料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其一是《西方世界的中亚音乐研究:中亚各地区篇》⑥提到的《亚美尼亚记谱法》,该文由亚美尼亚学者罗伯特·阿塔伊安撰写,其研究对象是亚美尼亚古代稿本乐谱。其二是《中亚音乐史》(The Music of Central Asia),其中介绍了一份19世纪用于弹拨尔的乐谱材料。⑦

前文也说到中国学者的音乐图像学研究。这项研究进展较顺利,原因是有资料基础。一方面,与中亚音乐相关的中国文物,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整理,比如出版了《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⑧《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⑩。另一方面,同中亚音乐研究相关的细密画、壁画、岩画等图像材料也形成若干出版物,如《敦煌壁画音乐资料提要》《敦煌壁画:音乐舞蹈(公元386—1279)》⑪;《中国新疆壁画艺术》(全6册)⑫、《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⑬《新疆壁画中的乐舞艺术》⑭《敦煌石窟艺术全集》(全26卷)⑮便是其代表。不过,中国学者的中亚音乐研究,仍需对图像及其他文物资料作全面收集整理,一方面借鉴国外整理成果,另一方面加强实地考察。王征《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与敦煌音乐图像研究》⑯提到,从2014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组织“丝绸之路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考察丝绸之路上的乐舞图像,包括伊朗和中亚各地的遗址与博物馆所见乐舞图像。未来的《中亚音乐文物与音乐图像资料汇编》也应对这类考察活动加以记录。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对中亚音乐研究活态史料加以整理,是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它必须走出书斋,不仅要使用文献学方法,而且要使用民族学的方法。不过,木卡姆研究为此提供了较多经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中国的木卡姆已进行较细致的整理,包括谱面的整理和音响的整理;其二,对国外整理、出版木卡姆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第三,已对准确记录木卡姆音乐进行了有益尝试,创造出了一些记谱符号。这意味着,用“资料汇编”方式对木卡姆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是一件很迫切的工作。一方面,它将成为更大范围的资料汇编——例如《中亚音乐文化活态史料汇编》——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将优化现有的木卡姆研究。有人注意到,由于缺少系统眼光和立体考察,目前的木卡姆研究尚有生搬硬套的缺点。比如把现存木卡姆的结构与古籍记载的西域大曲的音乐结构作对比,以确认木卡姆的历史渊源,这种做法有证据链上的缺环。一份新的资料汇编将有效改变这一状况。

中亚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关于其音乐文化的研究涉及众多民族和政权。即使仅用资料汇编的方式对现有成果作一总结,其工作量也是庞大而繁杂的。不过这是非常必要的工作;除上面所说的种种学术意义之外,还有一个意义,即正确理解中亚音乐研究和丝绸之路音乐研究的关系。日本学者长泽和俊在《“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曾说到对日本的丝绸之路研究热潮的批评,认为这种热潮有碍于独立而系统地认识中亚史。⑰我们也曾讨论这一关系,认为“‘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呈现的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而‘中亚音乐研究’则呈现了一大片海洋”。⑱如果再作细致分析,那么可以说:第一,并非丝绸之路联通了中国与今中亚地区,而是中亚历史自身的发展孕育了丝绸之路。中亚有自己的民族底色和地理特点。中亚北部是大片的草原游牧地区,南部是绿洲农业地区。游牧民族与农耕居民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其历史与文化的关键。据研究,公元前7—前5世纪,中亚的斯基泰、塔加尔、迈埃米尔等游牧人之间已经存在文化上的一致性,这种统一性甚至覆盖了从蒙古草原到东欧的广阔地域,而这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⑲因此,研究者应该把“中亚”当作独立的研究对象,而不只是注意同它相关的线性传播。第二,丝绸之路并不是中亚文化交流的唯一方式。政权的更迭、民族的迁徙都会推动文化的交融和交流。比如月氏在中亚绿洲地区建立起贵霜王朝,贵霜王朝将领土扩大到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并吞并了原希腊人东征后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因而汇聚了高度发达的种种古老文明。⑳而就经济交往来说,不同时代曾经存在以不同政权为主角的商贸道路,比如中亚历史上的塞琉古王朝在其统治时期控制着东西方的商贸道路,促进了塞琉古王国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㉑第三,既然有丝绸之路音乐研究,那么,必然就有“先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和“后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因为古典丝路起于公元2世纪讫于唐代;而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877年造出的“丝绸之路”一名,则是一个晚近的发明。张伯瑜在《处在四条道路的交叉路口:丝绸之路的音乐视角》一文中提到:“宋代以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是伊斯兰教的兴起,使新疆大部分族群及甘肃和陕西的部分族群信奉了伊斯兰教。伊斯兰在这里立足,使新疆以宗教的纽带把其与中亚及中东各国连接在了一起。16世纪,在新疆出现了木卡姆,这原本与丝绸之路毫无关系的音乐品种常常被用来作为丝绸之路的音乐符号而广加应用。”㉒这一看法,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学术版图。正是这一学术版图,对全面而细致的资料工作发出了呼唤。

注释:

①关于编写《中亚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目录》的参考文献,《关于中亚的丝路音乐研究:概论篇》一文有所罗列。为求完整,今补列。

②见雪素:《巴托尔德及其<文集>》,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③中文版《巴布尔回忆录》有两种文本。英文版名为“The Memoirs of Baber”,由莱登(Dr.John Leyden)与厄斯金(William Erskine)据波斯文本先后译出,于1826年在伦敦出版。中文本由王治来据1958年塔什干出版的俄文译本以及1922年伦敦出版的英译本译出,199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于中文版在翻译有关乐器时,使用了六弦琴、琵琶等相对模糊的表达,故谢万章从乐器名称的比较入手,对两个版本的中亚乐舞相关资料作了综述。

④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中华书局,1996,第59页;王小盾、陈应时:《唐传古乐谱和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学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⑤见C.E.博斯沃思、M.S.阿西莫夫主编,刘迎胜翻译:《中亚文明史》(第四卷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第521页。

⑥金溪、王小盾:《西方世界的中亚音乐研究:中亚各地区篇》,载《音乐研究》,2016年第4期。

⑦Edited by Theodore Levin,Saida Daukeyeva,The Music of Central Asia,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2016,第324页。

⑧黄翔鹏总主编,王子初、霍旭初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大象出版社,1999。

⑨郑汝中、董玉祥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大象出版社,1998。

⑩王子初总主编,段泽兴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大象出版社,2007。

⑪;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壁画:音乐舞蹈(公元386—1279)》,文物出版社,1966。

⑫《中国新疆壁画艺术》(全6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⑬牛龙菲:《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⑭周菁葆、孙大卫:《新疆壁画中的乐舞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

⑮敦煌研究院:《敦煌艺石窟艺术全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⑯王征:《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与敦煌音乐图像研究》,载《人民音乐》,2017年第9期。

⑰长泽和俊:《“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第5期。

⑱王小盾、金溪:《西方世界的中亚音乐研究:中国关系篇》,载《音乐研究》,2016年第3期。

⑲见王治来:《中亚通史》(古代卷上),人民出版社,2010,第26、62、100-102页。

⑳见芮传明:《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19页。

㉑ 同 ⑲,第76页。

㉒张伯瑜:《处在四条道路的交叉路口:丝绸之路的音乐视角》,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国图中亚出版社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我等待……
110岁国图正青春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一带一路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谁是国图
White Elephant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亚沙棘保肝有效成分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