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身份视角下转业军人集体上访治理探索

2019-12-07李叶罗刘璐赵小榕袁鸣

赢未来 2019年29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会化身份

李叶罗 刘璐 赵小榕 袁鸣

摘要:军人以保家卫国为本职,但转业以后,为什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却参加了集体上访?社区在协助治理转业军人集体上访问题上能做些什么?本文选取C市L区S街道的四个社区的案例,从社会化理论出发,以情景—身份视角分析转业军人行为转变的原因,总结和探讨基层社区相关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转业军人;社会化;情景-身份;社区治理

1背景与现状分析

从1975的“百万大裁军”开始,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军人的流动性就在逐渐增强,转业军人数量在增多。随着军人流动性的提高,军队建设一直在注入新鲜血液,中国军队建设程度也在迅速提高,转业军人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国家和社会在吸纳转业军人、为其提供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待遇等方面,和部分转业军人的心理需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相比其他行业,转业军人待遇低;同为转业军人,不同的转业者待遇差距大;转业后,在一些地方,社会对转业军人的尊重不够、认可度不高也是存在的。2003年转业军人上访逐渐由个人信访或小规模的上访转变为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最为典型。受其影响,退役士兵也加入了他们的集体上访行列,使得军人上访的影响更巨大、深远。发展到2005年4月,转业军人干部组织千余军人身着老式军装到北京进行集体上访,造成巨大反响,转业军人干部上访毫无保留地出现在公众眼前。2012年6月18日,来自15个省份的200余名转业军人干部聚集到军委总政治部信访局上访[1]。

习主席在《赴河北调研应对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维权活动工作情况报告》上批示:“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上访、群访,如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形成政治安全风险[2]。”

治理转业军人集体上访,需要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协同推进。

在国家治理层面,政府制定转业军人的福利待遇等相关政策,提高转业军人的福利保障和经济收入,尤为关键,但还不够。有研究发现,由于日益加剧的安置压力,我国着力进行军转安置改革,已由单一的计划安置转变为计划安置与自主择业并行的“双轨制”安置制度,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安置问题;安置不到位以及安置的差异性导致的利益受损客观存在;军转安置中矛盾的爆发,由政治、经济、人事体制等多项改革引起,地方政府不能轻易解决。

解决转业军人集体上访问题,既需要中央立法,也需要地方的切实落实,因地制宜保障转业军人干部生活水平,福利待遇[3]。

转业军人上访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军人在部队里接受过专业化训练、军事化管理,以保家卫国为责任担当,可是,转业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却选择参与对公共秩序具有负面影响的群体上访活动。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发生这样的转变?在社区层面又该如何治理转业军人群体上访的问题呢?

本文将以社区为转业军人集体上访发生的具体场域,选择社会化理论中的情境-身份视角分析转业军人集体上访的原因,并以社区有效治理的案例来呈现转业军人上访治理的途径、总结转业军人集体上访治理的经验。

2理论选择与研究路径

2.1概念界定

研究转业军人集体上访行为,首先需要明确转业军人和上访的概念。

转业军人特指中级以上士官以及军官,也就是三期以上士官以及军官和文职干部,直接从部队转入地方分配工作,普通义务兵和低級士官没有转业这个选择。上访,是群众越过底层相关国家机关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的一种途径,也是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表达形式。集体上访,是指五位以上群众为了同一问题共同进行的走访活动,集体上访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理论选择

本文对社区治理转业军人群体上访的研究选择社会化和“人在情境中”理论。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通过社会化,军人学习了部队社会中的规范和价值观,形成了部队军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

“人在情景中”理论强调个人行为同时受其内在心理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情景中,个体所学成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也不同。在部队中,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公平公正的,相对社会上的人来说,他们比较单纯,其经济待遇也不错,有等级之分,等级越高,经济待遇越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从在职的部队-军人到退伍后的社会-转业军人,社会化的环境和个体的身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部队-军人保家卫国到社会-转业军人部分集体上访,两种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二者环境中人的身份不同,行为方式也不同。

2.3社区治理转业军人上访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的基本要素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从社会治理来看,社区是公共物品供给和消费的基本单元,而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不同程度的缩影。转业军人这一群体从社区开始,组织并进行集体性的上访活动也起源于社区。

劣势在于,社区虽然能联系相关资源和渠道,协助转业军人找工作,但是没有权力调整他们的经济待遇,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经济待遇低的问题。

优势有二:一是,社区是接触上访群体最直接的基层单位。社区两委通过与转业军人的长时间接触,能够深层次地了解转业军人的心理和需求,以及参与上访活动的原因。了解基本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起点。二是,社区还有社会化的功能。通过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居民联接在一起,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转业军人提供再社会化的空间和场景。

3社区治理转业军人集体上访的途径与策略

军人转业后,由于情景的改变,无法很好地适应新身份。课题组所调研地社区均存在这种情况,以TX社区F主任的分享为例:

2006年回来的一个复原干部,原来是副连级干部,将政府给的钱挥霍完后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想找工作,给他找了一个城管的工作,但是不服从城管队长的领导,就是“当初我管几十个人,我为什么要受他管呢?”的心态。他适应了部队的生活,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角色没有转换过来,不能融入群体。(天兴社区,F主任,2018.3.15)

转业军人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客观方面经济待遇低以及待遇不平等导致的主观上心理不平衡;转业军人在社会上没有在部队中的等级,其经济待遇低且不平等。

社区层面对缓解/处理转业军人集体上访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社区层面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策略主要可分为强管控、管控+疏导以及疏导。

3.1强管控:实时跟踪、“六盯一”和点名制

对于缓解转业军人上访问题,部分社区所选择的途径就是强管控,具体的策略就是实时跟踪。以C市综治办和TX社区为例:

社区层面主要通过管控,对重点人员就要“六盯一”,六个盯一个,就是把他看着,其目的就是防止他进京上访。”除了“六盯一”的策略,社区对于重点人员的管理还有“点名制”“一般的人都是这种早晚点名嘛,早上出去,晚上回来的时候要登记、点名……大的就只有这几个措施。”(综治办,ZA主任,2018.3.15)

我说一个不好听的话哈,不管是礼貌不礼貌,先把他盯到起,你不可能二十天跟着他屁股后面转嘛,这个也是个不现实的问题。难免,我们说都难免,有时极个别情况下,脱离视线的情况都有,但是白天基本上我们都是派的人,但是晚上半夜三更的你不可能,我觉得他们有的做得好的地方晚上半夜三更都是开个面包车都是在楼下坐起,轮番起盯他出不出去,所以这种情况有些地方有定位。(TX社区F主任,2018.3.15)

从综治办Z主任以及TX社区F主任的访谈中可以得知,实时跟踪、“六盯一”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对重点对象的关注度,但不能达到二十四小时监督的效果,而且缓解效果并不明显。强管控的途径造成了社区的资源浪费的同时,将上访的转业军人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强化了“转业军人”这一身份,弱化了“社区居民”这一身份,更不利于转业军人在社区这一情景下的再社会化。

3.2管控+疏导:安排工作结合随机监控

社区层面在解决转业军人群体上访的探索过程中,完全采取管控的这种硬措施效果欠佳,但结合疏导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而这种“管控+疏导”的途径又分为两类,一类偏于管控,一类偏于疏导。

还有一种措施就是把他们编入我们的红袖套队伍,就是相当于让他们有事情做。就是一种机制嘛,就是把他们纳入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嘛。(综治办Z主任,2018.3.15)

他这个群体,因为CD这个地方很大,重要的时间节点,包括八一啊,大节这些,他们都要联动,或者开会啊或者要去找市政府啊省政府啊,我们了解情况以后就千方百计的做工作,还有种情况,我们原来做的还好点,我们这种情况把他们弄出去耍,也是为了稳定嘛,把他们弄出去耍,耍一圈,摆点龙门阵耍,吃点饭,只要把这个重要的时间给他躲开,我们都做过这个事情的。(TX社区,F主任.2018.3.15)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得出:偏于疏导的途径效果更佳。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他们会联动上访,社区想要去直接管控阻止是很难。采取管控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这样特定的时间节点里为他们组织活动,并且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融入社区情景中,促进他们的再社会化。

3.3疏导:家人疏导、情感关怀、情景再现

转业军人进入社会,转变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不论在心理建设还是在社会环境适应上都有相当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会成为间接影响转业军人上访的因素。故此,可以从家人疏导、情感关怀、情景再现这三个维度来对转业军人进行疏导。

我们还有一个军转干,今年都80多岁了,他当时是团参配置委,他来的早,当时企业还在。他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到地方,一种是到军工企业。他自己选择了到军工企业,当然,军工企业效益比较好。然后慢慢的,他的战友比他过得好,他心里不平衡了,当时选择错误,这个怎么说得清楚呢。然后他心里不平衡,经常去动员他们那一帮人,去反映了多次,像政府层面解决的,也达不到他们所谓的诉求。然后我们就去动员他的女儿,他的女儿和我们比较熟,经常给他女儿讲,让他女儿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女儿比较配合,经常疏导他,要放平心态,不要去对比,有些东西不能比。(JH社区,C主任.2018.03.16)

在得知女兒得了骨癌后,丈夫整日彻夜难眠,不久被查出了肺癌。蒋同志日夜操劳,照顾病人,精疲力尽,在一次意外中摔成重伤,也住进了医院。老协在得知这些情况后,安排每天均有两名志愿者来医院照顾他们。在一次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带着粽子看望他们,并与他们一起享用粽子,这让蒋女士和刘同志深受感动,他们还因为这件事送了我们一面锦旗。(TX社区.F主任.2018.03.15)

转业军人从军队走向社会,就需要转变以前的行为模式,适应新的情景和新的社会角色,达到再社会化的目的。军人在军队里被要求统一的服装和发型、服从命令、坚守相同的信念,但当他们远离军队、走向社会的时候发现,社会中与军队里的生活环境、行为模式等完全不一致,走进一个陌生的社会让他们无法快速适应,就会产生角色紧张,更不利于转业军人融入社会集体环境。

4结语

本研究以社会化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转业军人从部队到社会的“情景-身份”的转变的适应为主要视角,通过对文献的总结以及对调研社区案例的分析,认为转业军人集体上访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和身份的转变。通过案例分析,课题组梳理总结出了强管控、管控+疏导、疏导三个治理途径,分析对比后,课题组认为社区在治理转业军人上访问题时,疏导这一途径较为成功。有些社区在社区里面设置相关情景,使部队的相关情景在社区再现,让社区的转业军人感受到重视和尊重,而这种方法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邱娟莲.转业军人干部安置、集体上访与社会稳定研究[C].南昌大学,2014,P21;徐忠清.15省企业军转干部赴京上访纪实.2012年8月.新浪博客.

[2]赴河北调研应对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维权活动工作情况报告.央视新闻网.

[3]邱娟莲.转业军人干部安置、集体上访与社会稳定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4(5).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社会化身份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跟踪导练(三)(5)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