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要从严格组织生活抓起
2019-12-07任志江唐文超
任志江 唐文超
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意和基本实践路径。对此,习主席突出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对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而言,严肃党的政治生活首先要从严格组织生活抓起,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落实在末端、体现在经常。
一、从严治党首先要严肃党的政治生活
党内政治生活,广义上指党内全部政治活动,包括党内组织体系、党内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制度等内容;从狭义上看,主要指党内的思想文化活动、党内领导决策活动、党内关系和党内制度、党内行为状态等。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尽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使用“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但早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就明确规定:盟员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盟员必须“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对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列宁为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从1902年开始,反复论述布尔什维克建党原则、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准则,多次使用了“党内生活”和“党的生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并开展活动的。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反对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时就指出:“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我党在之后领导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的实践中,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不同时期,由于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形势任务、不同内外环境,党内政治生活也曾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内,少数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不讲党性纪律,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些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得到了根本扭转,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我党仍然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个不纯”“七个弱化”在各级党组织和部分党员干部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严肃党的政治生活必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党在各级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调整党内外关系的各项工作、各种活动都属于党内政治生活,诸如党的宣传教育、党的干部教育管理、党的民主生活、党的选举等,而“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组织生活作为党的生活的基础,“是党的生活中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严格组织生活是从严治党基础的基础,必须坚决执行、认真落实、坚持经常。我党历来重视过好组织生活。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就规定,党员无故连续两次不到会就要被开除。自党的七大起,党章明确要求,党员如果连续六个月没有正当理由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就被视为自行脱党,由支部除名。自党的十二大开始,党章提出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要求,在之后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内组织生活经常性教育机制,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另一个方面看,个别党组织和少数党员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严重违反党纪国法、军规军纪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严格、组织不严肃、活动不经常、质量没保证,导致有的党员脱离组织、脱离群众,党组织难以发挥教育管理和监督作用。为此,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强化纪律观念、组织观念,切实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各级组织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切实“强化组织生活的熔炉作用”。要“坚持把严肃组织生活作为锤炼党性主要平台”,真正把党的组织生活这个“熔炉”烧红烧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确保党的活动要有党的“味道”、政治生活要有政治态度、组织制度要有组织规矩。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基础是支部组织生活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就非常重视党支部建设,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支部或小组参加活动,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将以支部为主体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工作基础。党的六大明确指出:“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也就没有无产阶级党的基础。”《党章》明确:“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特别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中心,是党组织联系党员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依托。按原则按制度按要求抓好组织生活落实,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强不强、质量高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党支部必须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和组织领导,通过过好组织生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严明政治规矩,纯正政治生态。
四、过好支部组织生活关键在支部书记
对于大多数党员而言,其政治生活主要是在支部内进行,其学习、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内政治生活,都主要在支部内进行和完成。而党的政治生活包括组织生活,首先是由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一班人的“班长”,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通常情况下,党员的组织生活是由党支部书记根据支委会的工作计划召集并主持。这就是说,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记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组织观念以及工作方法,要过好组织生活,就必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践中,书记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组织生活前的主题引导。高质量的组织生活都有明确的主题,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引导党员联系思想实际,认真检查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检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支部决议的情况,检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避免把组织生活会开成泛泛而谈的“工作交流会”。二是组织生活中的气氛营造。营造严肃认真的气氛,在党员做完自我批评之后,组织党员开展批评帮助,提出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客观分析,使其心悦诚服,避免把组织生活会开成单纯的“思想交流会”或“自我检讨会”。三是组织生活后的问题处置。对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症下药,对问题比较多的党员要组织谈心、进行重点帮助,努力确保党的每个“细胞”都纯洁纯正、健康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