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2019-12-06范君君
范君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通过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应用题上失分并非是因为没有掌握数学知识,而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没有做到有效分析,或是被无效信息干扰,或是无法提取有效信息,导致解题的时候缺少条件或者用错条件,最终出现解题错误。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解题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分析能力
前言:
有效审题是有效解题的基础,如果审题不当,解题就会出现错误。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小学生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能力,讓学生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能够将有效提取有用信息,并且巧妙地避开无效信息的干扰,然后通过已知条件解出问题的答案,这是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举措。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能力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一、加强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训练
应用题的解答需要经过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另外一个则是数量关系向数学表达式的转化[1]。这两个转化过程缺一不可,十分重要。要想顺利转化这两个过程,数学教师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这是提升学生分析应用题能力的重要举措。简言之,就是通过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应用题中抽离出数量关系,并且将日常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在笔者看来,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将文字表述成数量关系,对问题的叙述形式进行变换等。就前者来看,通过文字的形式去表现同一个数量关系,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这些数量关系,这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假如学生对题目中的文字叙述不能准确理解,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9加上4的和乘以8除以2的商。很多学生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直接就列出“(9+4)×8÷2”这样的式子。实际上,对这样的句子进行压缩后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就是“和乘以商”,所以应当列出“(9+4)×(8÷2)”这样的式子才正确。由此可见,语言转化的重要性。所以,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将文字转化为数量关系。就后者来看,则是对问题的叙述方式进行变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100-36=?”这个式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去叙述这个式子,有的是学生说“36比100少多少?”有的学生说“100比36多多少?”有的学生说“什么数与36相加是100?”这样的语言叙述训练看似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可以让学生熟练、正确地理解应用题中常见的缩小、扩大、比少、比多、减少、增加等用语。所以,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二、指导小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法
小学生思维形象、浅显,而数学应用题抽象性比较强,所以很多学生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往往看不懂,不知道从何着手。或者在分析题意的时候将条件弄混淆,导致解题错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数学教师在应用题解题教学中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法,指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绘制图形。这样,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印象,分析应用题的难度也有所降低[2]。在笔者看来,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分析应用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几何图形,另外一种则是思维导图。首先,就绘制几何图形来说,这种方式常用于涉及到分数、几何、路程问题的应用题中。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条长100米的路,工人第一天修了一半,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以此类推,每天都修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问前5天一共修了多少米?在分析这样的问题时,如果适当地借助图形,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每一天修路的量,不容易出错。其次,就思维导图而言,笔者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由待求问题寻找已知条件。如这样一个应用题:已知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314cm2,它的高是5cm,问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由问题向已知条件去推导:要想求圆柱体的体积,必须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现在已经知道高,但却不知道底面积。要想知道底面积,必须要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或半径。这样,整个问题就转变为“求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或直径”。通过思维导图层层细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三、加强对小学生一题多审训练
要想提升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教师除了传授学生审题技巧,还要加强对学生一题多审核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爸爸今天早上骑车去锻炼,已知他用了3/4小时骑了15千米,问他如果保持这样的骑行速度,3个小时能够行驶多少米?在数学应用题中,这是一道常见的题型。面对这道应用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其一,从3/4小时与15千米之间的关系去思考,计算出小明爸爸一个小时行驶多少米,在这个基础上乘以3倍就是这道应用题的答案。其二,从3/4小时与3个小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去考虑,然后使用倍比法解答。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一题多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如果遇到一条路走不通,就会迅速变换,尝试着寻找其他的途径去分析,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
结论:
分析应用题对于解答应用题来说,就如同路线对于目的地。只有明确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路线不明确,很难顺利到达目的地。应用题解题也是如此。假如学生不具备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就无法获知有用的已知条件,也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通过语言训练、借助图形等方式提升学生分析应用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艳.见题识方,借图寻法——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5(31):25-26.
[2]李红霞.小学生应用题审题技巧的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7(33):25.
[3]田海英.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