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9-12-06张畅畅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而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学科的一种基本思想,对数学解题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文章从数形结合解题的实例出发,体会数形结合对解题的简便作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生;解题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与“形”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数”具有抽象与形式化的特点,而“形”具有具体而形象化的特点[1],利用数学结合思想,把数与形之间相互转化,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高中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2]。
一、数形结合的概念及解决问题的对象
数形结合,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它主要有“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两种形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曾以“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来描述这一思想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中数轴这一知识点使学生首次体会数形结合,而在高中数学中,这一方法使用更加普遍:在集合中,韦恩图是数形结合的体现,它能够更清晰地表示各个集合之间并、交、补的关系;在函数中,定义域、值域、函数的性质都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来分析;在方程与不等式中,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的零点有着对应关系,线性规划问题也是数形结合的体现;在立体几何中,借助数形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分析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领悟相交、垂直、异面、线面平行、线面相交、二面角等知识点[3];在圆锥曲线中,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是重点内容,在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将几何性质与代数研究牢牢结合,有助于学生厘清知识脉络。
二、数形结合的具体应用
在解题过程中,发现数形结合思想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这一思想的应用,使解题更加简洁、直观。
1.运用数形结合,使问题由繁到简
例1关于x的方程||x-2|-1|=a有三个整数解,求a的值。
分析:要想解这个方程,学生很容易想到去两次绝对值,①若
|x-2|-1=a,当x≥2时,x-2-1=a,当x<2时,2-x-1=a;②|x-2|-1=-a,
当x≥2时,x-2-1=a,当x<2时,2-x-1=a,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解不等式,最后结合a的取值范围求出a=1,但这种方法情况较多,解起来较为繁琐,并且容易忽略a的取值范围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到错误的结果。对于这个方程,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它的函数图像如图1,把方程解的个数问题转化为函数交点的问题,很容易可以判断只有当a=1时,此方程有三个整数解。
2.运用数形结合,使问题由繁琐到具体
例2求y=的值域。
分析:由此题的形式想到两点之间的斜率,问题可以看成点A(2,1)和动点B(cosx,sinx)连线的斜率,又由于动点B的轨迹是单位圆,此题就转化成求过定点A与过点B的直线L:y=k(x-1)+2斜率的范圍,如图2,当直线与单位圆相切时取最值。本题利用数形结合,抛开繁琐的计算,使问题变得具体化。
三、应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注意事项
1.等价转换
在运用数形结合时,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是关键一步。对于式子较为繁琐、不易找出变量之间关系的题目,要转换思考角度,把它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而对于图形,为了分析它所表达出来的特性,要用数字表示关系,使解题思路更加具体。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要始终遵循等价原则,使转化前后的条件一致,如在三角函数中,运用数形结合要注意不能改变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精准作图
数形结合的运用始终与图形相关,能准确地画出所需图像是正确做出题目的基础。但若作图不规范,很可能导致解题错误,如常见的交点个数问题,会因图像的不规范性使最后结果与正确答案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在作图的时候尽量精确,并且运用代数的精确性来验证。此外,对于图形的平移、伸缩变换也应牢固掌握。
3.灵活运用
数形结合只是数学思想中的一种思想方法,并不适用所有题目,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思考哪些类型的题目适合此种方法,而适合此种方法的习题应该如何应用,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四、结语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高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之一,远比数学知识重要得多,它为高中生解题提供有效思路,较为简洁与直观,不仅保留了数字的具体性,又有图形的直观性[4],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充分重视、灵活使用这一思想,让它成为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李晶,孙雪梅,李德安.一题之探——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J].数学通报,2019,58(04):60-63.
[2]刘华.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150+152.
[3]沈申文.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09):76-77.
[4]张登科.浅谈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18-119.
作者简介:张畅畅(1993-)女,汉族,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