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进校园
2019-12-06韩冬青
韩冬青
高中的校园足球其實是基础教育中校园足球的出口和顶端,要想形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要系统、全面的统筹设计思路、措施和办法。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尽管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但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出台,尤其是教育部主导和大力推进的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中国足球迎来了一个最佳的发展时期。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量资金的投放。各类企业的介入,各种资本的关注。校园足球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校园足球先行者的深圳市翠园中学,在校园足球发展之初便从哲学的角度高度分析和思考校园足球的深层发展问题,而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个新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与化解,无疑对不断探索校园足球发展之路的践行者具有良好的借鉴和思考价值。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之所以能成功运行并取得卓越成绩,关键在于用创新的理念、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良好的体制机制的保障,解决了校园足球“怎么做”的问题。
普及与提高
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在获得校园足球全国总冠军以及部分球员进入大学和职业队后,也引来了社会各界甚至一些专家的质疑。翠园中学是深圳市一所优质重点学校,所以有很多政策和资源优势,而且取得成绩的毕竟是一小部分同学,这和校园足球所倡导的目标和意义是否矛盾?校园足球会不会又搞成了“应试足球”、“精英足球”?其实一旦大家真正了解了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就能真正理解校园足球的普及功能和足球人才的培养之间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翠园中学俱乐部的球员都是深圳土生土长的孩子,他们通过学校班级比赛、小学联赛等各类足球赛事,经过层层选拔,被选进翠园中学初中部,并且均匀分布在各个班级,他们既是校内班级联赛的主力和足球小明星,又与其他孩子有着相同的校园成长路径,平时和其他同学一起在班级接受文化课的学习,不同的是,他们要利用节假日和放学时间接受比较专业的足球训练,三年后其中的少部分特别优秀的球员再次通过选拔进入翠园中学高中部球队,而未能进入足球俱乐部的学生仍然可以照常完成他的高中学习和高考任务,但是他们人人却多了一个足球爱好和特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校园足球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合作精神、拼搏意识、强健体魄将会伴随他们一生,让他们受益终身。
普及与提高是校园足球发展中首先遇到的难题。各学校要积极推进足球课程、班级联赛,但它不是唯一目的,而只是开始,只是普及。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校园足球的提高,是在普及中提升和再提升的过程。由体育教师在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培养孩子的基本足球技术和技能,这是校园足球的普及;在普及的过程中,选出好“苗子”参与学校的班级联赛,这是第一次提升;参加班级联赛表现突出的孩子,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联赛,这是第二次提升;选拔出优秀者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和训练,这是更高级别提升的过程,这就是校园足球的提升,而这些提升需要由更专业的足球教练来完成。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校园足球可能走向功利化,以损失大多数成全少数人的形式呈现,必将遭到全社会的诟病和指责;另一方面,也可能让校园足球平庸化,竞技体育没有冠军,没有人才涌现,不能改变中国足球现状,那么校园足球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它也不能吸引更多的孩子热爱足球。所以我们不能用“提高的思维”去研究校园足球的“普及的问题”,也不能用“普及的思维”去看待“提高的问题”。其实,校园足球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中国足球人口大量增加,从而让我们及早发现有足球天赋和特长的孩子(这里不谈足球对孩子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然后经过专业的引导和训练他们才可能成为足球人才。而这些足球人才甚至球星就来自我们的校园,来自我们的身边,又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热爱足球,这就是校园足球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校园足球的蓬勃生命力!没有区域性校园足球的厚实基础,也不可能有翠园中学足球 俱乐部今天的发展壮大。
教师与教练
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下,校园足球迅猛发展,各级各类足球比赛和活动层出不穷,轰轰烈烈。全国中小学校和教育科研部门都在研究校园足球文化,制定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甚至每天都要有足球课,足球活动。结果突然发现体育教师不够用了,尤其是有足球背景的教师奇缺。据2011年的一项数据统计,中国持证足球教练仅有1.05万人,其中持有D/C级教练证从事青训教练的只有8421人。而日本竟然有持证教练6.3万人,其中有5.8万人在做青训工作。而2015年3月31日,日本足协官网公布数据,日本拥有各级足球教练总人口76539人,其中S级教练411人,A级1363人、B级4006人、C级28701人、D级42055人。
当前,由于过去很多年对学校体育的不重视,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师的不足,又因为之前足球大环境的问题,选修足球专项的考生越来越少,导致现在中小学缺少大量足球专业体育教师。而且有一种说法:最好的足球人才去了职业队,一般的足球人才去了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没有学过足球的去了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而这些毕业出来的大部分老师恰恰是回到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所以体育教师的足球培训和专业教练对校园足球指导的意义与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体育教师一定是校园足球的启蒙者和主力军,最初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足球的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体验足球的快乐,感受体育的快乐,绝大多数人还不能让孩子们足球技术足球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更谈不上足球理念,足球艺术,足球精神的培养。所以深圳市罗湖区文体局和教育局校足办多次举办体育教师专项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足球教练、足球专家执教。使体育教师足球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以适应快速增长的足球人口。
但是,对于那些有足球天赋,并且有一定技战术能力的孩子,紧靠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完成专业的、科学的、高效的足球训练,因此,必须借助外部的教练力量去实现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几年来,翠园中学一直坚持聘用深圳体工队,体校以及社会团体中的专业教练,他们对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校开始聘请外籍教练,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技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但是高昂的费用以及与本土球队的融合还有待观察。
训练与比赛
能进入深圳市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的孩子都是足球潜质较好和技战术较为突出的学生,他们要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同时还要参加大量的足球比赛。像欧美、日本这些青训体系完善,效果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各梯队的球员每年至少都要参加几十场正式比赛。这样便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目前国内高水平的青少年足球比赛较少,而区域内组织的比赛更少,多数是以普及性的比赛为主。所以我们在参加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杯(初、高中)、中国校园足球联赛等基础上,还组织和参加了一些高水平足球特色学校的邀请赛,有时也和成年人足球队,甚至职业队的青训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场上应变能力和技战术水平,强化球员对抗能力,提升球员团队意识。只讲训练,没有足够的比赛,球队是不可能成为一流的球队。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专业训练和外出比赛的增加,必然影响队员的文化课学习。于是我们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合作,借助他们的在线学习平台,作为学校学习的辅助。每次比赛前后老师都要对孩子们的学习做相应的安排,尤其是对高三和初三的毕业班学生,经常进行专题辅导和备考指导。保障实现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的两大目标:一为大学输送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二为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优秀的球员。训练,日日坚持;比赛,多多益善;学习,时时跟上。这是我们的坚持,更是我们足球俱乐部成功的保证。
校园与市场
现在只要谈校园足球发展的困难,一定聚焦以下几方面内容:足球场地不足,经费没有保障,教练队伍奇缺等,当然对于农村学校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城镇学校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一些大城市甚至县城学校,可能这些都不是关键问题。深圳市翠园中学为什么注册非营利性组织成立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其根本原因就是化解体制机制的矛盾,比如校内绩效工资问题,体育教师节假日训练补助问题,聘请专业教练问题等等。
近两年,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先后有6人以570万转会到职业足球俱乐部,但转会费仍然存留在足协。相信随着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改革,转会费的绝大部分资金必将返还给培养单位,改变校园足球完全靠教育行政和体彩基金补贴过日子的现状,这些资金除了推进足球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奖励和支持初中、小学等校园足球的基础学校,形成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的良性循环。成立足球俱乐部让翠园中学靠近了市场,既符合中国足球改革的发展方向,又解决了校园足球发展中的很多難题,这也促成了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校园”与“市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2016年我们承办了由全国校足办和中体协主办的中国校园足球高中联赛总决赛,深圳电视台进行了三场实况转播,虽然不是黄金时间,但收视率竟然达到了2.88%,峰值是3.57%,一般节目收视率不足1%。相关专业人士告诉我们,这已具备了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宣传价值。当然,日本青少年这个级别的比赛收视率高达7%,所以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如何利用好市场资源、政策资源来促进校园足球的创新发展、迅猛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体育与教育
校园足球是青少年足球由体育部门主管转向教育部门主管的标志,这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但在转型时期,无论是两大部门的管理理念,还是体制机制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在青少年的校园足球系列比赛和U系列的比赛中,球员是不能同时参加两个系列的一些重要比赛的;球员要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必须获得相应的运动员等级证,而运动员等级证又是体育部门认定的;至于青少年球员注册、转会、青训梯队建设、足协对校园足球的扶持等等更是矛盾重重。
举例来说,一名12、3岁的孩子如果想要在这个年龄段打上高水平的比赛,中国足协和会员协会举办的U系列比赛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而且按照中国足协的相关注册规定,12岁以上的球员已经可以签订培训协议,这个必须完成在地方会员协会的注册。但如此一来,就意味着这名球员无法代表自己所在学校同时参加校园足球的比赛。一方面他所在的学校不会给他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训练也会对他的升学和择校造成影响。那种理想设计中的踢球好可以加分免试升学的途径也就不存在了。因为无法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校园足球比赛,特招这样学生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而如果这样的孩子选择代表学校参赛,就意味着他要暂时放弃专业化的训练和比赛,未来走上职业化道路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这不是体教结合,而是体教二选一。因此,国家只制定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协调两大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才可能真正有序地、迅速地振兴中国足球,否则我们又会在利益、权力、扯皮中错失最佳发展时期。
《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在战略定位上,把振兴和发展足球,看作“全民健身的重要事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目标上,制定了近、中、远三期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实施“十三五”校园足球普及行动,深化足球教学改革,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正是顺应中国足球发展的这一历史机遇和政策保障,深圳市翠园中学在校园足球的发展道路上,改变观念,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勇敢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们乐意将我们对校园足球的思考与大家分享,更期待越来越多的致力于我国校园足球发展事业的有志之士,以积极的作为,在“做”中不断探索,共同为国家足球战略的实施和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
“普及与提高”、“教师与教练”、“训练和比赛”、“校园与市场”、“体育与教育”,我认为是目前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五大难题,校园足球要发展就必须正视这些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用一句有点哲学意蕴的话结束我的文章:每一次的改革和创新都源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