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课程,保护传承弘扬好红色文化

2019-12-06赵茂森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红色育人

赵茂森

一所学校有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引领浸润,才能形成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主线,才能永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前身为红军“川陕工农小学”的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长期拥有蓬勃的发展力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个性品质,一大主因是:“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滋养烛照及其内力生长。

一、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根本前提

校园文化课程化,要求学校必须培育具有特定背景和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

(一)“育根铸魂”,构建“红色文化”的根本动因

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巴师附小着力培育优质的红色文化,主要基于三大原因: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适应学生优质发展的根本需求;学校优质发展的需要。

巴中是一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巴山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万余人壮烈牺牲,留下“空山战斗遗址”“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等革命遗址。巴师附小前身即红军入川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是川陕游击队总指挥部和川陕少先队总部所在地。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用生命铸就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英勇顽强、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成为学校弥足珍贵的财富,底蕴深厚的红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砺志教育的“主基地”与“活课堂”。

针对当今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薄弱,学生缺失社会责任感及拼搏、奉献精神等实际,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尤其需要以红色文化助力学生“育根铸魂”,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二)“红魂巴韵”:历练鲜明的“红色文化”主题

传承历史文化,立足地缘优势,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巴师附小将弘扬“红军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红色文化体系。

“红色”具有多元意蕴,既有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等红军精神内涵,又指热情、阳光、喜庆、美好、积极向上的品质;既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为此,学校确立了“红之魂·巴之韵”的红色文化主题,“红”象征光明、激情、希望,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巴”即巴山、巴中、巴人,是巴师附小文化建设的意蕴和根基。

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深化新课程改革,学校确立了红色教育理念:“让每个生命都灿烂”,体现了关注个体、重视生命发展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提炼了红色教育校训:“红星照我心,颗颗亮晶晶”,基本内涵是:学生全面发展,个个亮晶晶;教师专业成长,人人亮晶晶;工作长足发展,样样亮晶晶。红色文化主题、红色教育理念、红色教育校训,描述了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行为指向、鲜明个性。

我们相应提炼了红色文化鲜明的个性特质:一是育人性,弘扬红色文化精华,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助力学生育根铸魂。二是发展性,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闪耀时代精神的光辉,背后是“人”的持续优化发展。三是独特性,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和巴中地域风采,具有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等独特内涵,烙印学生心灵,化为核心素养,形成鲜明个性。四是感染性,红色文化遗址、革命先烈遗像、红军故事等生动可感的形态和情境,富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红色文化的个性特质,成为巴师附小丰厚的教育资源和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石,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重要土壤和精神支柱。

二、红色文化课程化的实践路径

再好的校园文化建构,一旦脱离了课程视野与行为,就难以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校园文化课程化绝非是简单的外植,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生长的过程,一个学校课程创生与落地的创新过程。

(一)开辟红色文化课程化路径

以红色文化主题和核心教育理念引领,巴师附小建构了红色文化育人模式:一是以红色文化陶冶人。有效整合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发校本课程,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悟红军精神,陶冶高尚情操。二是以先烈英模激励人。学生观看红色影片,瞻仰“将帅碑林”,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将英模事迹化为学习生活的不竭动力。三是以军训活动塑造人,磨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不胜不休的精神。四是以行为习惯养成人。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行为习惯强化养成月”活动,以“文明礼仪我能行”为主题,以创建文明班级为载体,强化养成教育。五是以特长培训发展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开设舞蹈、书画、声乐、器乐、演讲、写作、快乐英语、趣味数学等特长培训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五种育人模式即五条育人路径,为“红色文化”转化为学校课程,从开发、设置、实施上指明了目标与路径。

(二)创建红色文化的课程形态

校园文化体现为学校核心教育力的落脚点,就是要形成课程。作为特定历史和资源背景的巴师附小,只有真正构建起“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诉求。

1.培育红色文化环境课程

环境是一种物化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和有机载体,能够启迪师生的历史记忆,促进价值认同,历练精神气质。让“每块墙壁都说话”“每处景物都传情”是我校环境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家园,孩子学习的乐园”是我校环境课程的目标诉求,我校环境课程分为“红色记忆、红色引领、红星摇篮、红星灿烂”四部分。红色记忆———校门右侧雕塑浓缩了附小80年的风雨历程:熊熊燃烧的火炬、高高飘扬的队旗、熠熠生輝的五角星,再现了少先队60余年的辉煌岁月,激励着附小儿女克难攻坚、奋勇向前的信念和斗志。红色引领———党旗、国旗、队旗组成的屏风两面,镌刻着附小办学理念和校训,蕴含学生在三面旗帜引领下茁壮成长。红星律动———操场西侧花园里的系列橱窗,既有校史沿革,又展师生风采,达到以环境净化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育人诉求。红星灿烂———放大师生优点,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位师生,在师生中开展“岗位比奉献教坛展风采”“展雏鹰之翅摘五星之花”活动,学校时时洋溢“我光荣,我自豪,我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摘星活动的浓烈气息。

环境优美、书香浓郁、气息高雅、文化深厚、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环境课程,潜移默化而动感十足地发挥着红色文化激励人、感召人、凝聚人的多重教育功能。

2.培育红色文化活动课程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需求,遵从循序渐进育人规律,附小将“红色文化”立体分层,开发实施“红色教育活动课程”。

一年级“唱红色歌谣”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编红色歌曲、革命童谣,萌发“红色”理想信念,培养行为习惯,激励学生成长。二年级“讲红色故事”课程。开展融艺术性、时代性、表演性的“忆红色经典·讲革命故事”活动,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发展学生素质。三年级“诵红色诗篇”课程。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展示“红色教育”成果,提供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四年级“进红色军营”课程。定期开展“弘扬红军精神·走进绿色军营”“勇敢闯关·负重长征”“军训汇报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磨砺意志,涵养红军精神。五年级“炼红色本领”课程,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素养。六年级“做红色少年”课程。开展“成长礼、毕业礼”“难忘小学生活”等活动,积聚释放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凸显少年儿童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秉承“在活动中成长”的育人理念,我校将“红色文化”渗入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形成了四大特色活动课程:一是每天10分钟———红色教育天天讲。学校将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定为红色教育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历史上的今天”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展开“时事辩论”,观看红色教育影片、编唱红色儿歌等,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是每周一课时———红色教育定期评。学校把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作为红色教育评定时间,学生结合红色教育内容开展自评互评,审视优点,反思不足。三是每期一主题———红色活动长期抓。引导学生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懒惰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帶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塑造良好的时代少年形象,奠定终身发展的素质基础。四是每年一军训———磨砺意志活动练,警校共育,形成红色军训课程风景。

三、红色文化课程化成效与启迪

坚持不懈探索“红色文化”课程化路径,凸显了红色教育强大的育人功效: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好,素质全面,特长明显,阳光灿烂,朝气蓬勃;学校“德育教育红”“科研教育新”“艺体教育特”“教育质量高”,形成了“赤胆忠心、奋励创新、朝气蓬勃、素朴清雅”的红色教育特色。

展开“红色文化”课程化的实践研究,我们获得了丰富启迪:一是传承性。正是在完善推进红色文化课程化的过程中,我校实现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升华。二是主题性。校园文化课程化前提是具有鲜明主题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办学才有灵魂和主线。三是系统性。校园文化课程化具有可感形态和可行性路径,校园文化才有感召力、感染力,才能做到以文化人。四是引领性。基础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和隐性课程建设,都离不开先进的校园文化引领。五是渐进性。校园文化课程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发展完善和逐步渗透、转化为课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者单位: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红色育人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