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文化流淌在师生血液里
2019-12-06黄克勤
目之所及,处处是“化人”的场景走进芷兰实验学校,就像是翻阅一本立体的校本教材,独特的设计、精巧的布局,无不透露着其特有的文化传承与特色。霞光、笑脸、问候构成了校门前温暖的风景。
高个、宽脸、于举手投足中饱含儒雅与智慧的、新潮,校门是一所学校的脸面,必须彰显学校的核心文化,让学生每天早晨一望校门就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
仔细端详学校校门,自有深意蕴含其中。主体部分的造型取自“芷兰”二字拼音首字母“Z”和“L”,“L”自上而下纵贯“Z”,交会于“Z”的中轴转角处。“L”形建筑顶端竖立着一个用蓝色玻璃镶嵌的巨大球体,校徽镶嵌在“Z”形建筑中轴的正中间,蓝色圆形,十分醒目。“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八个烫金的楷体大字竖立在“Z”形建筑右端的正上方。整个校门的颜色以银白为主体,蓝色点缀其中,正好吻合了白芷和蕙兰高贵典雅的气度。她像一本摊开的书,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又像是一艘整装待发的航母。
进入校园,教学楼前的一副对联彰显着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联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无邪矣学无厌。”沅澧大地自古为人文渊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泽畔行吟,创作《离骚》,就有沅澧的身影,白芷和蕙兰更在《离骚》中反复咏叹,是诗人高洁品行的象征。以芷兰作为校名,折射了办学者立意之高远,这其实也是对求学者的勉励,希望孩子们锤炼清美芬芳的美德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校园里有两块巨石,特别吸引眼球。两石分立于教学楼东西两侧,东边是“求索石”,通体呈墨绿色,光滑温润。“求索”二字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在激励芷兰学子勇于求索,敢于创新。西边是“奋进石”,取义“德行天下,和谐奋进”,暗寓常德精神与屈原精神一脉相承,亦有激励学生们砥砺德行、奋发向上之意。“求索”“奋进”东西呼应,被称为“芷兰双璧”。古人说,遇巨石如仰大贤,其点染校园文化之功,就像一个无言的向导。
校园里还有屈子园、嘉树园、仰止园、未央园、好修园,每座园林从设计到命名,都极富深意。
就说屈子园吧,这是学校的标志性景观,集中体现了校园园林文化特色。此园位于校园,教学楼、科教楼前后拥立,两旁复道行空,泰然静处于四方天地之间。伟岸的屈原雕像矗立于楚池之上,他目光炯炯,身躯傲岸挺拔,仿佛钟天地正气于一身。雕像前有半月塘,名“楚池”,池水清幽,莲荇常绿,金鲤悠游。雕像后方是一座玲珑奇巧的叠石假山,山上藤萝苍翠,香草吐蕊,有泉侧出,时而汩汩滔滔,时而涓涓潺潺。泉边一本摊开的石书,上刻《离骚》名句数则。最妙的是池上四座小桥,分别是躬行桥、三省桥、濯缨桥、远志桥,桥下池水清澈,鱼翔浅底;桥上学子穿行,云淡风轻。假山、池水、小桥,意境优美,巧夺天工。
除了园子还有亭子,仰止亭、芷亭、兰亭,园亭辉映,姿态横生。“《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亭有一联云:“斯世存灵均懿范,此间蕴善德遗风。”灵均就是屈原,善德指上古大贤善卷,都是常德人非常仰慕崇拜的至圣大贤。常有学生流连于园亭之中,或读书,或游赏,或讨论,或憩息。漫步校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真不知道是园在校中还是校在园中。
教学楼命不命名怎样命名在芷兰同样独具匠心。小学部的两棟教学楼分别命名为乘云楼、佩兰楼。为什么这样取名黄克勤解释道,“乘云”语出《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为“驾起彩云”之意,在这里的寓意是,为实现远大理想,要乘长风破万浪奋力拼搏,直挂云帆济沧海奔向成功的云端;“佩兰”同样出自《离骚》中的名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寓意是培养美好的情操,拥有崇高的品德。
中学部的教学楼则分别命名为滋兰楼、树蕙楼,都是取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不仅仅是教学楼,就连学生寝室和食堂,我们命名时都力求打上屈原文化的印记。比如学生寝室叫做纫芷苑、扈芷苑、搴兰苑,食堂叫做饮露厅、餐英厅,都能够在《离骚》中找到出处,又与寝室和食堂的功能相切合。比如‘餐英的寓意是吸纳营养,成为品能兼优的人才。”
要说最有文化品位,最能体现学养境界的,当属校园随处可见的对联。请看,芷亭联:幽亭滋芳芷,翰墨写新章;兰亭联:气清天朗当游目,亭静兰幽可骋怀;未央园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嫡之先鸣——这是鲁迅的集句联。据说校园各处有对联不下百副,有名家手迹,也有师生创作,或寄意深远,或阐释怀抱,或状物,或摹景,或长联,或短语,或古奥,或浅显,或挂在门口,或悬于亭前,或张贴于墙壁。每一副对联都是那么赏心悦目,如画龙点睛般装点校园高雅的趣味。
如果说,门、石、园、亭属外显的学校文化,那么,楼层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等则属于内潜的学校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学校更注重内潜文化的精心设计。
小学部乘云楼,楼顶“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的育人追求。每一楼层都有一个小主题,一至五楼分别是“国粹传承文明”“习惯奠定人生”“爱心伴我左右”“个性助我成功”“创新闪亮未来”,其内涵是逐步提升的,要让芷兰的孩子从小“做生活的小能人、学习的小主人、优雅的小公民”。
在一楼的墙面上,我们看到了孔子和孟子的头像,看到了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看到了四书五经六艺等古典文化经典。这些经典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翩翩少年成长为谦谦君子的重要门径。孩子们在这里受到明礼、勤学、励志、修身、尚美、博采等方面的国学滋养。
“学校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校小学部的楼层文化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及目标,让各种习惯在长期不问断的教育过程中获得螺旋式上升。比如小学低年级,重在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做学习的小主人;小学中年级,重在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做生活的小能人;小学高年级,重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做高雅的小公民。”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朱楚湘说起学校的楼层文化时如数家珍。
管之所在,事事见行为的自觉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是笔者在对芷兰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后确立的管理理念。从芷兰文化出发,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从有痕到无痕,事事见行为的自觉。
对教师的管理,芷兰实验学校过去的做法是打卡,强调坐班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发现打卡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要求,片面强调打卡容易变成老师们的心理包袱。
最关键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熏染,芷兰实验学校的教师已经达到了可以靠自觉来自我管理的程度。于是,通过反复调查、广泛座谈,我下决心把这个制度改了:行政人员坐班,老师取消坐班。
“当然,对坐班制绝不是简单取消了之,学校对老师坚持两条:岗位法定,工作量由学校根据情况安排,不足补足,超量奖励;工作的质量采取团队评价方式。比如评价一个学科,看学科在市里的位置;评价一个老师,看班级在学校的位置。”
管理无痕的前提是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无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这是“芷兰人”的共识。学校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评议制度、教師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师生奖励制度、教职工评职评先评优制度、课题申报制度及中层管理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等,明晰了学校各方面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措施,并层层落实责任。教学常规、卫生、纪律、就餐、就寝、留校、接送、教师出勤、寝室等方面都设定了详细的管理指标体系,实现了学校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课堂文化如是,课程文化又怎样
在芷兰,除了按照《湖南省中小学课程设计及标准》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外,还增设了不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比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剪纸,三、四年级开设的书法和音乐,五、六年级开设的常德丝弦和京剧;高中阶段开设的声乐、体育、美术、乐器、播音主持等,均由专业老师或外聘专业老师授课,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和培养。
“屈原文化的重要特质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因此,我们的课程文化建设也十分注重从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间文艺中汲取各种养分。“可以这么说,我们不仅将屈原文化深深植入到了学校的课堂文化和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将其植入到了学生社团活动中。”
芷兰实验学校在建设学校文化时,注重多途径、多平台、多渠道地把芷兰文化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植入课程建设与学生社团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