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师生互动浅析
2019-12-06赵洪艳
赵洪艳
摘 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多样性、适度性、拓展性、评价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情境创设;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85-01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我们的中心是如何处理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我认为在设计师生互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情境创设设计的合理性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因此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注意学生的学情,特别是面对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时,要切记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他们的知识储备,否则达不到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课时,讲租佃关系,我设计了以《白毛女》这个故事为剧本,由学生分角色扮演来完成对租佃关系的讲解,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学生对这个故事不是很了解,并不具备理解租佃制的知识基础,最后没有达到预想效果。这使我深刻认识到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不能教师自己想当然。在之后教学《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时,介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我结合班级农村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以同学们较为熟悉的《牛郎织女》故事来设计师生互动,描绘“你耕田我织布”的田园生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要注意情境创设形式的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但从历史学科来说,有些知识抽象、枯燥,如果单纯记忆,很难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情景创设是师生之间探究性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要注意互动方式的多样性,不能过于单一,既包括传统的课堂提问,还应有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如设问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角色扮演情境法、音乐配合情境法、直观实物演示情境法、多媒体播放情境法等,它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动手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
例如,我在讲必修一《孔子与老子》这一课中,介绍孔子“仁”的思想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使用角色扮演情境法,让学生穿上服装分别饰演在坟前哭泣的女子孔子及其弟子。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要注意情境创设的适度性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去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学生甚至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这样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果问题过于难,学生往往一头雾水,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教师科学巧妙地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学生经过努力才能得出答案,使师生互动起到复习旧知、检查学习效果、激发创新思维的作用。
例如,讲《宋明理学》这一课时,对于理学和心学,佛教和道教这两部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要使用设问情景教学法,层层深入提问,逐一引导,使学生分解难度消化理解。
四、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拓展性
我们教学生,不仅要教给他们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师生互动要具有拓展性,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通过改变探究的目的、要求及条件,在原已得出问题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引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让学生化无疑为新疑,这样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继续学习,实现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讲必修二《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我介绍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原因在于英國同时具备政治、资本、劳动力、市场及技术等条件,可以拓展与中国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通过这一对比,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五、教师要注意情景创设的评价性
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在小学、初中往往是被老师忽略的人群,因此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肯定。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对或不对,对于他们身上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鼓励,进行仔细认真地评价。如讲述《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时,有很多介绍农作物及农具的图片,我根据这一内容,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于这部分知识农村学生比较了解,小组内农村学生帮助城市里的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对于这种互帮互助的现象,教师就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拾对学习的信心。
总之,要成功上好一节课,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储备、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情境创设师生互动是其重要体现。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多样性、适度型、拓展性和评价性,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史联盟.高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文教资料,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