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外卖从业人员城市空间归属问题研究

2019-12-06王苏娜

中国市场 2019年28期

王苏娜

[摘要]基于现代城市空间规划要求,调研互联网视域下外卖从业人员城市归属空间缺失问题,构建以工作、道路交通、休息为主的空间体系,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中外卖从业人员三类空间严重缺失,与城市其他群体的生产生活空间存在交叉点、冲突点,其中突出表现在城市中外卖从业人员违反交通规则、影响居民生活、车辆停放杂乱、占用城市休息空间等现象,根据三类空间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地从空间规划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互联网模式下外卖行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视域;空间归属;外卖从业人员;城市空间规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8055

1引言

归属是人类寻求安全、宁和、庇护的一种心理行为倾向[1],城市空间归属是城市某群体在城市功能空间中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内在联系,其产生的心理表现称为空间归属感,这种心理表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理、心理和自我发展需要,使城市群体对其在城市中的生存空间产生一种特殊感情[2]。

城市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城镇现代化、社會经济、交通建设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城市空间可从不同视角定义,一般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将城市空间分为生产、交通、环境、居住、公共设施等空间[3]。每一类城市群体在城市中都有其对应的归属空间,如教师的归属空间为学校、工人为工厂、学生为教室……但随着互联网结合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外卖服务取代了商家雇用式的传统外卖,互联网模式下新兴外卖从业人员成为城市中脱离于商户的独立群体,这种模式下的外卖从业人员在城市中无固定休息场所,工作空间软硬件设备不足、车辆停放位置少且续航困难,配送过程中与其他车流人流易发生冲突等,这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外卖从业人员的空间归属也成为城市空间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学者多研究社区空间归属感[4]、公共空间归属感营造设计[5]等问题,却对城市空间归属未做具体系统研究;对于外卖配送人员,仅局限从交通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如:整顿外卖配送车辆缓解配送中交通问题[6]、强化外卖配送人员规则意识[7]、从人文关怀角度倡议给予外卖从业人员一些关怀帮扶等方面[8]。而以上措施只能缓解外卖配送人员在卖配送中产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均未涉及外卖从业人员的需求及切身利益。在互联网模式下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必然使外卖从业人员的群体愈加庞大,若不考虑外卖从业人员在城市中的空间归属问题必然会引发外卖从业人员与城市其他社会群体更激烈的社会矛盾。文章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大学城文鼎广场商圈外卖站点的调研,切实抓住外卖从业人员实际需求,从空间矛盾中研究外卖配送中产生的问题,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外卖行业的规范及城市空间规划提供的参考,推动城市发展。

2研究方法及现状

21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阅读、研究南京市江宁大学城文鼎广场商圈外卖站点,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深入考察,对外卖从业人员、商家、居民三类群体研究,从城市空间规划角度研究外卖配送中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重新规划城市空间,从问题出发来解决外卖从业人员在城市空间中归属空间缺乏的问题。

22研究现状

221研究空间范围

通过分析外卖从业人员在城市空间中的活动状况、行驶路径、休憩空间、活动的时空范围及与其他群体发生交叉点等情况,构建外卖从业人员活动空间体系,将外卖从业人员城市空间具体划分为工作、道路、休息空间,以更有效研究外卖从业人员工作及生活现状并提出对应措施。其中工作空间是外卖从业人员配送中工作环境的集合,包括其自接单到配送完成全过程中经过的商圈内部道路、商铺内消费用餐空间及居住区、办公区、校区等内部道路空间;道路空间是满足外卖从业人员快速通行且有指定停车区域的道路,主要指城市交通道路空间及道路两侧的充电区、停车区;休息空间是外卖从业人员接单间隙的休息点以及配送过程中相关的居住区,主要包括外卖平台下提供外卖从业人员集中住宿的居住区及其配套空间。

222研究地域范围

文鼎广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大学城,是集购物、休闲、餐饮等于一身的典型商圈,规模基本满足周边大学生和居民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鼎广场外卖从业人员空间归属问题的研究对今后研究全国外卖从业人员空间归属问题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调研发现,文鼎广场外卖站点配送服务范围在35千米以内,少部分能达到6千米以上。35千米服务范围内有10所高校及众多居民区,其中高校学生有14万人左右,为外卖平台使用高频人群,调研中有近70%为学校订单,文鼎广场内有专职外卖配送人员30余人,人均每日接60~70单,另有兼职配送人员10余人,接单数不定,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订单相对较多。

223研究人群现状

美团与饿了么在《2018年外卖骑手洞察报告》[9]中指出,目前外卖配送人员年龄处在24~29岁居多,占30%左右,且多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调研发现,自2018年年底文鼎广场外卖从业人员90%来自外地,仅有10%来自省内,处在1980—1990年龄段的外卖从业人员最多,其次是1990—2000年龄段,最少是1970—1980年龄段;对于居住方式,外卖从业人员因为多为南京市外人口,均住单位宿舍,其年龄层次决定其在心理上很难对城市有归属感。

3现存问题

31工作空间:商铺分布集中,取送餐时与人群冲突明显

外卖从业人员往往在店铺外休息,搜索订单,此时为迅速取餐,将配送车辆停在店铺门口,大大占用了消费者休息空间,阻碍通行。而文鼎广场餐饮类商铺主要集中在水街区域,商铺分布距离较近。商铺集中分布的形式便于外卖从业人员快速取单,但外卖配送过程中,外卖从业人员在商圈内部行驶与消费者排队点餐之间会产生人车流冲突,影响消费者消费体验,也产生了交通安全问题。

32道路空间:外卖配送时效性需求,违反交通、占用车道现象频发

在送餐高峰期,外卖从业人员快速穿行城市道路中,因配送时效性要求,外卖从业人员在配送中会出现占用車道、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对行人及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其次,因配送车辆上有保温箱,为保证行驶安全,通常要与行人及其他车辆保持距离,占用了较大的道路空间。此外,外卖配送人员需配备2~3辆电瓶车,车辆停放占用商圈内紧缺停车位,部分配送散乱停放在充电桩旁,极大占用了道路空间。

33休息空间:工作作息及形式特殊,易引发与居民矛盾

外卖从业人员工作作息时间及活动形式与居民不同,很晚回到公寓,影响其他居民休息。居住区车棚无法满足配送车辆停放,部分停在内部道路两侧及草坪上,影响其他居民进出;居住区内充电桩难以满足大量车辆充电续航,部分电瓶拿到公寓充电,电压过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外卖配送的“站点”随着外卖行业发展,规模扩大,对居民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4措施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餐饮”模式迅速发展,外卖从业人员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研究发现外卖从业人员归属空间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模式下外卖行业发展迅速,而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行业发展速度不协调,造成城市空间优化与外卖行业发展速度形成错位,城市各空间容纳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外卖从业人员在城市中没有充足空间。

经过研究文献查阅及调研分析,将外卖从业人员活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后,对不同空间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外卖从业人员在空间归属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显露。随着不断深入研究,为进一步规范外卖从业人员的行为并维护其权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41填补外卖规范空白,加强社会监管合作

(1)增加现有规范[10]中对外卖从业人员权益的维护。在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及消费权益的同时,综合外卖从业人员的需求及权益,规范行业制度,以很大程度保障相关人群的权益。

(2)规范“站点”设立标准。对“站点”位置、站点规模进行规范,保障站点内部电压,规划“站点”与居民交通流线,提高“站点”安全性;设立专项规划,正视外卖配送人员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性。

(3)加强社会管理中与外卖行业的交流合作。在通过限行、抓典型等规范外卖配送秩序的同时,在工作、交通中加强警企交流,警企双方定期交换配送员、配送车辆的信息变更情况及交通违法和事故数据,外卖企业提供送餐热力图分析,通过交流合作,及时发现隐患,迅速整治乱象。[11]

42优化布局,更新空间功能结构

(1)加强工作空间软硬件投入。加大“站点”建设资金投入,适当提高“站点”内部软硬件水平,为外卖从业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所;站点内合理改装电路,按国家规范向供电局营业厅或所辖供电所申请的条件下,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减少配送车辆成本损耗,为其车辆续航提供服务。

(2)重新规划道路空间,加强交通监督管理。重新规划城市空间时结合外卖从业人员需求完善商业广场内部道路流线,优化交通组织形式。改善商圈出入口布局及交通组织,引导配送车流与消费人流分开,沿街小吃摊处设为人行街,在人流高峰期限制车辆通行,保障消费者安全;沿街另外规划车辆通道,避免人流堵塞对配送造成影响。

(3)增加休息空间,改善空间条件。外卖平台加强与居住区沟通联系。租用底层公寓,降低对居民休息的影响;设置电瓶车停车棚及充电桩,保障配送车辆的停放与续航;与小区合作形成高效安全配送流线,对于订单较多的小区,外卖配送人员将外卖送到物业处由物业统一配送,减少小区内车辆穿行对居民安全的威胁。

更新广场内部空间规划设计,优化空间。根据对文鼎广场商圈的调研,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其一,设置地下停车场,外卖配送“站点”

综合考虑后设置规模小,且难设置在寸土寸金的商圈内部,停车充电均不方便。在商圈内部地下停车场划定区域用于配送车辆停放及充电,更便于管理使用。同时,在解决配送车辆停放问题时,也缓解了商圈本身停车难和停车乱问题,为消费者和基本车辆流线预留了更多的空间。

其二,设置地上休息场所,地下停车场正上方改造为室内公共休息场所。首先,提供外卖从业人员在恶劣天气下休息。其次,其靠近地下停车充电处,方便取车及更换电瓶;同时,作为公共休息场所,也满足消费者休息使用,增加消费者与外卖从业人员交流,增加社会对外卖行业职业认同感。

5结论

城市发展速度慢与互联网模式下外卖行业发展快之间的错位必然导致城市容纳能力不足,外卖从业人员空间归属问题在行业发展下是城市空间规划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以工作、道路交通、休息为主空间体系,调研文鼎广场商圈外卖从业人员生活状况,研究其城市归属空间缺失情况,并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建议,以促进互联网模式下外卖行业蓬勃健康发展。目前研究规模小,解决措施在规模扩大时会更加完善。从空间归属角度研究外卖从业人员生产生活状况及屡见的社会问题,在空间规划中考虑人群的行为活动并提出相应措施,能有效减少外卖配送人员城市活动中与其他城市群体的冲突,改善其城市归属空间环境。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具有代表性商圈外卖从业人员空间归属问题,为城市空间规划及外卖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邓宇霄,陈炜基于城中村环境的城市新居民归属感的重建[J].建筑与文化,2018(1):114-116

[2]唐洪流浅谈外部空间之归属感与认同感[J].中外建筑,1999(5):31-32

[3]冯迪,刘清华开发区建设对苏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8(40):107

[4]熊欢,邓宇,夏四友基于交往空间的社区归属感研究——以银川市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4):491-497

[5]李小朋 归属感在中小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与营造[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6]刘凤敏 堵疏结合管理外卖电驴的启示[N]. 广西日报,2018-10-19(010版)

[7]吴学安 让外卖小哥“慢”下来需要管理措施跟上去[N]. 经济参考报,2018-08-22(008版)

[8]赵莉,王蜜城市新兴职业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以北京外卖骑手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2):50-57

[9]蜂鸟配送 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EB/OL].https://wwwjianshucom/p/b4f08a1892ee

[10]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EB/OL].http://wwwsohucom/a/163544906_520133

[11]叶琳,卢辉忠提升外卖电动自行车管理效能的对策建议[J].道路交通管理,2018(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