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的工作是在浪费生命吗

2019-12-06嵇振颉

做人与处世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流浪费鸡蛋

嵇振颉

1

知乎上有人提问:稳定的工作是在浪费生命吗?

放在很多年前,大家不会讨论这个问题。那时,人们对稳定的工作趋之若鹜,期盼能在某个岗位上从一而终,任劳任怨一辈子。那张“光荣退休”证书,成为当时无上的荣耀。时代变了,铁饭碗被打破,各类人才在不同岗位上大放光彩。原本被视作香饽饽的“体制内的岗位”,不再是年轻人唯一的人生选择。稳定的工作,慢慢走下神坛,还被这本叫《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的畅销书,驳得体无完肤。稳定,在作者眼中代表着一种陈腐的、落后的生活方式。作者提议年轻人不必为了北上广深的户口本,不必为了某份稳定的工作,丢弃曾经许下的梦想。为了这点“蝇头小利”丢掉梦想,不值,因为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不只是这本书,坊间的心灵鸡汤书籍,都用一幅过来人的口吻,提醒着深陷迷茫的年輕人,不要贪图所谓的稳定。稳定是毒药,是安慰剂,只会让一个有梦想的人变得平庸。他们认为,人生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能退缩,绝不能贪图安逸,绝不能躺在稳定的安逸圈内。躺在稳定的安逸圈里,可以一时让你很舒服,但是等到上了岁数,回看这段青春岁月,你会追悔,会苦恼,会自责当时没有勇敢地跨出一步。

时光不能逆流,你的人生已经被浪费掉了,被所谓的“稳定”浪费掉了。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不要待在稳定的温室中,在你享受的过程中,宝贵的生命也被挥霍掉了。

2

多么让人血脉偾张的论断!听君一席话,我也有了抛弃手头这份稳定工作的念头。但仔细想想,这个观点存在明显的漏洞。这个观点预设了一个原则:稳定的工作不适合你,必须马上抛弃,因为外面有更适合你的工作和平台。

朋友小K,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国企上班。她的工作属于“一杯茶、一张报纸看一一天”的美差,收入在同龄人中排在中上水平。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会艳羡小K性价比颇高的工作。小K脸色很不好地对别人说:“这工作我很不喜欢,一眼能望到退休,是在浪费生命。”别人听闻,都说小K矫情。他们宁愿拥有这个浪费生命的机会,也不愿在随时可能被辞退的工作岗位多待一天。小K开始吐槽收入不及别人的一半。她哪里明白,那是别人用加班、熬夜、透支健康换来的。

本以为小K不过说说而已,孰料她付诸行动。小K喜欢舞文弄墨,她重新捡起这个爱好。就是这个喜好,成为她辞职的理由。身边总有一些所谓的靠写作变现,月入过万,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财务自由是多少年轻人渴求的境界。既然全职写作能做到,为什么不辞去手头的鸡肋工作,将爱好升格为谋生的手段?从业余写作变成全职写作,小K发现情况完全不是吹捧的那样。她每月只能赚到微薄的稿费,要不是有父母接济,她的日子会过得很艰难。小K 后悔了,开始怀念那段浪费生命的日子。可是,回不去了。

“稳定的工作是在浪费生命”的背后,是一种盲目的冲动和空虚心理。他们总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眼下做的工作形同鸡肋。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可能很糟糕,不计后果的折腾,换来的可能是懊恼和追悔莫及。我们的人生必须要如此折腾吗?某些畅销书告诉你:不折腾、不逼一把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力的上限。然而能折腾成功的人,毕竟只是少数。那些失败者的眼泪,统统被排斥在鸡汤之外了。

3

小K之所以会认为稳定工作没有价值,主要是因为她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同样一份工作,有人干得津津有味,而有人度日如年。造成这个巨大差异的,就是不同的认知。

在大多数人眼中,稳定工作的最大局限性,就是不断重复、枯燥乏味。想想都可怕,每天做差不多相同的事,还要做一辈子,瞬间会产生一种无力感。伴随这种无力感的,就是觉得生命被浪费了。

浪费生命确实不可取,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禁想起达?芬奇,他在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启蒙老师要求他对着鸡蛋临摹。他兴冲冲地画起来,1个、2个、10个、20个……随着画纸上的鸡蛋越来越多,刚开始画蛋的新鲜感荡然无存。他埋怨老师:为什么让我画这么没技术含量的鸡蛋?受制于认知方面的局限,当时的达?芬奇并不明白:画鸡蛋,对于后来形成他独特的绘画技法有何帮助。这样的重复,在他眼中是无意义的,他渴望打破这种稳定。

达·芬奇画鸡蛋的阶段,就是呈现出稳定工作时期表现出的状态:重复,没有技术含量,整个人的内心充满厌烦和埋怨。但是我们不曾意识到,这是在为未来的职场生涯积蓄力量。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的过程是磨人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出有任何变化。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必须经历量变的过程。

即便是最枯燥的稳定工作,也在磨砺某种工作能力,比如做事的细心程度、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发挥重要作用。每一段经历都是有用的,卓越需要无数个平凡时刻的积累。而积累的过程,就是稳定的。

4

认为稳定工作浪费生命,是对于成功的错误定位。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修复师这份工作,就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王津,在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室担任文物修复师,至今已是第41个年头。每天,他面对的都是哪些没有生命的钟表,有点类似于影片《荒岛余生》中的男主人,只能终日面对那只没有生命的排球。这样的孤苦、凄清,似乎难以言说。

不过,王津特别享受这份工作,整整享受了41年。这就好比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心流体验”。他观察到艺术家、棋手等人群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中获得乐趣,而外在的报酬几乎忽略不计。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是一种最佳的体验。即便是稳定的、重复的工作,也能产生这样的“心流体验”。享受自己正在做的工作,伟大也可以在不断重复中诞生。把一份工作做好了,并对其产生认同感,就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状态。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能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成为普通人是大概率,不如接纳普通的自己,善待手头的工作。对于稳定的工作,要做的不是抱怨。与其抱怨它浪费生命,不如在工作中找寻价值,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工作本身不能左右你的人生高度,决定权永远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心流浪费鸡蛋
基于心流PAT模型的界面设计策略研究
心流理论下公共健身服务设施设计评估研究
跃入心流
不浪费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浪费等于扔钱
认识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