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同夫妻
2019-12-06徐永进
徐永进
他出生在绍兴,少年时家道中落辗转多地求学;她出生在萧山,家境贫寒几度面临辍学危机。几经波折,1940年,他们在国立交通大学相遇。同窗4载,他始终是班级第一名,她则是班级中唯一坚持到毕业并获得学位的女孩。
毕业后,他和她又成为同事,相互间有了比较多的接触和了解。顺理成章地,他和她走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决定一生守候彼此。为了报效祖国,同年7月,夫妇俩双双通过了赴美留学考试。由于家中无法支持两人的学费,于是,她决定牺牲自己,全力资助丈夫到美国去读书,令他感动不已。2年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她来到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分析化学。她以顽强的毅力,用2年时间学完了硕士应修的课程。两人半工半读,她晚上去听课,白天去当分析员,他则做助教,两人在异乡携手前行。就这样,他们在相互鼓励中共同生活、学习。在哥伦比亚大学,一般从大学毕业到获得博士学位要5年,但他只用了2年零8个月,被导师推荐攻读博士后。
这一天,他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政府将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他迅速与夫人商议对策,毕竟,夫人还有1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她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她决定放弃博士学位,和先生一起回国。夫妇俩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克服艰难险阻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们共同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一同任教几十个春秋。尽管生活、科研条件艰苦,但他们却有属于科学工作者的幸福,常常一起做实验,到半夜才骑车回到宿舍。他们在研究方面彼此促进。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被打成特务,下放到江西,彼此隔离。1971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两个人回到了北大校园,一家人终于团圆。
1972年,他接触到稀土。稀土是隐形战机、超导、核工业等高精尖领域必备的原料,电视机、照相机、手机、计算机也都不可或缺,提炼和加工难度极大,珍贵稀少。他经常往矿山里跑,不停地考察和实验。见他付出那么多,她也非常关注,决定跟他一起从事稀土研究这项事业。数年后,他研究的工艺试验投入生产,使中國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造就了一个关于稀土的“中国传奇”。她的稀土微肥也研制成功。两人同时在稀土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他们的事业比翼齐飞,1980年两个人一起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年,她在图书馆借书时摔伤,坐上轮椅。他虽然工作忙,却坚持每天都推着她悠然漫步。在夕照下的未名湖畔,博雅塔旁,都留下他们相伴相随的身影。他为她读书,为她加衣,为她熬夜读书而“严厉”地下“黄牌警告”。
1994年,他们作为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获得者,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现场度过了蓝宝石婚。两人手牵着手,非常幸福。在采访中,他认真地说:“所谓幸福,是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和孩子们。我想我们现在还希望过一个金刚石婚。希望她能够少一点工作,多注意身体健康。”她说:“他什么地方都比我好。我就只有一句话,能够跟他一块儿生活,我很幸福。”
不幸的是,她患上了癌症。在她病情加重的日子里,他每天衣不解带地守在病榻前,不肯离开,他要守在老伴身边。但她还是不幸病逝。在追悼会上,他最后一次深情抱住老伴,老泪纵横。52年的岁月中,两人心手相连,彼此悉心呵护着这段弥足珍贵的生活与爱情,始终那么温暖。可是如今却要分开了,老人情何以堪?送走老伴,他独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抚摸着老伴生前用过的遗物,翻阅和老伴在一起的照片,怎能不睹物思人?他的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他这样总结:“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她相濡以沫度过的52年;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使她先我而去。”
2015年,他追随她而去。由于两人有着太多的相同阅历,被誉为“十同夫妻”:相同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学科背景、研究理念,同时读大学,共同出国留学,同时回国工作,同时当选院士,同为北京大学教授,名字总是同时出现。
他们就是我国著名化学家、院士伉俪——徐光宪与高小霞。徐光宪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高小霞为发展我国的分析化学教学、科学研究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杰出的化学教育家、杰出的分析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家。他们的爱是旷世大爱,夫唱妇随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他们在相扶相助中走过大半生,既是事业上互相支撑的好同志,更是生活中举案齐眉的好伴侣,这是太多人毕生羡慕追求的境界。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