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看得见,摸得着”

2019-12-06郝雪琴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郝雪琴

摘 要: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人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占主导,所以阅读要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从真实的阅读活动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9B-0062-02

阅读,是很容易虚化的活动,很多学校都美其名曰“书香学校”,校园里也有文化长廊,供阅读用的桌椅整整齐齐,墙报上贴满学生的阅读剪影,但要问学生真正读过几本书,每个学生在阅读中有什么收获,就会发现一切都是虚设。其实阅读是要真真实实做出来的,一字一句读出来,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出的虚假材料。

尤其是低年级,老师如果总要求学生配合拍照,一本书读了这次没了下次,那么小孩子会感觉阅读就是这么简单的小事,给孩子造成非常坏的影响。阅读兴趣都没有,何谈阅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实物”引导,让学生看得见阅读过程,摸得着阅读收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便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看得见——阅读活动要实实在在

阅读是不可替代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体验,必须实实在在读出来。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家长的陪伴,最终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一)阅读要师生全员参与

阅读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老师一句“读书”就可以完成的事。老师要求学生读,还要让学生看得见老师在读,而且师生共读之后,要有讨论有发现才更有意思。低年级学生所读的作品,可能老师很快就能读完,但是老师一定要做出“很认真”读书的样子,给学生做出榜样。

学校阅读计划中二年级要读孙幼军的《小猪唏哩呼噜》,在周一、三、五的课外活动时间,语文老师要到班级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完一个章节,老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并点拨关键情节。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就某个情节表演展示,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解读阅读内容,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这样,学生不但能准确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还能从“小猪唏哩呼噜”的身上学到不少生活好习惯,这就是阅读收获。

(二)阅读活动要务实求真

学校在组织阅读活动时要务实求真,要有具体的组织细节。每个年级要有阅读计划,学校每隔两周要调度阅读进度。为了避免“囫囵吞枣式”阅读,各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针对本年级的阅读内容,以“题目”的形式進行考查,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有的学校还抱着“应试教育”不放,所开展的阅读活动只流于形式,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老师要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吧,在课余时间,老师也要坐在读书吧里读一段文字,浸润自己心灵的同时也为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看得见“读书活动”,心向往之,便会增加阅读兴趣,投身阅读活动中。

阅读能力是有益于学生一生的能力,学校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起,尤其要从低年级做起。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学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阅读要实现亲子互动

“亲子共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必要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也就是放学后和周末。这段时间孩子主要和家长在一起,家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现在电子产品很多,手机电脑利用率较高,很多家长回家以后仍然抱着手机,借口工作事务玩手机,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阵地,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可造成直接影响,家长手里拿的是书,孩子也会主动“学样”。当然,家长最好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

老师可以与家长提前沟通,提醒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读什么书,需要家长怎样陪伴孩子读书等。每个月,学校可以邀请家长进课堂和学生一起“聊读书”,落实亲子共读的效果。一个“书香家庭”熏陶的孩子,一定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亲子共读”本身就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方式,家长当然会乐于配合。

二、摸得着——阅读要有环境的熏陶

说到阅读,很多老师比较重视理念和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阅读就是认字读书,就是要靠环境的熏陶,让孩子从内心产生读书的渴望。

(一)充满文化味的阅览室

阅读环境的打造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清洁安静,庄严肃穆的阅览室,是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的良好场所。小学阶段年龄跨度较大,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欣赏层次,低年级学生的读物是“注音版”,而且书架设置要低一些。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高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览室“出入口”,低年级学生的“出入口”台阶要低,文化展板也要低,让学生能够看清展板的内容。

“文化味”的阅览室,可以设计“百家争鸣”“四大发明”“盛唐气象”“希腊先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展板,展板内容要兼顾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让学生从小树立博览群书的理想。阅读氛围的营造是阅读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现在各个学校都注重“书香校园”的打造,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幽静的读书环境,让每个学生对“读书”充满敬仰之情。

(二)清晰精致的阅读书目

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没有具体的概念,只有靠老师指导推荐。老师可以在阅览室用展板为学生展示对应年级段的阅读书目,方便学生平时到阅览室读书时有阅读的针对性。

阅读书目要根据新书的购入不断更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书目的呈现还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保证学生阅读课的高质量开展。如果没有具体的阅读书目,学生将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去选书,挤占阅读时间。

低年级学生读书较慢,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到阅览室“借书”,指导学生怎样查找适合自己读的书,怎样填写借阅登记卡。学生熟悉了借阅程序,就可以自主借阅归还,并且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老师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借阅读书的能力,就是为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而清晰的阅读书目就是学生的阅读指南。因此,阅览室要把阅读书目放在阅览室出入口的醒目位置,方便学生查找借阅。

(三)不断更新的阅读成果

“看得见”的阅读成果才能刺激学生不断阅读进步。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出感悟,或者模仿所阅读的文章尝试投稿。学校每年都要统计本校老师和学生所发表的作品,并张贴在阅览室宣传栏,以供学生阅读欣赏。学生在阅读到自己老师的作品时,对老师会产生更多的仰慕之情;阅读到身边同学的作品时,则会产生阅读写作的动力。当然,如果有自己的作品,学生内心会充满喜悦与自豪,产生阅读写作的更大动力。

阅读成果展示以班级为单位,扩大学生评选范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目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班级里在选出优秀的成果参与学校评选,入围学校编辑的优秀作品集。阅读成果是真实的“活教材”,对学生产生更强大的激励之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热爱读书,并养成乐于读书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怎么做,学校支持,老师参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时刻嗅到氤氲的“书香”。阅读活动的开展要求真务实,要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都有阅读经历,每天都有阅读收获。阅读课的开展要与常规文化课相同,学生每天都到文化底蕴十足的阅览室里上一节课,耳濡目染,从心底生发出对文化名人的敬仰之情,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静.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革新方式分析与研究[J].才智,2018,(9).

[2]靳龙.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J]. 甘肃教育,2018,(23).

[3]王学春.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4] 徐丹.培养阅读习惯 享受浓浓墨香——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J].小学教学研究,2019,(10).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