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
2019-12-06梁芙蓉
梁芙蓉
摘要:2019年政府新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将优化预算会计功能。《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在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者通过业务成本核算、各科室费用支出明细等来分析单位财务指标,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而资金的正常周转,是单位正常营运的重要手段,强化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更有利于有效资源的合理运用,保证财务收支活动的有序性和稳定性。文章着重分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不完善的预算制度、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不到位的预算公开等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动因分析;现状;对策
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整合性管理系统,对医疗卫生行业财务水平的提高、财务监督的加强、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预算管理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营活动目标化、管理方式精细化、资金控制提前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战略目标。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就是实现预算收支的全面管理,应当遵循“统筹兼顾、收支平衡”两大原则。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给拨入的财政款项,它细化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等不同区域。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才更有利于降低其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将需要构建更完善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预算管理体系。
(一)政府政策要求
2019年1月1日起,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将正式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引入企业会计的理念、遵循其原则,从属其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使政府将更加重视各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对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均作出更明确的规定。将着重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及时提高并更新资金管理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改善资金的流动方向,还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经营质量,合理调动与分配资源,促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资源利用率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合理运用有限的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全面的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将指导、协助卫生监管部门确定方案,并进行有效评价,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需要。
(三)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意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预算管理的意识要增强,尽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政府投资兴建,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入款项,其次为单位的事业收入。其管理的核心要点是做好预算收支工作,既能服务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又能适应医疗市场发展。预算管理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在关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关注医疗资源的规划与控制,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与整体竞争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现状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发现并报告公共卫生事件,服务于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其服务管理水平关系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而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业务人员少、医疗设备缺乏,医疗技术薄弱,医疗服务收入不高。在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后,其日常营运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补助收入。目前,部分县级财政仍坚持“核定收支、差额补助”的补助政策,结合本单位预算年度收入和支出来确定预算,对产生的收支差额给予财政补助。
(一)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以医务工作人员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财务理论知识缺乏,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薄弱,其预算编制数据多是根据上年数据增量或减量得出,或按几年历史数据求平均来编制,违背了预算管理全员参与的理念。基层领导往往忽略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医疗等各个领域的长短期战略目标与年度计划的协调性,仅注重年末结余的分析,违背了管理流程全跟踪、业务范围全覆盖的基本原则。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
根据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加强,财政的投入持续加大,现有的预算缺乏对医疗收入支出的关注,更多的是向财政争取财政拨款收入。医疗收支预算多用历史数据为基础,现有的财政补助收入则以“核定任务、核定收支”,辅以绩效考核,没有全面考慮事业收入等,造成实际收入与预算收入的数额差异过大,使医疗技术较强、医疗收入较高、工作量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财政补助可能相比其他单位偏少,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补助,而加大事业支出,造成预算收入编制的不合理。而基本支出预算仅根据去年执行情况来编制,没有全面考虑人员的工资福利状况及“三公”经费的压缩现状,就会出现年末财务数据调整,导致下一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反映信息不真实的后果,造成预算支出编制不合理性。
(三)预算执行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资金有效运用及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职工没有树立成本效益理念,药品物资没有严格执行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定量供应;大部分医疗设备无专人管理,没有专管专用;科室间资产转移没有履行手续,任意拆卸;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和公共资源的浪费。较弱的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力,部分单位在担心来年资源减少,收到年度的资金后,随意支出,大手大脚,任意安排资金的使用权,既造成公共财政的损失浪费,又因个别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自我约束不严,滋生腐化风气,年终突击把钱花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冲击了各部门的利益,而领导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模式未及时改变,人员的职业判断及职业素养未能得到提升,各部门相关数据无法关联,从而影响资金的有效使用。
(四)缺乏预算的跟踪与考核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收入与支出进行考核的内容和机制不完善,目前仅对财政项目支出进行了绩效考核。由于缺乏相对应考核结果的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全面考核体系。年初制定的绩效考核目标,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年底难以正确考核是否完成;从而使绩效考核计划可控性变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构成简单,遵循“一家人”的中国传统理念,使用绩效考核不太符合传统思维;在缺少规范化管理流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果给每个人制定严格的考核目标,会造成内部不团结,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因素,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算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干部职工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创新意识不足,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编制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 及“ 保证重点”等原则,根据《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结合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编制全面的财务收支预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员工的自觉性、合作性,在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的指导下,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预算。
收入预算的编制:应根据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收入的来源和构成等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逐项编制预算。其中:医疗收入预算应参照以前年度收入情况、结合预算年度服务人群的增减、收费项目及标准改变、年度病床数的调整、新的医保政策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其他需求而编制。财政补助收入将按核定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经常性收支差额、基建专项、设备专项、其他公共经费补助等编制。上级补助收入则通过预算年度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分配该项补助情况综合分析、合理预计。而其他收入则根据有关业务计划合理预算编制。
支出预算编制:在保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要厉行节约,根据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财政补助政策,以预算收入为基础,参照去年数据安排相应支出,以保持收支平衡。其中:医疗支出中,人员经费应在社会保障及工资政策的前提下,根据预算年度内单位从业人员数来编制支出预算。药品及材料成本根据年度业务工作计划,药品及材料消耗平均成本编制预算,其他公用经费,则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平均职工人数、工作量和工作计划编制预算。财政补助支出则按财政补助收入的安排进行编制支出预算,而其他支出预算可参照上年实际情况,结合年度预算等进行合理预算编制。
(二)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结合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及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现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数据分析利用的能力,严格执行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业务部门完成部门工作过程中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认真履行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支出标准。而人员支出,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制度下,严格遵循“三定”原则,既要保证人员支出的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其过快增长。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三公经费”、差旅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审核与报销。通过绩效管理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支出管理、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进一步把支出控制在预算之内。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完善的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实现战略绩效、经营绩效、部门绩效和职工绩效的战略协同,通过提高职工个人的绩效来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保证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并引导职工培养所需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将职工的个人发展和单位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各绩效目标的达成来保证“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考核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及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必要的奖惩措施。一方面能使国家的规定的考核内容得以顺利通过,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加强,既定的预算任务得以順利完成,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预算指标的层层分解,与部门收入与支出、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公共卫生服务的群众满意度相结合,进行绩效考评、薪酬发放,从而使单位预算执行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控制与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期运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
[1]邱世岭.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36).
[2]高丽华.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3]王丽丽.全面预算管理在医疗机构财务内控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9(07).
(作者单位:仪陇县卫生会计核算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