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疗效比较

2019-12-06吴启荣关敏霞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病患者

吴启荣,关敏霞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炎症性肠病是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的状况[1]。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感染、患者机体免疫力、遗传因素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炎症性肠炎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上述方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效果极为明显,但会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2]。为了提升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肠道情况,我院消化内科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辅助患者治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6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进行病情回顾。经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岁-10岁,平均年龄为(8.6±0.7)岁,病程3个月-12个月,平均病程为(7.5±0.8)个月;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岁-11岁,平均年龄为(8.7±0.5)岁;病程4个月-13个月,平均病程(7.8±0.6)个月。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中轻中度患者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进行治疗,每次10 mg,每日2次;给予重度患者醋酸泼尼松进行治疗,每次1 mg-2 mg,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医护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患者肠内营养主要方式为摄食、管饲,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体质量变化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营养液支持,患者营养液输出速度在每小时40 mL-50 mL之间。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症状对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进行正确评估。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为人血白蛋白注射,每瓶白蛋白容量为50 mL,每日注射0.5瓶-1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0%、2 g-3 g)+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1.5 g-2.5 g)。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给予重度炎症性肠病患者每日1支-2支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为患者补充营养。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Mean±SD)为计量资料,率(%)为计数资料,分别行t与卡方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分别为(1.35±0.68)d、(3.46±1.21)d,住院时间分别为(2.67±0.67)d、(6.42±2.57)d,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2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Mean±SD, d)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主要患病表现为进食后腹部胀痛。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会伴有营养不良症状[3]。由此可知,患者营养支持与病情恢复有直接关系。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为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可用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及溃疡结肠炎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为静脉补充营养元素,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抑制患者肠道内菌群的繁殖。从我院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结果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分别为(1.35±0.68)d、(3.46±1.21)d,住院时间分别为(2.67±0.67)d、(6.42±2.57)d(P=0.028)。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胃营养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方法安全且疗效显著,应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