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探讨
2019-12-06
27103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卫生院,山东 泰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显著特征,可伴有严重器官功能或者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1]。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密切相关,其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近年来,经研究基本证实脉压也是CH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其在预测CHD方面,作用甚至高于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2]。现在,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界限值为脉压>63 mmHg。为探讨老龄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对收治老龄高血压患者58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老龄高血压患者58例,临床确诊CHD,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1~78岁,平均(69.92±3.8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病学会(WHO/ISA)1999年拟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经实验室检查、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等,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参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CHD。
方法:本组58例患者均采用2种及以上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50 mmHg/90 mmHg以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①利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为患者测量血压。②冠状动脉造影前,测量右上臂肱动脉非同日血压3次,再取SBP及DBP平均值,对脉压进行计算。根据脉压值分为三组,即≤40 mmHg组、41~70 mmHg组和>70 mmHg组。③无冠状动脉造影术禁忌证且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于心脏介入中心实施操作。对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置入7F动脉鞘管,将肝素25 mg经鞘管给予患者,行多角度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标准Judkins法。其中,空帧对照的选择狭窄部位显示最清晰的图像,利用QCA法,对靶血管的长度与直径等参数进行测量。④抽查危险性因素,采集空腹12 h血液标本,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根据身高和体重对体重指数(BMI)进行计算。
评价标准:(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管关闭呈现不光滑状态。(2)冠状动脉狭窄:①轻度狭窄:管腔狭窄<25%。②中度狭窄:管腔狭窄25%~75%。③重度狭窄:管腔狭窄75%~95%。④极重度狭窄:管腔狭窄95%~99%;⑤完全性阻塞:管腔狭窄达100%[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狭窄程度:三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狭窄程度情况比较,见表2。
讨 论
脉压增大是引起心血管重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此观点已被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所证实,有学者通过对SHEP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随着年龄不断增大,老龄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关系密切。其中,心室射血速度、动脉壁弹性、心脏每搏血量是决定脉压大小的因素。正常情况下,大动脉能对左心室射血引起的压力及血液流量波动产生缓冲作用,但是对于老年人以及重复循环应力影响,很大程度增加传输血管硬度,降低顺应性,增大导管中脉搏波传速,促使前向压力波传递至各个反射点且返回至心脏的时间缩短,引起中央收缩压升高,增加脉压。脉压增加,可使动脉血管牵拉力增加,增大动脉壁张力,弹力纤维出现疲劳,甚至断裂,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总之,老龄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且随着脉压升高,狭窄程度加剧。基于此,临床上需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对症干预。
表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平均年龄(岁) 性别(n) TC(mol/L) TG(mol/L) HDL(moL/L) FBG(mol/L) BMI(kg/m2)男 女>70 mmHg组 16 65.13±8.42 8 8 5.01±1.19 1.81±0.65 1.34±0.41 4.81±0.85 23.01±1.98 41~70 mmHg组 29 66.79±6.82 18 11 4.98±0.46 1.93±0.35 1.31±0.28 4.59±0.83 22.13±2.16≤40 mmHg组 13 65.91±4.96 9 4 5.09±1.17 1.87±0.45 1.32±0.29 4.78±0.58 22.17±2.46
表2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及狭窄程度比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