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布比卡因、芬太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2019-12-06卢光涛
李 瑛,卢光涛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 台州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浙江 台州 318000)
分娩过程中普遍存在分娩疼痛的问题,硬膜外分娩镇痛因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是目前临床应用疗效最为确切的分娩镇痛方式,能够有效、持续地缓解疼痛,并且子宫收缩的强度及频率不会受到影响[1]。左布比卡因与芬太尼为临床常用药物,联合用药能够增强镇痛效果,但同时会给产妇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到产妇恢复[2]。地塞米松能够抑制损伤组织激活和释放炎性介质,降低创伤部位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直接保护黏膜,进而发挥其镇痛作用[3]。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将地塞米松辅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接收的92例产妇,纳入标准:①自然分娩;②年龄为22~32岁;③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产妇及家属均知情且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适宜自然分娩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6.47±2.7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2±0.55)周。对照组46例,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6.51±2.78)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92±0.48)周。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检查,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并保证其正常工作,同时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药品、穿刺工具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镇痛前6h内禁食禁水,待产妇进入手术室后,选取一侧上肢建立开放静脉通道,于宫口开至3cm左右时,在L2~3间隙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确认穿刺成功后,留置硬膜外导管,于穿刺部位向头端置管3cm,同时向导管内注入4mL的1%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低于T10,确保无全脊麻情况出现,然后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对照组镇痛液组成为剂量为3mL的5%左布比卡因+5μg芬太尼,研究组镇痛液组成为10mg地塞米松+剂量为3mL的5%左布比卡因+5μg芬太尼,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两组自控镇痛剂量为5mL,给药速度为4mL/h,锁定时间为20min,待宫口开全时,停止给药,待胎儿分娩后恢复给药,分娩结束后关闭电子镇痛泵,停用镇痛药液并拔出硬膜外导管。
1.3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药前、用药15min、用药30min、用药60min、宫口全开及分娩后等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进行疼痛评定[4],此量表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代表产妇疼痛越剧烈;②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镇痛起效时间;③产程时间与分娩方式;④胎儿窘迫发生率与阿氏评分[5],其中分别进行1min与5min的阿氏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低于7分者认为新生儿存在轻度窒息情况,若评分低于4分,则认为新生儿存在重度窒息情况。
1.4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在用药前与用药15min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min、用药60min、宫口开全、分娩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2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镇痛起效时间比较
研究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及镇痛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产程时间与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胎儿窘迫发生率与阿氏评分比较
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与阿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2 两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镇痛起效时间比较
表3 两组产程时间与分娩方式比较
表4 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与阿氏评分比较
2.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6例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9,P=0.011)。
3讨论
3.1地塞米松辅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子宫强烈收缩、宫颈与盆底组织的扩张及先露部下降导致压迫等均会导致分娩疼痛,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引起疼痛冲动,疼痛信号再经脊神经传输至大脑皮层,进而产妇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觉,而这些疼痛体验往往会对产妇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伴随恐惧、紧张等多种消极心理状态,造成产程出现异常情况,同时还会使部分产妇降低忍耐力、丧失分娩信心,最终对产妇及胎儿健康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上选择一种能够确保镇痛效果理想,并且能够保障母婴健康的分娩镇痛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左布比卡因+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能够发挥麻醉和镇痛双重作用[6]。其中左布比卡因可阻滞感觉神经,发挥镇痛效果。芬太尼则能有效阻断自主神经传导,进而缓解疼痛,起效较为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7]。而地塞米松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其对组织、血管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若仅在局部应用此药物,因使用药量较小故而吸收较为缓慢,同时此药物半衰期较长,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前与用药15min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药30min时、用药60min时、宫口开全时、分娩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推测可能是由于地塞米松分子较大,且其空间结构较为复杂,能够影响局部麻醉药左布比卡因的吸收与释放进程,进而延长其麻醉、镇痛等药理作用,同时地塞米松与左布比卡因、芬太尼配伍后,能明显增大混合溶液黏度,获得良好黏度的混合液,可进一步延缓药物吸收、释放进程,延长药物持续镇痛时间,发挥协同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增强药物镇痛效果。
3.2地塞米松辅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的神经阻滞作用
分娩镇痛是在有效缓解疼痛的基础上确保分娩顺利,为产妇营造一个既安全还能够有效缓解分娩疼痛的分娩环境,尽可能降低对母婴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便,药物镇痛起效迅速,作用安全可靠且持久,能够使整个分娩过程的镇痛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不影响宫缩与产妇活动,产妇处于清醒状态,分娩过程亦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配合[8]。地塞米松与左布比卡因、芬太尼配伍后,可发挥协同镇痛作用,促使镇痛时间延长,减少左布比卡因的局部用药剂量,从而明显降低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镇痛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可能是联合用药能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在短时间内快速镇痛,促进镇痛效果增强,维持持久药效,从而减少局部用药剂量,减少甚至避免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
3.3地塞米松辅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硬膜外麻醉通过阻滞痛觉感受的传递,抑制盆底组织受到胎头压迫产生的反射,推延孕妇主动性用力意愿产生的时间,镇痛会引起骨骼肌松弛,进而减弱产力,盆底组织、肌肉一旦处于松弛状态,便会阻碍胎头运动,不能顺利完成内旋转,抬头下降受到影响,第二产程相对延长。地塞米松辅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既能够确保用药部位准确,还能够使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受到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受到阻滞,进而使产妇的分娩疼痛得到有效缓解,避免产妇产生负面情绪,有利于产道肌肉进一步放松,降低胎头下降受到的阻力,推进分娩进程,加快分娩效率[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纠正子宫收缩失调相关,而地塞米松与左布比卡因、芬太尼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考虑是联合给药明显缓解产妇疼痛,降低体能消耗,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还有研究认为,地塞米松与左布比卡因、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在保证药效的基础上最小化药物使用剂量,不需要持续性给药,进而减少甚至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与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辅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并且不影响分娩方式,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