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奶牛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率调查

2019-12-06胡永倩赵景利崔基贤程淑晶王德强赵怡雯苍真伟王承功于汉勋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12期
关键词:奶牛场大连市结核病

胡永倩 ,赵景利,崔基贤,程淑晶,王德强,赵怡雯,杨 卓,苍真伟,王承功,于汉勋

(1.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大连 116037;2.长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长海 116500;3.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164)

奶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aviumsubsp.paratuberculosis,MAP)引起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2]。本病以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和病牛出现“豌豆汤”样稀便为特征,潜伏期可长达1~2年。由于本病潜伏期长,病程也长,并且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细菌类腹泻性疾病,使得病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并且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很难医治。由于病牛反复腹泻,导致体重下降和产奶量降低,对奶牛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掌握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初步掌握该地区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行为特点,对大连市11家奶牛场的奶牛副结核病血清流行率展开了调查。

1 方法

1.1 抽样设计

1.1.1 目标群和研究群大连市现有10个涉农区、市、县,共有奶牛规模养殖场11家,主要分布在瓦房店、普兰店和金普新区。奶牛养殖模式全部为规模饲养,共存栏8 708头。本次调查的目标群为大连市全部存栏奶牛,研究群为全市11个奶牛场的奶牛。

1.1.2 样本量计算采用预估流行率的抽样策略[4],设定95%的置信水平、4%的可接受误差、16%的预期流行率,应用Win Episcope 2.0软件分别计算每个奶牛场的抽样量。每场实际抽样数量根据场主需求和现场实际进行调整。

1.1.3 抽样方法群内按系统随机抽样。根据每场抽样量,为每个奶牛场计算抽样间隔,按牛舍编号顺序,从1号舍进门处左侧第1头奶牛开始,严格按照抽样间隔抽取样本。

1.1.4 真实血清流行率计算将基于检测结果计算的表观流行率带入公式(1),计算大连市每个奶牛场的个体真实血清流行率。

式中,TP 为真实流行率,AP 为表观流行率,Se 为试验敏感性,Sp 为试验特异性。根据公式(2)计算95%CI,根据公式(3)计算群敏感性。

式中,HSe 为群敏感性,Hap 为表观群流行率,n为样本量。根据公式(4)计算群特异性群特异性。

式中,HSp 为群特异性,Sp 为试验特异性,n为样本量。根据公式(5)计算真实群流行率(THp)。

1.2 实验室检测

1.2.1 检测方法将采集的全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 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1.2.2 试剂 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Antibody Test Kit):IDEXX 公司产品,批号为6116,试验敏感性(Se)为78%,特异性(Sp)为99%。

1.3 个体感染有关风险因素分析

设计“样品信息采集表”,在采样时填写。采集表内容包括,样品来源奶牛的年龄、胎次、临床症状等。以检测结果为依据,应用SPSS 20.0软件,以单因素分析方法,计算患病风险比(relative risk,RR),识别潜在的奶牛副结核病感染风险因素。

1.4 从业人员“知、信、行”初探

设计“奶牛副结核病现场问卷调查表”。为了解大连市奶牛养殖场户对奶牛副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防控意愿,设计了6个问题,包括“是否听说过奶牛副结核病,是否了解奶牛副结核病在生产中危害程度,是否了解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是否知道奶牛副结核病的唯一感染途径是消化道,是否应该做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是否有必要做奶牛副结核病的检测工作”。采样的同时开展问卷调查,用Microsoft Office 2010汇总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血清流行率

大连市各奶牛场的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有所不同,平均场群表观流行率为90.91%(10/11),对每个场户分别计算群敏感性、群特异性后取平均值,计算出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00%,其中N11场为阴性,N9场奶牛全部为阳性,剩余9个奶牛场的奶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经Fisher 确切检验,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大连市奶牛副结核病个体血清阳性率为14.20%,考虑到每个场的存栏比例,对检测阳性率进行间接标准化,计算得出标化后的大连市奶牛副结核病个体血清表观流行率为14.27%(95%CI:13.31%~15.22%),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真实个体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每个场的真实个体流行率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大连市奶牛副结核病检测情况统计

2.2 风险因素分析

2.2.1 年龄 各年龄段均有阳性牛,其中0~2岁奶牛群体中的副结核病阳性数最高,超过2岁奶牛群体中的副结核病阳性数出现下降(表2),患病风险比RR=1.58(95%CI:1.31~1.91),表明0~2岁奶牛感染副结核病的风险是2岁以上奶牛的1.58倍,因此年龄是奶牛感染副结核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表2 不同年龄奶牛副结核病检测结果 单位:份

2.2.2 胎次 大连市奶牛产仔数在1~8个之间,各胎次均检测到副结核病阳性牛,其中0~3胎次的阳性数较多,超过4胎次的阳性数逐渐下降,RR=1.76(95%CI:1.42~2.19),表明0~3胎次奶牛患副结核病的风险是4胎及以上奶牛的1.76倍,因而胎次也是奶牛患副结核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表3 奶牛副结核病检测结果 单位:份

2.2.3 临床特征对奶牛结核病与腹泻症状的关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有腹泻症状奶牛的副结核病阳性数明显高于无症状奶牛(表4),RR=78.96(95%CI:53.49~116.57),表明发生腹泻症状奶牛患副结核病的风险是未发生腹泻奶牛的78.96倍,因此奶牛腹泻是奶牛发生副结核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这也说明奶牛副结核病是引发大连市奶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4 有无腹泻症状奶牛的副结核病检测结果 单位:份

2.3 奶牛养殖场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与大连市奶牛养殖场工作人员访谈结果显示:40%的工作人员没有听说过奶牛副结核病,但90%的人员认为应该做好奶牛副结核病防控工作;80%的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检测,40%的工作人员了解奶牛副结核病对生产的危害;70%的工作人员对该病的感染途径不了解,在听说过该病的工作人员中,有70%了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3 讨论

目前,副结核病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英国、冰岛、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奶业发达国家,均将此病列为奶牛重大疫病,但该病在国内尚未引起普遍关注。近年来,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奶牛副结核病的传播开始加速,对大连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本研究显示,大连市11个奶牛场中有10个奶牛场存在抗体阳性牛,全市个体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高于研究报道的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四川、安徽、江苏6个省份1.22%~8.00%的阳性率[5],证明该病在大连市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呈现地方性流行趋势。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和牛只的频繁交易,该病可能会继续传播蔓延,因此需高度重视。

本研究也表明,年龄、胎次都是奶牛副结核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犊牛及青年奶牛多发,提示各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另外,牛场应定期进行副结核病监测,及时隔离或淘汰阳性牛。本研究还发现,奶牛副结核病也是引发大连市奶牛腹泻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养牛场户对奶牛副结核病相关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看,有的牛场虽然对此病有认识,但采取的防治措施有限,隔离措施不到位。因没有特效药物,缺少有效疫苗,所以对奶牛的结核病防治有一定困难。调查结果说明,大连市奶牛场对副结核病的认知程度不高,且大部分规模场对奶牛副结核病的危害不甚了解,因此兽医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从而提高养殖场防控副结核病的能力。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连市发生奶牛副结核病的养殖场比例很高,若不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则感染的奶牛将继续在群内传播奶牛副结核病,继而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4 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大连市奶牛副结核病流行率较高,流行较为严重;年龄、胎次是奶牛副结核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奶牛腹泻与奶牛副结核病相关联;奶牛场户对奶牛副结核病认知程度不高,对该病的危害了解不多。因此,大连市需重视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并在有条件的场户开展净化;各奶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兽医部门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提高其防范能力。

猜你喜欢

奶牛场大连市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