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
2019-12-06新蔡县砖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赵同升
新蔡县砖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赵同升
一、化肥的选用
氮元素是小麦生长中需求量最大的元素。一般来说,产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磷元素对小麦生长也很重要,充分的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冬前分蘖,培养越冬壮苗。钾元素能增强小麦抗性,增加抗倒伏能力。
我们常用的复合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且氮磷钾质量分数为15-15-15或17-17-17,比较均衡。也有一些质量分数不同的,如高氮、低磷、高钾复合肥或高氮、高磷、低钾复合肥。
二、播前整平土地
首先,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0~25cm,进行秸秆还田,不但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的标准。其次,用旋耕机旋地,旋地之前要先施化肥,至少旋2遍,使土壤疏松。及时把旋好的土地压实,使土地平整和保墒。耕作层要深,耕后耙细、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
三、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如百农207、洛旱11、存麦18等。
播种前要拌种,可用吡虫啉、戊唑醇、福美双混合液,或噻虫嗪、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福美双、克百威。选1种药用拌种机拌种后在阴凉处晾干。
四、适播期
小麦适播期在10月10—31日,适逢“霜降”。谚语有“霜降之前十天不早,霜降之后十天不晚”之说。
五、播种量
土地整平后,机械播种。根据天气情况,于墒情好时,每667m2用麦种9~11kg;墒情不好时,每667m2用麦种12~15kg。
六、麦田管理
(一)防治杂草
于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麦田杂草与小麦争水肥、争空间、争光照,并给病害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一般麦田产量可降低30%左右。因此,要在气温回暖前做好麦田化学除草工作,确保小麦生长良好。
1.防治麦田阔叶杂草。每667m2用10% 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30g+20%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30mL,或 每667m2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g+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30mL,或每667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40~50mL,对水30kg喷雾防治。
2.防治野燕麦。每667m2用15% 炔草酯水乳剂50mL 或7.5%精噁唑禾草灵水机60~70mL,对水30kg 喷雾防治。为防止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过冬前要及时对麦田进行浇水,使小麦形成壮根。于2月中旬至2月底和3月中下旬,每667m2分别追施化肥7.5~12kg 和12~15kg,促进小麦返青拔节。
(二)化学调控防倒伏
拔节期至孕穗期进行药肥管理。孕穗期每667m2用尿素100~150g+磷酸二氢钾200g 或喷施宝等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可有效提高小麦籽粒质量,预防干热风,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锈病。小麦拔节期若田间湿度过大,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应及时进行防治。每667m2用粉锈宁35~40g,间隔10~15d 喷雾1次,连喷2~3次。
2.麦蚜、红吸浆虫。小麦灌浆期如麦蚜和红吸浆虫较多时,可用毙杀2000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3.小麦全蚀病。每667m2用25% 粉绣宁可湿性粉剂80~120g拌种100kg,或在小麦拔节期每667m2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60g 喷雾防治。
七、后期管理
小麦倒伏分根倒伏和茎倒伏2种,主要是茎倒伏。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打药。
在抽穗期及灌浆成熟期,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黏虫、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延长小麦生长期,提高产量,可喷施杀虫剂,连续施用1~2次“一喷三防”药剂。“一喷三防药”主要用于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兼治吸浆虫、锈病、叶枯病、干热风等。第1次在4月中旬初穗扬花期用“一喷三防”药剂进行防治,以保花、增粒、促灌浆,达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在5月上旬用“一喷三防”药剂,是小麦丰收的关键。
八、适时收获
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小麦基本成熟,整个麦田的麦穗发黄时收割,小麦蜡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但小麦不可过于成熟,以免籽粒脱落而减少收成;或当小麦进入蜡熟末期时未及时收获而造成减产。因此,要求及时收获,快收快晒,还要对小麦分品种进行单收、单晒、单储,以免品种混杂,降低小麦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