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者的不良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2019-12-06李文静顾则娟
李文静,顾则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1]。基础研究表明[2,3],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常表现为胸痛,多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以往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促进心理应激,加重病情发展,因此,在治疗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与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4]:经心电图或B超确诊为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者;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昏迷或无法配合者;患精神疾病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0~75岁,平均(61.70±5.13)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06±1.1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6例;病理分类:初发型16例,恶化型9例,梗死型11例,变异型9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51~75岁,平均(60.93±5.01)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13±1.2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1例;病理分类:初发型14例,恶化型10例,梗死型9例,变异型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式为: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传,讲解注意事项,建立自信,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派发宣传手册;进入手术室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根据病情程度评估情况,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及时沟通、交流,讲解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出院后采用短信和电话及时随访,针对病情给予专业指导。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SAS、SDS评分,生活质量等。
1.3.1 指标检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对患者8个维度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3.2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疼痛评分、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比较(±s)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比较(±s)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心绞痛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41 2.14±0.30 2.13±0.72 2.10±0.63对照组 39 6.01±0.91 5.06±0.80 6.19±1.21 t值 - 25.804 17.235 19.097 P值 -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SDS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2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60.23±8.61 39.10±5.12 59.10±10.63 39.20±6.41对照组 39 59.70±8.53 51.39±7.34 60.05±10.14 47.27±8.32 t值 - 0.276 8.721 0.409 4.874 P值 - 0.783 0.000 0.684 0.000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责任与计划 对外界兴趣与关心 个人自理 家庭职能 社会性退缩 父母职能 婚姻职能 职业工作观察组 41 0.85±0.12 1.13±0.09 1.56±0.36 0.76±0.13 0.83±0.12 0.89±0.02 1.09±0.11 0.79±0.14对照组 39 1.40±0.16 1.51±0.03 3.02±0.51 1.71±0.22 1.32±0.21 2.05±0.04 1.78±0.30 1.85±0.30 χ2值 - 17.450 25.070 14.851 23.652 12.893 165.274 13.789 20.413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关注[6],研究认为[7],其主要治疗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延缓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冠心病的治疗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此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治疗上效果满意,但患者由于缺乏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治疗期间会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疾病恢复[8]。因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提高疗效十分必要。随着医学发展,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常规护理干预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9]。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并以临床经验提前预知潜在风险,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临床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更为系统化、规范化和责任化,使护理工作处于主动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和有效性,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SAS、SDS评分、生活质量及疗效等均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患者,证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