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军伟业持续长久的支撑力量(续一)
——新中国70年军事文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2019-12-06胡耀武

国防 2019年6期
关键词:我军强军军队

胡耀武 潘 丰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发展阶段,军事文化建设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掀起三次发展高潮,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和飞跃,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军事文化彰显了经久不衰的磅礴力量,不仅是我军成长壮大、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全民族产生了巨大精神影响,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应深入贯彻习主席“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

二、70年来我国军事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深刻的教科书。新中国70年,是强国强军的70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70年。军事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深扎根于强国强军的伟大实践,不仅为军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对统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志、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影响,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前提

国无魂不立、军无魂不强、人无魂不生。充分认识军事文化的战略价值、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要求,这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

一是充分认识军事文化的战略价值。一个民族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同样,一支军队的作风与士气离不开文化的塑造。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军事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任务,作为核心工程,纳入军事建设规划之中。从“以提高文化作为首要任务,使军队形成一个巨大的学校”,到“把部队建设成为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走到社会的前列”,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再到“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所有这些思想和实践要求,都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军事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凸显了时代价值意义,指导着军事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是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我军作为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决定了军事文化的政治属性。只有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才能使军事文化建设更好地抓住关键。在军事文化领域,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这些深刻阐明了中国军事和军事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回答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而且为军事文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是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要求。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解决了新型人民军队如何创立、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是军事文化的最主要特征。进行军事文化建设,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摆在首位,坚持党统领军事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持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官兵,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机关制、支部建在连上等党领导军队的基本制度。大力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坚决抵制和批驳“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确保人民军队正确方向不偏离。

(二)坚持为提高战斗力服务是根本指向

战斗力决定了军队能否打赢战争,关系着军队的兴衰成败。作为反映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军事文化,必须始终着眼于战斗力的提高,而且必须始终为这一根本指向服务。

一是推动军事训练转型。军事训练是实现战斗生成和提高的基本途径,也彰显着军事文化的战斗属性。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诸军兵种合成训练;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练兵,还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以及新时代联合作战训练,我军始终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成果武装官兵头脑,不断端正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打什么仗、仗怎么打”这个重大问题,广泛开展革命英雄主义、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履行使命任务的教育活动。广大官兵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战的坚定意志不断强化,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充分激发,为推动军事训练的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满足军事人才需求。军事文化始终把培养大量军事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军事人才是战斗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军始终把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作为保证战斗力提高的根本,进行不懈努力:从不断兴起全军学习科学文化运动的新高潮、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科技文化素质,到加强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调整改革院校专业设置、培训任务;从全军广泛开展“三手”“一专多能”训练活动,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走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路子,到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深入,造就了大批适应现代战争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保证了战斗力提高的人才需求。

三是助力国防和军队改革。伟大的变革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凝聚离不开深厚的文化认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中,通过舆论宣传形成共识,通过教育引导强化认识,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行为,通过纠风正气凝聚人心,通过典型示范激励士气,促进了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利进行。尤其是最新一轮划时代的军队改革,不仅仅是规模数量上的调整,更是结构上的重构重塑,其改革的程度之深、难度之大、面积之广,在我军历史上罕见。军事文化围绕大局、聚焦中心,广泛宣传造势、深入思想发动、主动作为,有力推动了号称“史上最牛军改”落到实处,使人民军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坚持统筹“软”“硬”文化关系是内在要求

通常来说,物质文化是军事文化中的“硬文化”,精神文化是军事文化中的“软文化”。在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促进“软”“硬”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军事文化功能作用,推动军事文化向战斗力转化。

一是以“软文化”推动“硬文化”。长期以来,我军高度重视“软文化”建设,并善于把“软文化”转化为“硬文化”。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促进了我国在很短时间内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提升了军队“硬文化”水平,也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开放后,军队大力弘扬“五种革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了军队“硬文化”建设。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军进一步加强“软文化”建设,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巨大能量,推动了“硬文化”的建设。

二是以“硬文化”催生“软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通过缴获、引进等途径,加强“硬文化”建设,促使人员素质的提升,实现军事“硬文化”催生军事“软文化”。20世纪90年代,我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军队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坚持“两手抓”,强调强化战斗精神等“软文化”,同时也加大武器装备的投入,取得巨大进步。进入新时代,我军物质“硬文化”得到大幅度加强,倒逼官兵综合素质提高,促进“软文化”的建设。

三是“硬文化”和“软文化”并重。战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既离不开“硬实力”的对抗,也离不开“软文化”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精神“软文化”的巨大作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武器装备的重要地位,更坚定了“软文化”与“硬文化”并重的决心,在继续强化官兵战斗精神的基础上,扩大炮兵、装甲兵等兵种比例,并研发“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后,军事文化坚持“两手抓”,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同时,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推动了军队的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成为共识,人民军队坚持“软”“硬”并重,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大力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军队全面建设取得更大进步。(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我军强军军队
我的科技强军梦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强军战歌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赞强军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