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装备质量管理的思考

2019-12-06

国防 2019年6期
关键词:装备质量管理

赵 晨 朱 磊 王 元

内容提要:装备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装备质量,在影响装备特性的论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保障等环节上,对形成、发挥、保持、恢复装备质量等所有过程和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加强新时代装备质量管理,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法规制度,推进军民融合,不断提高装备质量管理效益和水平。

质量作为武器装备的固有属性,长期影响着战斗力生成,是世界各国军队装备发展关注的重点。装备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装备质量,在影响装备特性的论证、研制、生产、试验、使用、保障等环节上,对形成、发挥、保持、恢复装备质量等所有过程和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它贯穿于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作用于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管理全过程,落实于战斗力形成提升各阶段各层次,制约着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质量水平。加强新时代装备质量管理建设,对于实现装备质量管理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资源要素优化重组、内化聚合,方法手段综合集成,切实规范装备质量管理秩序,不断提高装备质量管理效益和水平,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时代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特征

新时代,随着装备发展技术日新月异、装备发展领域不断拓展、装备结构日益复杂、装备体系日趋完善,装备质量管理呈现出以下新特征。

(一)装备质量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

新时代,在强军兴军目标的指引下,聚焦能打胜仗,战斗力提升是关键,体系化建设是手段。与之相适应,装备质量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突出表现为“三个聚焦”。

一是向作战聚焦。军队是要打仗的,而且是要能打得赢。军队建设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战斗力标准,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也要向打仗聚焦用劲。应“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①《习近平出席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4-12-04。,把装备质量管理的目标宗旨上升到关系战争胜负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在武器装备形成作战能力的过程中,突出质量管理,提高作战效能。

三是向体系聚焦。装备体系是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战争形态紧密关联。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战争更加注重体系化作战装备的整体运用,装备质量管理不仅随之增加了软件质量管理的内容,而且由谋求单一元器件、单一装备质量,向提升整个装备体系质量转变,进一步扩大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化范畴。

(二)装备质量管理的领域日益扩展

当前,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已由快速增量阶段向追求质量阶段转变,质量管理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广。

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通过持续、深化改革,装备质量管理从主要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领域中谋求装备质量,发展到在贯穿于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作用于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管理全过程、落实于战斗力形成提升各阶段各层次中谋求装备质量,并将逐步形成“研制是设计质量、生产是控制质量、使用是保持质量、试验是评价质量,维修是恢复质量”的装备质量管理新领域。

其中,装备研制阶段根据作战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确定研制的装备应实现怎样的战技指标、达到怎样的质量水平和标准;装备生产阶段,根据已有技术水平、应达到的要求和战技指标严格控制装备质量;装备使用阶段,通过正确操作、维护保养等方式保持装备的质量特性;装备试验阶段,根据作战需求、部队实际和战技指标衡量、检验、评价装备质量特性;装备维修阶段,按照技术特性、战技指标和部队实际使用情况恢复装备质量。

(三)装备质量管理的模式日益创新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正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装备质量管理的外部环境、内部要求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装备质量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具有时代体征的“矩阵型、多主体、多环节”新型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

一是形成矩阵型管理模式,即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军队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调整,形成了战略层面出政策重监管、主建单位抓落实、主战部队进行使用评价的新型装备质量管理模式。旨在明晰职责分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升装备质量管理效能。

二是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型管理模式,即装备质量管理从单一的、有选择性的“军队—军工企业”管理模式,向多元参与、多元竞争的“军队—军工企业—市场”管理模式转变。装备质量管理不再仅由军队、军工企业全员全过程参与,而是注入了市场活力,由军队、承制单位、市场各方参与。

三是形成环状多链路管理模式,即装备质量管理经历由点、到线、至环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仅重视结点控制的管理方式,由全面管理向追溯反馈过渡,形成了全系统全寿命装备质量责任可控追溯的新模式。使装备质量管理由基础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发展成为服务军队战斗力生成、实现装备建设发展各环节共同参与的闭环管理链路。

含氟制剂的应用对防止釉质脱矿及促进再矿化具有积极作用;有研究证实,唾液中的矿物质离子也可促进釉质的早期再矿化[1]。奥威尔脱敏剂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其具有再矿化及抑制釉质脱矿的作用[2];绿茶也具有防龋的作用[3],且方便安全;碳酸氢钠溶液可促进早期龋的再矿化[4]。本研究旨在寻求日常生活中防止釉质脱矿及再矿化更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采用体外模拟口腔环境,探讨绿茶浸提液、碳酸氢钠液、多乐氟、奥威尔牙膏对釉质再矿化的作用及脱矿抑制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四)装备质量管理的手段日益丰富

随着信息技术和军事的交汇融合,以及依法治军、依法治装的深入推进,装备质量管理手段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法治化。

一是针对装备质量管理领域各类数据呈现出的爆发性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装备质量数据。尤其是作战试验、在役考核中采集到的数据,可实现对装备型号、部队装备的质量状态进行量化管理。

二是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大数据管理手段,实现分析当前数据向同时挖掘历史数据转变,分析直观数据向同时挖掘隐含数据转变,分析单个微观数据向同时挖掘整理多个宏观综合数据转变。通过寻找数据中隐含的规律、判断装备质量状态、评估装备体系作战效能,分析影响装备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改进措施,找出改进提升装备质量的方法途径,以支撑装备建设和作战运用。

三是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标准,从根本上规范装备质量管理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解决装备质量管理中法规制度落实随意性大、执行标准不严、奖惩措施不兑现等问题,为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实行全面质量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二、世界军事强国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

世界军事强国十分重视装备质量管理工作,大都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推动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理念先进

世界军事强国在装备质量管理领域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比如,美军在装备采购中发现,经过验收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武器装备却在使用中达不到预期要求,继而提出“基于过程”的质量控制理念,并将其应用于装备需求、研制、生产和使用保障等全寿命管理各个阶段。为提高装备质量管理效率,美军还提出了“基于能力”的管理思想,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装备质量需求;“基于仿真”“研制样机”“承包商竞争”“选择合同类型”等方法,提高装备研制质量;“基于事件的进度管理方法、承包商以往业绩评估制度”“渐进生产策略”,提高装备生产质量。而法军近年来将满足作战使用需求作为装备采购的第一标准,其装备管理理念也随之从“检验合格”转变为“顾客满意”。

(二)体系完善

一是组织体系完善。世界军事强国大都建立了以国防部(或下属相关专业机构)为主、其他政府部门为辅的装备质量管理体系。比如,美军装备质量管理是国防采办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组织体系耦合其中,形成了以“一体化产品小组”(IPT)为支撑,基于纵向“三类”机构,即高层政策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及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横向“六方”,即军方技术主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审计部门、作战试验与鉴定部门以及承包商,“协调配合、相互监督,彼此制衡”的美军装备质量管理组织运行体系。英军采办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国防采办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由质量保证主管机构、一体化项目小组(及其质量保证官)和质量保证代表组成。与美军不同的是,承包商作为武器装备项目的具体承担者,在英军的采办质量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是法规制度体系完善。世界军事强国非常重视装备质量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由法规、指令(指示)、规章及管理细则构成的法规制度体系。比如,美国在《联邦采办条例》(FAR)、《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DFARs)、国防部5000系列文件中对确保装备质量予以具体规定;在《武装部队采购法》《国防合同法》《合同竞争法》《国防生产法》中详细规范了装备质量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及其监督行为,并明确了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步骤等。另外,美军还针对不同军种、不同部门之间的特点,从联邦采购条例、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联邦航空局交通部、陆军、海军、空军七个方面,制订了专门的装备质量管理政策规范。

三是标准体系完善。通过构架军用标准体系确保装备质量,是世界军事强国提升装备质量管理水平的共同举措。长期以来,美军形成了三万多项军用规范、军用标准和国防部标准文件,以确保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各阶段质量管理都有尺度有准绳。美军在装备质量管理领域还提倡采用民用标准,并强调只有在无相应的民用标准或对政府有利时才可使用军用标准,从而使美军的装备质量标准体系更趋于务实。作为美军重要盟友的英军,装备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分为国防标准(Def. Stan.)05-90系列和与之具有同等效力的北约多边质量保证系列文件(AQAP)。这两大系列标准都是根据ISO9000标准系统文件基本原则建立,更具有开放性和普适性,有利于英国与北约盟国之间开展装备研制生产和保障。

(三)持续创新

在长期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实践中,世界军事强国始终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作为工作重点。一些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迅速运用于装备质量管理实践,有力推动了装备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理论创新方面,为科学而有力地指导装备质量管理实际工作,美军相继提出了“精益管理”“精益维修”“预测性维修”理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需求激活的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等先进理论,促进了装备质量管理水平的发展。

在技术和方法创新方面,世界军事强国在本国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质量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层出不穷和更新变化。比如,世界范围内广泛实施的“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由美军率先提出,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革新武器装备后勤保障中“技术文件密集型”工作方式,以加快武器装备及其备件的采办、维修速度,降低国防开支,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

三、新时代加强装备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新时代,我军应遵循装备质量管理客观规律,借鉴世界军事强国的有益做法,通过及时解决装备质量管理的矛盾问题,完善装备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健全装备质量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全面推进装备质量管理科学化。

(一)更新思想观念

加强装备质量管理,重在突破思维定式。应树立服务作战的理念,改变只要技术指标符合设计标准就算质量合格,而忽视部队实战运用、战斗力形成提升的观念;树立体系建设的理念,改变片面追求单项指标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忽视装备质量整体效益的观念;树立全程管控的理念,改变只重视装备建设发展某个环节的质量,而忽视全系统全过程质量管理综合水平的观念;树立注重效益的理念,改变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过度追求军事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的观念。从理念思维上夯实装备质量管理思想基础。

(二)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将装备质量管理思想从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追求军事效益的单目标管理,转变到兼顾军事和经济效益双目标管理上来。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打破以往装备质量管理在装备预研、论证、研制等阶段,承研承制单位缺乏有效竞争的局面,从提升装备质量经济效益的角度,全面提高装备质量管理效益。

二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在多个阶段对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活动进行调节,使之同步,互为依托,增强装备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对装备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实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司法监督、经济监督、行政监督相结合,节点监督和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分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网络。

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激发装备质量管理人员和承研承制承修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约束装备质量管理人员行为和承研承制承修单位的活动,以达到规范提高装备质量管理的效能。

五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武器装备全寿命过程的质量管理节点或部分质量过程管理,进行专业化咨询和评判,通过反馈环节进行信息回馈,为提高装备质量提供依据和信息支撑。

六是建立部队参与(使用者介入)机制。建立部队参与装备试验鉴定机制,部队可按照实际作战需要,对装备边界性能、作战性能、体系性能等实施考核,并检验装备质量,由此提高装备的适用性。

(三)健全法规制度

突出规章制度建设,依法依规控制质量,是加强装备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应把握我军政策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尽快修订《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以适应新形势新体制对装备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制订出台“军队装备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管理规定”,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装备质量管理各级各部门、模块化项目管理团队(或专业采购中心)、军事代表机构、装备承研承制等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关系,以及机制运行的流程和走向,并对装备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与运转的各项具体工作和关键问题予以明确规范。从而,在法规制度层面,确保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推进军民融合

新时代,加强装备质量管理应处理好“战场”和“市场”的关系,在突出备战打仗、提升战斗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科学谋划由军队、承制单位、市场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装备质量管理新模式;明确军队、承制单位、市场各方在装备质量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权限,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应更加注重对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制度资源的有效融合和合理配置,以军民融合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军民融合的装备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标准,运用行政、法制和经济等手段,推进装备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标准的执行,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装备质量管理新机制的军民适用性。

猜你喜欢

装备质量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睡个好觉
管理的另一半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