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安民歌《劳动号子》演唱简析

2019-12-05毛娅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颤音陕南咬字

镇安民歌作为劳动人民的心声,是勤劳朴实的镇安百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汇集了一代代镇安人智慧的结晶。镇安民歌体裁广泛、内容丰富、风格迥异,表达了镇安人民的感情和愿望,描述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和人文风情,因此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由于镇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文化背景的多元性,造就了镇安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在长期的民间流传中,都是靠农民歌手口传心授的模式进行传承,歌手们大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向进行演唱,故他们演唱的民歌随意性大,在同一首歌曲上曲调多变、调式多变,也正是这一原因给广大听众造成了一种:“这些民歌调子单一,唱腔简单,老是用一种‘哭丧调进行演唱”的片面认识。

对于学习声乐演唱的人来说,从学习演唱开始,最先接触到的是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因此,在拿到一首作品时,最先注意到的也是发声方法,然后才会去关注歌曲的风格性和情感的处理,不能说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每个歌唱者都有着自己如何较好的演唱一首作品的方法,但对于镇安原生态歌手来说,将演唱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放在第一位,而歌唱技巧并不是那么重要。镇安的民歌本身就属于原生态民歌,从最根本上反应的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劳动、生活、爱情、宗教信仰等等,可以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歌者在演唱这些原生态民歌时,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即兴发挥的,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旋律,直接产生于民间,以生活为本源,长期流传于乡村、田野、草原,山区人的生活、劳动之中,很生活化,有随意性。原生态歌手一般自编自唱,碰到什么唱什么,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想吼就吼,想喊就喊,不受任何约束。他们唱生活、唱劳动、唱爱情、唱家乡的山山水水,唱得自然质朴,唱得快乐开心。这些原生态歌手没有经过专业的科学声乐发声方法的训练,也没有经过专业的作曲培训,一切都是最原始、最自然的歌唱。因此,如何唱好镇安民歌,科学的演唱方法不是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如何把握住镇安民歌的风格、如何处理好镇安民歌的情感才是最关键的。

镇安民歌在演唱《劳动号子》时,由于劳动环境的需要和劳动情绪的高涨性,演唱号子大多是用高腔来演唱,歌手用假声歌唱的演唱技巧,这样才能唱出纯净透明而又能传遍山野的声音,指挥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劳动的节奏。由于这些原生态歌手从小就生活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因此说这些劳动人民在唱劳动号子,不如说他们在吼劳动号子,从歌手那流畅自如的吼号子中,可以感受的到这才是最自然的演唱状态,无论演唱的音有多高,音阶跳动有多大,他们都可以很自然的吼出来,不会像现在很多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在演唱中音色不统一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呼吸不扎实、喉头不稳所造成的,镇安的劳动人民在演唱音较高,音乐跨度较大的歌曲时并没有出现这类情况,可见在常年累月的劳动中,他们的演唱已经无形中成为一种程式,这种模式虽然没有形成理论,却与科学发声方法极为相似。劳动人民在演唱时无形中练就了深呼吸的支持力与喉头的稳定,他们兴奋的情绪无形中使气息高度集中在头腔,唱出线条清晰又富于色彩变化的声音,使这种声音通过头腔共鸣传得越来越远,使更多的劳动者都随之合唱。劳动人民在劳动时的吼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所以劳动人民不可能在演唱时去注意什么气息、喉头、头腔等等,他们只会觉得这样演唱很舒服,既不影响劳动,又可以给劳动带来动力和乐趣,这就是他们的演唱初衷。

一、咬字

歌唱中的咬字是演唱技巧中重要的一环,历来人们都说唱歌要“字正腔圆”,也就是说只有真正能把字咬清咬美,结合在旋律上不变形不走样,这样才能唱好歌。镇安的方言虽然在四声发音上跟普通话有区别,仍然由声母和韵母组成,一个汉字的发音可以分解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对字头、字腹、字尾有不同的发音要求:字头的发音要发得凝聚而有力,准确而简短;字腹的发音要有支点而稳定;字尾发音要清晰而明确。正确地出声、归韵、收声,是解决字音清晰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想唱好陕南汉中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咬字行腔很重要。

由于劳动号子因劳动而演唱,因此在演唱中的咬字是在高腔行腔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劳动号子的演唱是为了传得更远,所以这就要求在行腔中要流畅,只有流畅不间断,才能达到传得远的目的。但是咬字,尤其是当字很多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打断行腔的流畅,因此,演唱技巧中的咬字很关键。由于镇安的劳动号子音区都较高,故而在高音区咬字更要注意咬字的力度和过程,咬字力度适当才能保持行腔的圆润,使字与声很好地融为一体,常常需要延长字的韵腹,有时一个字往往在一个音符上要持续若干拍,抒发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咬字构音与呼吸咬字器官各个部分协调、节制运用得当。

二、滑音

滑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用带箭头的弧线作为标记,从一音向上或向下滑至另一音,分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

滑音是陕南民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这些滑音与陕南的方言有关系,在实际演唱中,常常是随兴而用。此时唱的民歌没加滑音,而彼时唱同样的民歌则又加有滑音。因此,在记录谱上标注的滑音,只能看作是对某民歌手在某时演唱民歌的记录。

滑音在劳动号子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

1.上行滑音

在镇安民歌中,上行滑音的出现大多都是在每一小节的第一拍,或者重音位置上,但是对于滑音的处理也和劳动的强度和呼吸有关系,而且和当地的方言的四声音调有关系。

2.下行滑音

在演唱镇安劳动号子时,除了上行滑音,还会出现下行滑音,下行滑音的出现和上行滑音正好相反,它们大多都是在每一小节或者每一拍的弱拍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在叹气。当然,在有些时候,也不能单纯的依靠强弱位置来进行下行滑音的处理,还要根据劳动号子演唱的环境、劳动强度、当地方言四声音调等来进行处理。我们在演唱这些滑音时,要将它唱的圆润,这种唱法跟戏曲中的甩腔有些相似,上滑音类似于说话时的疑问语感,下滑音類似于说话时的感叹语感。滑音的出现丰富了劳动号子的语汇,镇安的劳动者能够在演唱中很好的处理这些滑音,跟他们劳动的节奏和劳动的气息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使劳动号子变得更加口语化和生活化,演唱起来更为自然。因此,在学习陕南劳动号子的演唱技巧上不能忽略滑音的演唱技巧。

三、颤音

颤音也是装饰音的一种,通过演唱以某个音符为中心,在这个音符的音高上做上下二度音程的变化。颤音在蒙古民歌、藏族民歌的运用比较多,但是在陕南民歌中也有所运用。在演唱劳动号子时,有很多颤音是不在谱面标示出来的,这需要歌者在把握风格和情感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对某个或某些音符进行细腻地处理。在演唱劳动号子的颤音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解释,是指当气息通过声带发出声音,歌唱者有意识地将之震动,便会形成颤音,发出颤音时,喉部肌肉会剧烈且快快速的跳动。刘光郎老师在演唱颤音时,可以感受到他的喉头肌肉是完全松弛的,震动是随着气息的走动自然地产生,但无论怎样震动都没有离开主音高。很多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在演唱颤音时,由于口腔力量,靠口腔的不停改变而使之产生震动,或者依靠压力强迫咽喉肌肉抖震而产生的震动,这两种震动的产生都不是流动在气息之上的,因此不具备流动性,更不能自如地延长歌唱的时值。

四、衬词

镇安民歌中关于衬词的运用是陕南民歌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它的衬字、衬词、衬腔以及衬段的应用都是最为频繁的,镇安民歌劳动号子中的衬词运用灵活,有的出现于歌曲民歌的曲首、曲间、曲尾或者用于一个乐句的句间把一个整句划分为若干小部分。正是由于衬腔衬句的多样性,才使镇安民歌变得多姿多彩。

总之,镇安民歌是反映镇安文化的活化石,是镇安人在苦难的生活中创造并广泛流传的一种生活及民俗样式。它是一部镇安人的苦难史,描绘出了无数苦难的画面;它是一部陕南人的爱情史,勾画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它是一部陕南民俗文化史,记载着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洋溢着浓郁的陕南民俗风韵。

作者简介:

毛娅(1983--)女,汉族,中共党员,国家四级演员。曾在2013年荣获“轩辕杯”陕西省第六届红梅大赛专业组演唱二等奖;2014年9月在陕西省首届陕南民歌大赛中荣获组合领唱一等奖;2014年12月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17年7月在中国·南郑第二届汉山歌会中荣获铜奖,同年9月在第二届陕南民歌大赛商洛总决赛中获“十大歌手”称号,10月在陕西省第二届陕南民歌大赛中荣获独唱三等奖。在2019第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佛坪民歌赛(八省区)中获得二等奖。

猜你喜欢

颤音陕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一千零一个愿望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解读钢琴作品《筝箫吟》
浅谈肖邦夜曲Op.9No.2颤音技巧的训练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