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9-12-05沈劼
沈劼
[摘 要] 高校的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是“大思政”视域下两个很好的结合点。通过分析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就业创业教育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提升学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质量。
[关 键 词] 大思政;诚信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16-02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各地高校随之展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大思政”“课程思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急需树立“大思政”格局,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根据大学生的成才规律,积极探索以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思政”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两者有机融合,培养更多具有“诚信品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经人才。
一、高校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民无信不立!当今社会对“诚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代表了契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而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学生踏入职场前的指导和服务载体,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在求职、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也会影响所在学校的声誉,影响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和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职材料缺乏真实性
求职材料是大学生择业时根据自己的经历所撰写的个人宣传、推荐材料,是就业的“敲门砖”。面对当前较為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毕业生“急功近利”,通过给简历注水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为了包装自己,不惜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伪造学生会、班级干部头衔,虚构综合表现排名等,试图使用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材料来“打动”雇主。
(二)面试、创业时夸大自己的能力
面试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重要考察环节,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去留,因此有些毕业生为了获得就业机会,会在面试时虚夸个人能力。同样,有不少创业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在创业初期特别是申请创业贷款、创业资助时夸夸其谈,夸大自己的能力。
(三)求职违约或无故失约现象
不少毕业生在接到面试或实习通知时满口答应,但真到了面试时间或实习时间却又因种种个人理由而失约,且事前不和企业沟通,造成企业面试官空等或实习岗位无人前往的尴尬局面,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损失;还有不少毕业生签约较为随意,以不负责任的心态在签约后随意毁约或者将某些企业作为自己求职的“保底单位”,如有更好单位就直接与前面的签约单位毁约。
面对以上一些不诚信的现象,高校必须重视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诚信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诚信原则、讲信用守诺言的合格人才,特别是对财经类的高校,更是应该将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为塑造合格的财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能性
在“大思政”的视域下,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中均体现了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别是在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教育环节中蕴含了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品质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这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从诚信教育来看:诚信教育中所体现的契约精神,是提升和强化竞争优势的社会资本,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德治条件和重要保障,更是高校毕业生成功踏入职场的“通行证”和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诚信教育理应成为就业创业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内容。
从就业创业教育来看:以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内核,将诚信教育融入就业创业教育之中,能很好地破解当前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迷茫、职业道德滑坡”等难题,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诚信度和成功率,为培养更多具有“诚信品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经人才助力。
两者结合的工作基础: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学校提出了“六环节六目标”的诚信教育体系,以诚信为魂,以育人为本,从入学到就业,从课内到课外,从实践到网络,立体推进,在师生当中开展诚信文化传播、诚信品格教育,不断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创新诚信教育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提升“立信”学子的“诚信品质”。诚信素养已成为本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历届毕业生因为职业操守良好、业务适应性强,受社会普遍欢迎。在职业生涯教育探索方面,学校创建了“五位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2012年,学校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强)”荣誉称号。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联动,不断拓宽学生的校外实习渠道,共同组建了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注重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优质客户的沟通、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大思政”“课程思政”、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经过对知网上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我们发现:以“大思政”为主题的文献为422篇,其中2018年的研究最多为123篇,占比29.15%;这些文章分析了大思政的意蕴、困境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与实践、改革与创新等相关内容。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文献为2073篇,2018年的研究同样是最多的,为756篇,占比36.47%;文章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资源整合、教学探索、管理模式等展开。以“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为单一主题的文献较多,分别有22101篇和9435篇,但关键词同時出现“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较少,只有146篇,可见将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研究目标
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大思政视域下,通过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融入教育,充分挖掘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学校诚信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以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内核,结合当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凝练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的内涵,突显就业创业工作中诚信思想教育的成效,塑造毕业生的诚信品格,实现全体毕业生100%诚信求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和基层就业比例逐年稳步提升。
(三)研究步骤
拟以就业、创业的诚信思想教育体系为主体,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两翼,文化教育体系建设与服务指导体系建设为保障,构建“一体两翼双保障”的融合模式。
以诚信为主体,打造就业创业思想教育体系:以诚信教育为基石,把就业创业思想教育有机融入毕业生日常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就业服务和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基层就业比例。
以教学为抓手,打造就业创业诚信教学体系:面对“课程思政”的总体新要求,重点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中加强诚信教育相关内容的课程研发。
以实践为载体,打造就业创业诚信实践体系:积极整合社会诚信教育资源,打通学生与企业的学习实践通道;组建更多集实践教学、服务学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诚信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以文化为依托,打造就业创业诚信文化体系:以就业创业价值观塑造、诚信文化精神提炼、行为规范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以服务为保障,打造就业创业诚信服务体系:线上:开发就业精准化网络服务系统和手机微信服务端,加强对招聘企业、招聘信息的“诚信甄别”,“一对一”指导和解答毕业生遭遇的个性化问题。线下:加强对毕业生“诚信简历、诚信面试”的指导,夯实传统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四)研究特点
突出“点面结合”:一方面通过日常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提高对学生精细化分类指导、服务的能力,实现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点面结合性。
突出“资源整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内校外联动,实现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资源整合上的双赢。
突出“线上线下结合”:引入“微课堂”“自媒体”等新技术,把招聘宣讲、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等传统面对面的指导服务作为线下教育方式,把网络答疑、在线指导、精准化就业信息推送等作为线上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有针对性的逐个击破,实现诚信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新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汤斌华,李晓.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缺失及对策[J].高教研究,2006(1).
[2]宋大伟.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0).
[3]闫志烨.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协同与共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4]李晓琴.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
[5]周贤东.基于就业视角的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