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认同

2019-12-05毛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大学生

毛娟

[摘           要]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保护、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建设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要在分析传承发展传统节日中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以端午节、中秋节为例,探索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的认同。

[关    键   词]  传统节日;大学生;认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22-02

一、传承发展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保护、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建设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的继承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但当传统节日遇到西方洋节必然会引发一波文化反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年轻一代遇冷是当代世界文化大融合背景下民族文化界限的模糊还是爱国主义的淡化?为此,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起,将清明、端午和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跨越了时空,穿过了历史,体现出党和政府对节日文化的尊重,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对优秀传统习俗的尊重。此举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和发展民族的共同心理。

二、传承发展传统节日存在的困境

不论中西,节日无疑都是表达本土文化的一种载体,过“节”的实质则是人类文明的一代代传承和延续。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以一种潜移默化、普天同庆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西方洋节“文化入侵”,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如果仅用“崇洋媚外”来概括,未免太肤浅,更应该看到其背后的原因。

(一)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不足

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餐时代,能静下心来通晓文史已属难得,即使知道传统节日,但却不懂其背后涵盖的深远意义,导致了认识的片面性。很多人在节日来临时只关注放了几天假,应该吃什么,以至于在网络上端午节被称为“粽子节”、中秋节被称为“月饼节”、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等。有调查结果显示:约65%的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不了解,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认同感较低。再加上带有商业目的的市场宣传力度远胜于政府媒体的文化弘扬活动,使传统文化日益趋向“吃”文化的节日现象掩盖了其精神实质,文化内涵日益丧失,甚至走向空洞,最后只剩时间意义上的空壳,也越发显得平淡无奇。

(二)节日形式的创新不足

随着近年来中西文化进一步开放与交流,加上网络的包罗万象可以让人快速了解西方洋节轻松活泼的过节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特定的表达对象和活动形式简单直接,无疑是调节快节奏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反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不仅为其赋予了一丝或严肃的色彩,像焚香祭祖、赛龙舟、登高望远等传统纪念形式,出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全民参与,让年轻人觉得有了距离感。为此,传统节日表现形式要包容、要创新,这样才能真正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不足

我们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以解决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忽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探索磨合,这影响了很多年轻人对民族传统文化核心精神价值的准确认知,导致文化认知积极性欠缺、文化忧患意识淡薄、文化消费心理失衡、文化践行自觉性欠佳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在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体现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我们应该坚持传统,弘扬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方向。唯有这样,才能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三、以端午节、中秋节为例,探索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

(一)追寻消逝的文化·端午之思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熏艾草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我们也一直把端午节看作是我们优秀的传统节日之一。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也让国人真正意识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性。我们学院的国学社团每年都要举办一场“追寻消逝的文化·端午之思”活动。

端午之思,粽香之想,我們思的、想的更多的是屈原的正义与忠贞,屈原的爱国主义情义与坚定,屈原的诗文与壮举,“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主要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唤醒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内涵和精神的重视,学习和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进。

1.活动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内涵通过节日体现出来,并固定下来,节日的意义非常重大,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把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传统节日依然存在,但是人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重视、不想过某些节日,觉得过节越来越没意思。究其原因,节日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存在感不强,再加上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多数人觉得过节就是吃喝玩乐,不去过问节日的精髓是什么,要传递的情感和意义是什么,所以,过节就显得越来越苍白,对节日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低。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活动目的:开展活动是为了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并作出思考:“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让我们的文化精髓和价值发扬开来,并走向世界”,明确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责任和使命。

3.活动形式:以“端午之思”为主题进行诗歌朗诵及演讲、端午知识竞赛、现场调查——端午节知多少、制作香囊、寻“宝”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升华,真正把内化的情感外化为实在的行动。

(二)中秋节·故思华年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中秋节,三秋至此为半,正是一年最有诗意的时节。人们对中秋节最朴实的希望莫过于合家团聚,月圆花好,中国人希望在这一天能够阖家团圆。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的气氛。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同学集聚,体现出校园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1.活动背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本次活动以“家”“团圆”为关键词,让大家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也诠释了中秋节的内涵和意义,借此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2.活动目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以校为家的温馨情怀。我们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远离父母,月圆之夜甚是孤独。我们的活动结合汉舞、汉乐、灯谜、茶艺、剪纸、诗词、游园等这些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东西,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进来,也能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神力量。

3.活动形式:猜灯谜、做月饼、主题演讲、制作花灯(橘子、柚子等)、游校园、吟诗赏月等。

中华文明五千年,我国传统节日也经历了长久的发展积淀,融和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所以对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我们不仅只是简单的过节,对节日敷衍了事,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各种新媒体来大力宣传我们优秀传统节日的由来、变化、发展等,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转变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漠态度,实现在心理上、情感上的積极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晓敏.传统节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J].改革与开放,2018(19).

[2]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N].光明日报,2018-08-18.

[3]沈惠.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以传统节日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传统大学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少年力斗传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