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素质路径
2019-12-05阿力甫·吾不力艾山库尔班妮萨·努尔麦麦提
阿力甫·吾不力艾山 库尔班妮萨·努尔麦麦提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学校思政教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素质实践活动素质以及良好的师德。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许多高校思政教师的素质难以充分满足现阶段教学的需求。鉴于此,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素质体系为引领,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思政素质,培养其批判精神,促使思政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在师生互动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针对如何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素质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18-02
一、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结构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基础
对高校思政教师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是必备的首要素质,也是素质结构中最为关键的内容。高校思政教师需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政治观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来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受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二)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是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核心
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是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能够适应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了解教育的新要求,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与时俱进的创新还包括思政教师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因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既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师政治教育理论与方式的不断更新,又可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三)基于学生认知需求的教育素质是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支撑
基于学生认知需求的教育能力是高校思政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素质结构的支撑。以学生认知需求为导向来设计教学活动,能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丰富其思想政治体验,实现对人性的提升。但如果高校思政教师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中或者学校里面,那么会出现教育与生活的脱轨,使学生忘记实际生活,从而失去“教育对人性提升的意义”。也可以说,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实际,那么高校思政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以及生机。
(四)良好的师德素质是根本
师德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素质。高校思政教师的师德主要表现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方面。高校教师要积极地担负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开展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育活动,点燃学生向往知识、向往美好生活、向往理想的激情。
二、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师思政素质低下
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思政素质出现下滑现象,如将思政课让位于其他专业课程,一味迎合学生喜好,偏离教育总体目标等。此外,一些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甚至放弃了政治立場,将思政课变成评价社会、揭露社会负面现象的场所,忽略了对正能量传递。
(二)缺乏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他们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借助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普遍较为侧重理论教学,缺乏社会实践活动,这与高校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主题,将思政教育局限到了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平台的开发。
(三)师德素质受现代社会生活影响
目前,多数高校思政教师都是新时代人才,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都形成并呈现在现代生活场景中。当今社会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好的物质条件,但也使部分人在物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再加上现在社会压力的剧增,使更多人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疲惫感,对工作岗位为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详细来说,现今社会对高校思政教师的师德有很重要的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缺乏爱心。
三、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素质的具体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要想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本校校园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政素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当然,高校要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校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借助校园社团、社团活动和学生志愿者等活动,塑造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必不可少。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置激励机制把思政教师引入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塑造者、调控者、管理者和受益者,让他们深刻感受校园文化的力量,帮助他们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把握学生真实地关注焦点的基础上,焕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职业精神,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政教师理想信念,作为提升他们思政素质的直接条件。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思政素质,以此使他们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从而促使其思政素质不断提升。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为高校思政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建立互动交流平台。详细来说,高校可以借助教室、校园广场、校道、寝室、食堂、图书馆等场所,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活动、班级文化、寝室活动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还可以在本校的网络平台、论坛、微博、QQ群等互联网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促进高校思政教师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
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思政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荣誉和自豪感。详细来说,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精神,引导他们了解“十九大”会议的主要内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十九大”会议主要精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等。
(三)以批判精神为支撑,加快提高创新素质
首先,以批判精神为支撑,审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加快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理论创新素质。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审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相关理论观点和论证思路,而不能固守旧有的理论观点。要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审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以批判的眼光综合分析研究相关理论,而不能对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囫囵吞枣。要对不同的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比较,接受其中符合工作实际的部分,摒弃那些落后于时代、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实现理论创新素质的不断提高。
其次,以批判精神为支撑,审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实践创新素质。要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特点出发,审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看其是否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适应,看其是否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要从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和办学环境出发,审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看其是否符合办学实际和适应办学环境。要从社会人才需求审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看其是否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要求,看其是否能适宜职业生涯变迁的需要,从而帮助高校思政教师提高实践创新素质。
最后,以批判精神为支撑,审视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激发高校思政教师的创新动力。创新是一种理念,创新是一种思路,创新也是一种行动。因而,要以批判精神审视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不仅要审视其设置理念,还要审视其运行机制,不仅要审视其管理的理论效果,还要审视其管理的实际效果,要看其是否有利于高校教师创新,尤其要看其是否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师创新。要在全面审视高校管理体制机制过程中,挖掘和培育那些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师创新的因素,以体制机制的力量助推高校思政教师创新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以丰富的道德体验,不断提高师德素质
首先,以常態化的道德学习,丰富高校思政教师的道德认知,为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提供基础。把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等时代先锋精神常态化,丰富高校思政教师对时代先锋的道德认知。要把伦理道德理论学习常态化,丰富高校思政教师的道德理论认知。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了解西方道德文化,分辨新旧道德,分辨好坏道德。尤其要把学习职业道德常态化,以深入的职业道德认知强化高校思政教师的道德认知,进而为提高师德素质建立基础。
其次,以常态化的道德实践,丰富高校思政教师的道德体验,提高师德素质。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该去追求作德行完美的人。而“德行完美”除了要有道德认知之外,还需要道德实践,以道德实践增加道德体验,从而成为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人。要把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等时代先锋人物的精神等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同时,高校思政教师要把类似的道德实践活动与工作岗位职责、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联系起来,从而不断增加自身的道德体验,抵制不良风气对师德的侵袭,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山.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J].现代交际,2019(4).
[2]高明.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4).
[3]刘岩松,张琨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J].世纪桥,2019(2).
[4]王琦.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
[5]黄泽敏.论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J].知识经济,2018(22).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