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务运行功能的转变
2019-12-05胡方霞
胡方霞
[摘 要] 管理行为依一定的环境而存在,并受管理环境的重要影响,“三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务运行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对教务运行功能转变提出了要求。在对照现行教务运行功能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务管理的作用,教务运行应该在“三融合”背景下重新定位,即按“一体化设计”原则统整“电大、高职”业务框架,强化教务宏观调控、引领和服务功能,发挥导向性、智囊型与服务型角色作用。
[关 键 词] “三融合”;高校教务;教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00-03
“三融合”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融合为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相融合为基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为拓展”[1]发展思路的简称。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规划“建设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背景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结合自身实际为“举办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现实条件,提出了“三融合”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机制,为实现“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办学实力,提高育人水平,最终实现创办新型大学”目标做出了有益探索。
教务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教务运行管理是学校教学秩序稳定运行的前提。“三融合”发展思路的提出一方面揭示了教务运行内外环境的变化,包括资源、条件、人员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教务管理必须能动地适应环境变化,调整教务管理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此外,教务管理活动伴随教学活动产生而产生,以“三融合”为指导的教学机制改革最直接地改变着教务管理服务和支持的教学活动——以“三融合”的理念和视角来重新审视教育教学活动,以“三融合”的范式来认识和重构教育体制,以“三融合”的方式来重置教育活动,进而不得不要求教务工作进行变革,引起教务职能的重新定位及新老职能的协调适应,通过职能的拓展和机制的创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以更好地發挥管理效能,支撑“三融合”工作开展。总之,研究“三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务功能的转变,是发挥教务运行在“三融合”中作用的实践要求,也是推动教务管理现代化的新课题。
一、“三融合”背景下教务功能发挥面临的新情况
实施“三融合”需要教务支持,推动三融合建设改革的任务完成。如果没有教务管理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是很难进行的。同时,“三融合”以更广阔的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务运行功能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新的要求。
从教务发挥作用的范围看,“三融合”背景下的教务需要在考虑“远程开放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三类教育差异和共性的情况下,熟悉和了解三类教育的教育规律,找到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培养终身教育体系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促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资源整合、校园内教育与校园外教育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从教务发挥作用的教育对象看,“三融合”背景下,教务不仅要面向学习经历不同的学习者,而且面向不同角色身份的教师,既要提供资源、平台、环境等硬件支持,也要提供制度的、心理的、情感的支持服务,是“教”与“学”的全方位教学支持。
从教务发挥作用的业务框架看,教务的核心流程在“三融合”背景下发生时序和重心的调整。“三融合”背景下,教务需要汇聚各要素的作用形成合力,不仅在课堂教学方面,还要在课堂之外,不仅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面,更要在专业建设融合、课程建设融合、学习资源融合、管理制度融合、教学队伍建设融合、文件建设融合等方面发挥支持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背景,混合学习成为“互联网+”教育有效的学习方式情况下,对混合学习的支持服务成为教务比较重要的新支持点。
从教务发挥作用的形式看,“三融合”工作需要教务部门的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直接支持是指在“三融合”建设中,教务部门人员的直接参与以及对教务管理体制机制的直接改革。间接支持是指教务管理部门通过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和微观服务功能,对“三融合”建设产生作用。
二、现行教务运行功能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设置仍以事务性为主,引领性功能不足
教务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教务职能活动构成的,这些职能活动也就是教务或教务活动。从核心流程来讲教务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引导和激励的过程,从具体事务来讲可以包括学生学籍的建立与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师资力量的配备、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和管理、考试管理与组织、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具有“繁杂、政策和规律”等一般性的特征[2]。
可以看出,教务运行职能的基本特色是:以事务性组织管理为主,需要引领性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有些教务管理员习惯按指令、文件和经验办事,较少系统学过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知识,对“三融合”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特点、内容、方法和规律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三融合”发展的思考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包括“三融合”工作在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此外,有些教务管理员信息化能力不强,教育大数据思维缺乏,大量的数据闲置,面对三融合背景下复杂的管理活动,难以形成高效、创新、引领的工作状态。
(二)融合机制和教学制度建设还比较缓慢
“三融合”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滞后、缓慢,比如教育模式的融合在很多时候还存在“一校两制”“高职和电大”分割的现象,在实践方面,停留在部分形式的融合,实质融合和系统发力还未实现。“三融合”的制度基础不牢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体系、实践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矛盾[3]。从教务管理来说,一系列的教务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教师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等,都需要进行梳理、合并、调整、统一、完善,以适应“三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三融合”的教学支持服务技能和体系还不完善
以混合学习支持服务为例,混合学习的实施效果也并不理想,基于深层学习理论视角,混合学习的实施还停留在浅层次知识学习,“形式上”的混合学习层面。柯蒂斯·邦克指出的四个问题——教师混合式教学培训问题、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学习者信息素养问题、混合程度难以把握问题等仍然是混合学习实施中的主要问题[4]。要解决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在人员、资源、平台、教学设计、网络技术等方面提高支持服务的质量。其中尤以覆盖全过程的对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在线学习阶段的支持服务最为关键。
三、教务运行在三融合中的功能定位
“三融合”背景下的教务运行以推动三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活动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工作重心和内容势必由常规的教学事务管理转向对“三融合”的支持服务。相对处理常规的、繁杂的教学行政事务而言,由于“三融合”工作的创新性、复杂性、挑战性,“三融合”更需要教务发挥在决策、规划、研究方面的功能,同时着眼点不仅要着力于学校内部的局部问题解决,而且也要强调关注教学活动与外部社会经济的结合,关注发展的趋势问题,从战略层面和宏观上为三融合工作提供支持。同时,服务功能是教务的传统功能,也是教务部门存在的根本,在“三融合”背景下,服务内涵体现为从具体的工作内容服务转向更为宽泛的专业领域服务,服务层次从事后性的、控制性的服务转向更具有引领性的服务。具体来说,教务运行在“三融合”中的功能定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务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辅助决策职能
通过调研、数量统计、相关要素分析等手段,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总结远程开放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形成真实有效的教务管理信息,为专业与课程建设规划与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加强制度支持功能
向制度和规则要外部驱力,发挥制度的导向、支持、规范、约束等作用,通过教学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将几类教育制度进行归纳和梳理,然后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健全推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5]。为“三融合”建设提供系列化、系统化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统一标准,求同存异,灵活性与标准化共存,深入沟通机制,解决融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确保共同使命支撐的行为,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融合之局面。
(三)加强教学研究功能
教务管理部门面向“三融合”的难题时应该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方向性的指导方法。“三融合”背景下,教务工作者除了具备一般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外,还应强化协同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关注整体性的视野,学习了解远程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办学规律与共同特点,围绕“三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开展研究。
(四)加强组织协调职能
“教育是一个利益冲突集中的领域,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试图通过教育实现不同的目的。”[6]“三融合”背景下,教务管理最为重要的角色和职责就是搭建专业与教学发展平台,协调部门、学院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同需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以教学方式转变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专业、课程、资源、学习成果转化试点项目,培育适应三类教育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以资源共建为基本途径,以文化建设为辅助,形成三类教育的融合。
(五)加强以混合学习为主的教学支持服务
科学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全面落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三融合”背景下,必须适应“三融合”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等覆盖教与学全过程,线上与线下全空间的支持服务体系。适应远程开放教育、高职教育、非学历教育培养对象多样化特点,实施弹性管理;调动和适应培养对象学习需求,解决学习问题,尊重差异,实施个性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精确化、信息化管理。为教和学提供服务保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营造优良的环境。
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这需要教务管理部门引导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构建混合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从建立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和管理平台,打造教师队伍,狠抓课堂教学,改变评价方式等。
四、结束语
管理行为依一定的环境而存在,并受管理环境的影响。“三融合”背景下,在学校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共同治理的教学治理关系,形成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共同参与的治理局面,将工作重心下移,发挥二级学院的基础作用,在教学与管理上激发教师、学生和二级学院的积极性,赋予其更大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度;在具体运行层面,重新定位教学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引领和服务功能,强化教务处的导向性、智囊型与服务型职能,从宏观上负责“三融合”教学制度的制定、文化的塑造、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平台搭建,而不仅是上传下达,执行日常行政事务,处理教学常规业务,保证教学运行正常就行了。在教务处具体岗位设置上,按“一体化设计”原则统整“电大、高职”业务框架,安排职位,根据职位与之相应的责任、权限、规则等进行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丽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大数据让教育更精准地“以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17-03-30.
[2]蒋芳微,刘粤惠,张扬.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2).
[3]刘君晓.“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模式与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
[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5]闫学林.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电大酒泉分校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
[6]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J].教育研究,2002(2):3-7.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