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目标管理,提高中职教师培养的实效
2019-12-05林丽芳崔鑫万
林丽芳 崔鑫万
[摘 要] 教师培养要有实效,就要有鲜明的思想和明确的目标,就要用目标去调动年轻教师、用思想去指导年轻教师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为此,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实际实施学校目标管理,落实“四步走”目标管理的策略:从站稳到入门,再到胜任,到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培养,几年内把年轻教师培养成优秀教师是完全可能的。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学校目标管理;年轻教師;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66-02
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认为:没有更好的教师就不会有更好的学校,但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在其中学习、实践和发展自身的学校,也就不会有更好的教师。这标志着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一、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厦门的总体发展规划,厦门中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职学校每年招聘大量的年轻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从大学毕业到能独当一面胜任教师工作,这个过渡阶段的跨越对年轻教师来说要一下子上手很艰难。许多“菜鸟”级的年轻教师连完整的课程标准、详细的教材都没看过,只能跟在师傅后面,听完师傅的课自己“依样画葫芦”讲授给学生。这种把“以老带新”作为年轻教师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的做法过分强调了经验传承,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目标的不明确性。该如何有效地培训、培养年轻教师,使他们能尽快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强化学校目标管理、明确目标管理任务对提高中职学校年轻教师培养实效是最有效的途径。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在20世纪40年代一次演讲中提出的。1954年,他在所著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以“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为命题,系统地阐述了自己所提出的这一思想。根据彼得·杜拉克的理论: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把目的转化为目标便是目标管理的第一层次。而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领导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结合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充分调动学校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同制定出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与个人,明确各部门乃至每个人的职责,并以实现目标的绩效来评估和决定部门、个人的贡献和奖励报酬,以实现学校发展的管理过程。
因此,培养年轻教师要有实效,就要有鲜明的思想和明确的目标,就要用完成目标去驱动年轻教师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为此,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实际实施学校目标管理,落实“四步走”目标管理的策略:从站稳到入门,再到胜任,到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培养,几年内把年轻教师培养成优秀中职教师是完全可能的。
二、分阶段的目标管理
(一)站稳讲台的目标管理
热爱教育事业、学会讲课就是新教师第一年应该达到的水平。讲好课、站稳讲台是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而写好规范的教案是讲好课的前提。许多新教师基本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对课堂教学缺乏驾驭能力,预设与生成存在很大差距,提问不能切中要点,授课很难抓住重点,遇到中职学校学习目的不明确的调皮学生一捣乱,新教师可能就会手足无措,在课堂上直接崩溃。所以,第一年,重点抓师德培养和站稳讲台的业务培训。第一项任务就是培训新教师写规范的常规课教案,让他们应该知道怎么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设计,怎样讲解练习以及怎样向其他学科拓展教学的窍门,促使青年教师“立师德、练师能、创业绩”,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具有与打造优质职业教育需要相适应的师德意识和业务能力,能从容不迫地站稳讲台。年轻教师“站稳讲台”的培养目标是艰巨而繁琐的,如果要真正落到实处,最好见习期的年轻教师都不要当班主任,这样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打造好第一年至关重要的基础。笔者所在的厦门信息学校就是这样,所以,学校年轻教师站稳讲台的目标培养实施情况较好。
(二)教育教学入门的目标管理
度过最艰难的第一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态也会自然,有些进步明显的新教师已经可以调控课堂气氛了。这时候,他们需要审视自己教学视野的宽度是否足够。教学视野的宽窄取决于教师的科学视野、学术视野和教育视野。比如,要引导和创造条件让他们听名师讲课,从名师那里找到知识点和生长点;要引导他们研究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本校学生的学情,使教学“案例化”“活动化”。“案例化”“活动化”教学尤其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中职学校要培养年轻教师善于结合实训内容、企业实践经历把教材内容“案例化”“活动化”。想要驾驭好“案例化”“活动化”的教学就要求年轻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吃透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和分析学情、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经过这样的磨炼,年轻教师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都能得心应手,这样才可以称得上“入门”了。
这个目标的实现要求给年轻教师配备“双导师”,即教学上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教师。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名师工作室”的做法,由学校的省市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牵头成立“名师工作室”,让年轻教师加入其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让名师工作室在培养中职年轻教师上起到培养基地的作用,成为人才成长的前沿阵地。第二年可以开始让新教师胜任班主任的工作了。
(三)胜任教育教学的目标管理
在教育教学上入门之后的年轻教师,开始进入了发展的憧憬期。憧憬期过了以后是教师的发展期,要长本事、长能力、长德行。当他们在班主任的岗位上能带好班、教学上能把关的时候,也就成了合格教师,在专业成长上也就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要引导这些年轻教师进入教育科研状态。科研是工具能使教师更好地成长,成为有理解力、批判力和建构力的人;科研能帮助每一个教师成为一个遵循规律的好教师。教师进入科研状态的最好切入点是开展小课题研究,就是要指导年轻教师从身边事物以及课堂问题出发,观察、捕捉身边的教育现象,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观察、调研、论证研究问题,并用论文或其他形式(如教学叙事、日志、反思等)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成果有效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年轻教师的实践和理论水平都能够得以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所研究的问题越小越好,以能解决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前提,在带教师傅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研究。到了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年轻教师这时候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称得上“胜任”两字,他们才能继续成长。
(四)教育教学上形成自己风格的目标管理
胜任了教育教学工作之后,有些年轻教师又会出现成长停滞期,对没有高考压力的中职学校的教师,他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的动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基本上还保持着前几年的模式,没有任何突破。有的甚至满足于年复一年的机械操作教学任务。这时候,学校就要及时铺平台、压担子,给年轻教师创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产、学、研三结合,让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设计与实践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成为“双师型”教师。霍顿认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要争辩这些观念。由此可见,要促进教师反思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制度规范就是要实施学校目标管理。
三、目标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一)让教师保有一颗进取心
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就像刚刚出笼的雏鹰,他们憧憬展翅高飞,编织着在教育教学领域展示风采的美好梦想。为了能站稳讲台,他们会全力以赴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面对千篇一律的备课、上课等机械教学程序,特别是中职学校当班主任的年轻教师,班主任做久了,被形形色色的不爱读书只想混文凭的学生折腾得心力交瘁,难免有些职业倦怠,迷失了职业发展方向。这时候需要学校给予年轻教师明确的指导: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价值实现,否则只会陷入职业倦怠的瓶颈。需要从教师自身、学校管理、规范制度多方面共同治理,让年轻教师树立专业发展的远大志向,始终保有一颗永不满足、不断探索、努力上进的心。比如大力宣传教学楷模、名师典范的先进事迹,让年轻教师有学习的榜样,走出专业发展的停滞期。
(二)创设宽松环境给教师探索的机会
名师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名师的成长是需要学校创设环境造就的。首先,需要学校创设平台,特别是创设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探索的失败,给予他们在不断探索中茁壮成长的机会。其次,学校要尽力给教师落实“专业引领”的机会,及时提供他们成长所需的理论资料、研究机会、实践机会,构建校际合作交流平台,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共同提高之目的。
(三)继续教育要常抓不懈
对新教师学校把他们定位为学习者,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理所当然。而对已经工作几年之后的教师,就逐渐被定位为教学成熟者,学校可能不再给予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因此让这些教师失去了继续教育与提高的动力,浸润于不被关注的境地,这些教师很容易陷入简单机械重复的教学情形,精神上一旦松懈就难以再激起斗志,这是学校教学管理者要引以为戒的。
(四)关注教师成长阶段的顺利过渡
美国学者福勒和布朗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经过几年历练的教师基本上可以順利渡过前两个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懂得关注学生,教师就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就会自觉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想读点书又不想太努力读书的胶着状态,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而有些教师从来就没有进入第三个阶段,这是学校必须注意并加以引导的。
构建学校目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要规范管理,最终希望达成的是教师把学校目标管理视为自觉的意识,进而变成自觉的行为。实施目标管理的培养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Peter F.Drucker.杜拉克思想管理全书[M].苏伟伦,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卞梧生.学校管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宋载铭,林昌华,陈祖植.普通学校管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