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塑造学生的品格
2019-12-05刘勇斌
刘勇斌
第五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要求“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成为青少年解放思想、展现聪明才智和风采的舞台。但随着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由于赛事成绩往往成为各级学校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内容,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有违社会道德的现象,并存在扩散的趋势。所以,如何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已成为大赛和科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诚实、守信,从课题选择和立项做起
信息化时代给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而对于那些对成功有着无限渴望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无疑是一条获得资讯的快捷通道。但如果对成功途径的理解存在偏差,就会导致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历年学生上报的作品中,曾多次发现雷同作品以及从网上下载的作品。学校作为学生参赛的第一道关口,如果不严格把关,就容易助长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每当碰到这种情况,学校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对作品本身进行答辩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线索,查找作品的真实来源,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坚决杜绝提交学生的问题作品。
为了在课题选择这一环节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辅导教师应首先为学生作出表率。因此,每年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课题,都是在与学生进行论证协商,并征求专家的意见之后定下来的。这些选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相吻合,与学生的求知兴趣相一致,虽增加了较多的工作量,但却从源头上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让学生体会研究的严谨性,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例如,学校邀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到校做关于红树林的专题讲座,学生听后对红树林的巨大生态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有两位学生提出问题:能不能把红树林种在生活小区、珠江河道、湖泊、水库等地,用来处理生活污水呢?学生当即与专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得到了专家的鼓励和肯定。由此便产生了研究课题“红树林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二、甘于寂寞、踏实做事,
在过程中锻炼意志品质
课题选定后,就进入紧张的准备实施阶段。而课题的实施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机。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求实、吃苦耐劳、发扬民主、学术诚信等道德规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道德观。
如在学校开展的“珠江(中大北门段)水质监测与分析”课题研究中,开始有20名学生报名参加,但2个月后,仅有5位学生坚持了下来。在经历一年多的艰苦研究后,5位学生凭借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对科学实验的满腔热情,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生物与环境科技实践活動大赛银奖。可见,足够的毅力和恒心,也是青少年参加科技活动必不可少的品质。再如,在“红树林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两位女生不畏风雨,披星戴月,每周都要经过长途到实验场地测茎高、基茎,数叶片数,排放污水,取水样,测水样,算生物量……经过一年的辛苦工作,其成果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广东省一等奖。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研究价值的认识,更要求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升华。课题的开放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究中可以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出发,既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够与伙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彼此合作;既自觉遵守合作规范,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又能在合作中协调好人际关系,与同伴主动交流、分享,从而为自己提供展示个性、发挥和开发多方面才智的机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辅导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研究的每个环节和操作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与他们同甘共苦,从而为学生提供无形的鞭策和鼓励,既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也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关注社会、亲近自然,
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关怀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则要少得多。然而,学生终将要立足于社会并服务社会。因此,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在“珠江水质监测与分析”课题的结题过程中,参与课题研究的两位学生参加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答辩交流。在与其他参赛师生和专家的面对面交流中,她们对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向全体市民分发倡议书的形式,与广州市的环保事业结合在一起,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一个仅仅依靠数据的收集或信息处理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只有走出课题,关注社会,亲近自然,学生才能拓宽眼界,提升思维高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准点和出发点,可有效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发现自我潜能,锤炼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