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9-12-05赵亚丽杨继奎尚坦
赵亚丽 杨继奎 尚坦
[摘 要]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过程中,课后服务作为疏导角色得到了新的发展。国内部分地区在试点推行课后服务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梳理国内外课后服务模式,从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责任主体出发,提出了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课后服务;中小学;托管
放学后去校外托管班、培训班成为当今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非正规经营的托管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走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校外培训;课外托管或参加培训班增加了家庭负担,使义务教育的社会功效被削减等。如何让中小学生在放学后既得到看护,解决家长“看护难”的问题,又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由此,有必要探索推行新的课后服务模式,使其成为学校常规教育的有效补充。
一、课后服务产生的渊源
课后服务,是指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解决放学后部分学生“接送难”、无人照管的问题,在正常教学活动结束后,以学校为主体,利用学校资源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的延时服务。20世纪90年代,很多中小学都有和现在功能类似的校内晚托班,但逐渐出现了有偿补课、乱收费等问题。2004年,教育部下发通知制止乱收费,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在此背景下,不少校内托管失去了经费来源,也没有新渠道的支撑,再加上实行中的其他矛盾,很多地方叫停了校内晚托班。
2013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使减负得到了国家政策保障,但也引出了时间和内容上的新冲突。减负后放学提前,与双职工家庭形成时间冲突;过多的考试内容被缩减,但升学考评制度却未能及时跟上改革,迫于激烈的竞争压力,家长只好从校外寻求帮助。由此,多种因素催生了市场需求,各类午晚托班、培训机构大量产生并迅速发展。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种种乱象,如无证照经营、不规范办学、超纲教学等,不仅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进一步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
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自此,全国各地开始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学校的违规课后补习被取消,校外托管机构处于“脱管”状态,而课后服务的开展也受到一定影响。由此,规范发展校内课后服务成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一种途径。
二、区域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现状分析
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该市将课后服务称为“课后延时服务”。以下主要介绍许昌市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情况并分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情况
2018年春季开始,许昌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市直中小学校开展免费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在规定课程教学之外开展便民服务。服务内容分为两类:一是看护学生写作业;二是进行自主阅读、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科普等课外活动,以及开展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等。服务时间一般为90分钟,放学时间可顺延至夏季下午6点、冬季下午5点半。服务经费由政府财政出资、属地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补助。学生和家长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课后服务。
许昌市课后延时服务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疏导角色,被提到了“源头”层面。该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要求各地区、各学校要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课后参加校外培训的难题。
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量的增加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更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后,教师的工作量必然会增加。因为目前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包括基础看护、点名管理、辅导作业、组织活动等)基本都由本校教师负责,加上备课、批作业、教研、开会、培训等,有时在延时到点后还要照看不能被按时接走的学生,这些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更重。这一问题在各学校中均有体现。
(2)经费保障不稳定。经费是课后服务工作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各地多采取基础看护、辅导及贫困家庭服务费用由政府买单,个性化有偿项目由家长付费的模式,尽管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多渠道经费,但实际能争取到的很少,这可能是因为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一些学校在试点时因缺乏经费,使推行工作不了了之,学生仍回归原样,家长也不信任。因此,建立科学合理、适合地区发展的經费保障机制,是推行课后延时服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3)课后服务安全责任划分与归属有待厘清。需要注意的是,课后服务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家长接送的安全问题。在冬季,课后服务结束时天色已晚,特别是那些由祖辈接送的学生,更要注意安全责任归属的问题。二是课后服务中的安全隐患。比如开展活动类课程时,比较容易出现意外伤害(如在踢球中受伤等)。安全责任划分不清曾是导致校内托管班停办的原因之一。但调查发现,家长更愿意将孩子委托给学校。由此,安全责任应如何划分和归属,是接下来全面推行课后服务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4)对课后服务的人力与设备支持有待加强。一是软件方面的专业教师缺乏或难以兼顾。如开展舞蹈课,只能是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入门动作,很难做到专业化和个性化。二是硬件投入不足。有些学校缺乏各类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场地,设施设备相对单一,由此影响了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而引入各类少年宫、社区活动室等社会资源,还要考虑学生的转场安全、服务费用等。另外,即便学校有场地优势,也不宜让学生长时间待在学校,以防学生产生“环境倦怠”。
三、中小学课后服务相关模式
1.部分国家课后服务相关模式
儿童放学后的去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很多国家,儿童课后托管属公共服务范畴。在此,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课后服务模式。
(1)美国。美国是较早将课后托管纳入儿童基本福利的国家。一是国家层面的措施保障。美国的“放学后项目”旨在为放学后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学习环境[1];《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法案》规定设立联邦专项资金以支持课后教育项目[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推行后,课后托管成为美国公共服务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二是研究机构的支持。美国有专门的组织研究机构支撑课后服务工作,如非营利机构“课后联盟”,每年发布课后教育研究报告。三是资金来源有保障。资金来源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的拨款、社会捐助、父母缴费等。2014年的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参与放学后计划的满意度为89%[4]。
(2)日本。一是国家政策保障。日本2007年出台《放学后儿童计划》,要求推进放学后儿童对策事业;2014年出台《放学后儿童综合计划》,公布了更加完善的放学后服务方案[5];2015年出台《课后儿童俱乐部运营方针》《儿童支援员研修工作实施纲要》与《课后儿童健全育成事业的设施及运营标准》,共同构成了课后照顾服务的国家标准体系。二是组织机构保障。日本内阁府设置的“儿童及育儿支持总部”,负责统筹儿童教育、福利政策的实施。三是经费保障。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各自承担1/3的费用。四是时间保障。“放学后儿童俱乐部”每年开放250天以上,每天延至晚上7点;“放学后儿童教室”根据家长下班时间及学校放学时间的变更等,灵活调整开放时间[6]。
总体上,对于课后服务,美国和日本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和立法保障力度较大,而且有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予以经费保障,有独立的专门研究机构予以支持。
2.国内各地课后服务相关经验
(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11年,成华区在成都市双森小学等4所小学试点“430课堂”。区教育局成立了“430课堂”总营,建立了课程和志愿者资源库;区内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共同组成志愿者队伍,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教育讲师团;主要包括“430素质营、430活动港、430学校、430兴趣坊”4种项目,前两种为免费项目,后两种为低收费项目,对贫困家庭则全部免费,由市区财政补贴。
(2)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该校于2016年成为广州市课后托管试点学校。主要采用两种课后托管方式:一是由校内教职工看护学生,人员补贴费用由政府财政补助;二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社团活动服务,学生自愿参与,费用自理。学校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监管和评价标准,双方合作开设多元课程。课后托管课程体系侧重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包括管弦乐、合唱、足球等14种课程。学校针对引进的第三方机构组建了专业管理团队,建立了校内课后托管管理制度。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满意度达95%。
除以上地区外,吉林省长春市实施的“蓓蕾计划”课后服务模式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面也很值得借鉴。整体而言,国内各地已初步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尚需完善;参与主体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课后服务质量评估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尚需建立健全;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为此,需要紧跟教育形势,抓住有利契机,积极调动起各方的力量,以更好更快地解决上述问题。
四、课后服务实施的相关建议
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参加课后托管的儿童数量超过1.37亿[7]。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参加课后服务的儿童数量可能会更多。在深入推进课后服务时,不同的责任主体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支持
课后服务,从本质上说,是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延伸。所以,它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城乡、区域及校际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7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而从宏观上讲,各地具体采取何种经费保障机制,需要有更强有力、更具体的规定。
2.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监管、建立标准及评价工作
一是制定课后服务的实施细则和具体规定,加强监管。二是主导建立课后服务各方面的质量标准,包括场地设备、配套交通、餐饮等硬件方面的标准,以及师资、参与机构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从政策修订、服务质量改善等方面建立评价机制。四是引导建立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设计让家长认可的课后服务内容。
3.学校要主动承担起课后服务的主要责任
《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8]。美国课后联盟2014年调查显示,73%的放学后计划处于公立学校之内[9]。事实上,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与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单一、教育职责缺失、盲目减负等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学校首先应做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承担起应履行的教育职责,然后再做好校内基本托管工作。
4.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促进家庭履行亲子教育责任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个体的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做人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主题,而父母应是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人。然而,有些父母出于时间、能力、工作等方面的考虑,将本应承担的教养教育责任转移给了教师或祖辈。此外,对于有些家长来说,课后“有人看管”已不能满足需求,而是要有比自己强的人“教”。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使家庭更好地履行亲子教育责任,并使不同责任主体之间协调配合、紧密衔接。
5.加强社区、工会等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的参与,还需要社区、工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若考虑距离、安全因素,寒暑假期间选择社區托管更方便,如北京市总工会在暑期开设职工子女托管班。美国课后计划项目从业人员结构中,社区工作者占比25%[10]。社区力量的支持,还可从课后服务内容上体现。目前,我国课后服务较少涉及生活和社会技能教育类,如基本生活技能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等,而社区的加入可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2]雷玲,杜琳.美国“课后教育项目”评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122.
[3]康丽颖,贾丽.中美儿童托管教育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12):20.
[4][9]After school Alliance. America After 3PM: After school Programs in Demand[R]. After school Alliance, 2014.
[5][6]李冬梅.日本:放学后儿童教室+放学后儿童俱乐部[J].上海教育,2016(4):45-48.
[7]韩小乔.规范校外培训破解“影子教育”[N].安徽日报,2018-03-0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 298203.html.
[10]After school Alliance. Providing After school and Summer Learning Support to Communities Nation-Wide[R].After school Alliance, 2016.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