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翻转课堂”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应用

2019-12-05乔瑞华

文教资料 2019年27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翻转课堂微信

乔瑞华

摘    要: 本文以翻转课堂理念为基础,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混合教学,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并以“电视摄像”课程为案例,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研究表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信+翻转课堂”    广播电视编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即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建构基础,比如“视听语言”“广播电视导论”等。第二个层面是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比如“电视摄像”“影视照明”等课程。第三个层面是完整作品的创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储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完整的艺术作品,比如“纪录片创作”“电视现场报道”等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相对来说,第二个层面的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教学既需要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又强调实践性与操作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摸索和革新。笔者以“电视摄像”课程为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化设计。

一、目前“电视摄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资源急需推陈出新

隨着电视摄像机性能和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拍摄方式和方法也发生变化,原有电视摄像的视频教学资源较少,拍摄技术与理念已落后于目前拍摄方式的变革。课程教材建设滞后,存在知识点陈旧且内容枯燥等问题。

(二)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的碎片化和移动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定制化学习成为可能。在以往的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是单向输出的,教师将教学资料(包括相关的视频、文本等)发送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学内容,独立思考的过程较少。学生不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与新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消化,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不能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不能及时指导和启发。

(三)师生课后缺乏有效互动

课后师生有效交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目前高校教师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内完成相应教学内容后,还要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投入,限制师生课后交流时间,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解惑答疑的机会非常少。

二、“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博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是“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1]。“翻转课堂”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在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2]。

微信作为一款移动终端社交软件,操作简单和方便,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微信群、订阅公众号等功能,并且由于具备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私密性,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因此微信平台在教学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结合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一直都有学者研究。

微信平台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组织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习资源种类多而课时有限的问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更侧重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规模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并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智能终端与学生实现双向交流,帮助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微信平台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三、“电视摄像”课程“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电视摄像”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以摹拍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践证明,摹拍既可以学习和巩固摄像技能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影片的艺术感觉。第一阶段,单镜头摹拍练习。这一阶段的理论知识主要是电视摄像机的相关原理等基础知识,实践主要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点分为几个大项,让学生进行单镜头的实例摹拍;第二阶段,镜头段落的摹拍。这一阶段的理论知识主要是电视拍摄的拍摄规律,如轴线规律、场面调度、镜头匹配等内容,实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拍摄要求,摹拍经典影视片段;第三阶段,自主创作,运用前期知识积累,初步制作出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成片。在三个学习阶段的技能形成过程中,教师均须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具体教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一)课前

教师课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将每堂课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制作成课程视频,与需要摹拍的片段或镜头一起发布在微信平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确定摹拍内容,下达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在翻转课堂执行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将学习目标具体到可执行的任务,使学生深刻理解该知识点,并梳理出清晰的操作思路,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比如,以“双人对话场景的拍摄”这个知识点为例,课前练习任务单的具体设计如下:

问题一:什么是三角形原理?

问题二:拍摄双人对话场景的典型机位有哪些?

问题三:拍摄过程中需要遵循怎样的轴线规律?

问题四:结合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开头“莱昂”和“玛蒂尔达”的对话,思考两人的站位及机位设置,并分析导演的拍摄方式对于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有什么作用?

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课堂视频、学习任务、影视片段等资源提前发布后,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向老师建议摹拍内容,对需要掌握的技能形成初步认知,并根据教师确定的摹拍内容和练习任务,小组集中讨论后选择拍摄方案,确定分工。

(二)课中

在课堂中,教师将学习内容细化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释疑和深化知识要点。

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交流讨论,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拍摄方案分组独立拍摄。当学生拍摄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不规范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并解答学生的困惑。但是指导老师很难顾及每个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为媒介的微信公众平台反复查看指导老师推送的讲授视频和操作演示视频,获得教学信息,从而更容易地掌握操作细节。

(三)课后

教师在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总结本次翻转教学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教学设计;学生要把课堂中的学习心得和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并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成效进行自评和他评。

四、总结与反思

为验证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方面的教学效果,项目组成员历时一个学期,对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平行班分别使用翻转课堂和教学法。课程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即每次平时作品成绩)和总结性评价(即期末作品成绩)。实验班的平时作品成绩平均值为85.2分,平行班分别为80.7分和81.2分;实验班的期末作品成绩平均值为84.6分,平行班的期末作品成绩平均值为79.5分和80.1分。无论是平时作品成績还是代表综合实践能力的期末作品成绩,实验班的平均值都高于两个平行班。由此可见,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高校传统课堂死板的程式化教学方式,但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适用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我管理意识较强的学习者等,要使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仍需研究者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不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6.

[2]张如静,杨葆华,张琳.基于翻转课堂的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4):172.

枣庄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JG17029)资助。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编导翻转课堂微信
微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