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一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2019-12-05王西斌
王西斌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备受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合时代特色、学生特点进行深化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朋伴化、活动化、榜样的行为引领,势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恰切模式,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三化一引 教学模式 日常化 朋伴化 活动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更加注重追求自我个性的释放与张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越来越希望受到重视与关注,即使是在受教育的时候。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走出以往“灌输”教育的惯性场域,切合当代“90后”“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的“胃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拴住他们的心,牵住他们的手,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完成教育教学使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代一些大学生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或者“00后”,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四老”带“一小”甚至“六老”带“一小”的模式下成长,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当代一些大学生的鲜明特点:
(一)比较“自我”。
由于“95后”或“00后”大学生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种“优待”,使一些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并且个性张扬。
(二)独立能力较弱。
“95后”或“00后”大学生从小备受家长关爱照顾,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里甚至不会自己洗衣服。
(三)善于变化。
一些大学生从小懂得找“突破口”,寻求从溺爱自己的人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进入大学后善于变化,寻求最“利我”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四)有虚荣心。
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上某些浮躁风气的影响,虚荣心强,甚至盲目攀比,获得想得到的东西。
针对这些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改变以往的“灌输”教育模式,切合实际,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深化改革。实施日常化、朋伴化、活动化教育,以榜样行为引领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小事、身边小事做起,逐步累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善如流,成长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应切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对的教育教学对象——当代大学生在变化,具有当代大学生鲜明的特点:喜欢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我鲜明的喜好,更加喜好多样性、新鲜多变的教育教学模式等。所以,面对已经变化的教育对象,高校应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具体就是实行“三化一引”:
(一)“三化一引”阐释。
三化一引,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契合时代特色,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以当代大学生日常行为为突破口即生活化,实践活动为介质即实践化,以朋辈为单位即朋伴化,榜样引领为方向即引领,行为APP游戏过关为考核的系统全面全程育人工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把教育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活动中,以朋伴为单位进行比赛激发大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意识,然后以榜样(偶像)、学霸、“三好生”为引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每个大学生的特长都有成就感,拒绝以往以成绩定一切的不完美的评价机制,在大学生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交往及交流沟通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遵规守纪,良性竞争,达成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三化一引”具體实施。
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育人工程,最终目的是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最直接的检验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为表现是否合格,而不是单纯通过一次考试就检验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有温度地“活化”,融入日常生活且具有教育教学温度,不只是简简单单地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更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及成人达人的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活化”与教育的温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人性情感价值追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是速成品,应是长期的“人”的一生的行为见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来源于学生生活,归于学生生活,是大学生生活化的常态与体悟。
2.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才从萌芽走向成熟。1845年,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当然实践也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论的最终目的。同时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产生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实践,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理应由实践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运用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小实践、课下大实践、生活真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最好的实践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正确落实方式与最好的验证模式。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朋伴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需要大学生组团在生活中好好践行。人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难以检验自己的那些行为是否符合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活化的践行更需要朋伴化的“比学赶帮超”。有“雷锋”式榜样引领,大家一起努力提高文明修养,社会才更文明和谐。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的取得,尤其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的时候往往需要榜样的“灯塔”指引,从而让学生更有方向感,更容易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每年都要号召学生学习雷锋,具体是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做好自己,提高自我修养。同时,身边的“道德模范”“感动人物”及学校的“至善之星”、班级的“三好学生”等都是在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领学生的文明修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三化一引”展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行“生活化”“实践化”“朋伴化”及榜样引领的“三化一引”教育教学模式,让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授的单一化教学中,更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行动中、践行中,并通过榜样的引领及学生朋伴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最终成为文明礼貌有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圆满理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毛泽东.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钱理群.大学在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N].中国青年报,2012-12-7.
本文系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思政课程评价方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