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理性错位入侵情感到文化冲突

2019-12-05张文姗王思达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文化冲突

张文姗 王思达

摘要:《中式英语》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黄哲伦于2011年创作的作品,讲述了两位西方人在中国经商的故事。其中主人公Peter Timms在中国的生活工作接连受挫。从理性的角度,以R.W. Fevre提出的理性错位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对剧本进行解读,认为主人公Peter之所以在中国生活数十年,却依然无法摆脱文化冲突,屡屡受挫,主要原因是其理性的错位。从对情感的态度和情感的关系处理两个方面来论证主人公Peter由于理性思维错位入侵情感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希望能帮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剧作,认识剧作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剧中的重视情感与关系等中国文化特征也有望为华裔家园意识建构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中式英语》文化冲突  理性情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35—02

《中式英语》的作者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华裔剧作家。他于1986年完成的代表作《蝴蝶君》为其赢得了托尼奖最佳戏剧奖。《蝴蝶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也因此奠定了其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由于问世尚短,他2011年的剧作《中式英语》没有《蝴蝶君》那样受人瞩目,但其价值也不容忽视。《中式英语》一经面世便因备受关注的中国主题在美国全国引起剧烈反响。先后于古德曼剧场和百老汇上演,口碑极佳。继而被《时代》杂志评为百老汇2011年度十佳话剧,是少有的叫座又叫好的作品。

一、剧情概述及研究背景

《中式英语》以西方人在中国经商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西文化差异在经济、政治及情感等方面引发的冲突。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位美国商人Daniel Cavanaugh来中国贵阳市寻求商业合作的故事。这位商人聘请了在中国生活多年的Peter Timms作为商业顾问,因为他不仅熟悉中国而且和文化局局长Cai Guo liang有“关系”。然而Peter 在交涉的过程中搞砸了关系和业务,还损害了自己的名声,让Cai也下了台。出乎意料的是,Daniel和文化局副局长Xi Yan成了情人。借着Xi的“关系”,Daniel拿到了合同。值得注意的是,黄哲伦在《中式英语》中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较为平衡的东西方关系,这正与如今的情况相符合。国内外的学者们多从跨文化、语言翻译、东西方关系、东西方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文化冲突,仅有一篇从社会表演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理性的角度,依据R.W.Fevre提出的理性错位的理论对《中式英语》进行分析解读,认为剧中主人公Peter虽然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却依然遭遇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以致其工作生活不顺,主要原因是其理性的错位。本文主要从对情感的态度和情感的关系处理两个方面来论证主人公Peter由于理性思维错位入侵情感而导致的文化冲突。

二、理性错位入侵情感导致的文化冲突

Peter與中国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就是理性错位致使其忽视、轻视情感,且无法有效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Fevre所著的《西方文化的终结》的前言中,Zygmunt Bauman提到,理性或者说其中的“常识”“否认一切不能衡量、计算和被证明为实用的事务的合理性,藐视‘纯粹的情感”。[1]因此用理性思维处理情感问题,造成理性错位产生冲突便无法避免。理性的这些特点与重视感情和情感关系,甚至连计较利益得失的商业都建立在关系上的中国[2]是极为冲突的。因此,Peter会因为他对情感的态度和情感关系的不良处理在中国受挫也是意料之中的。

主人公Peter对情感的忽视和轻视与重视情感的中国文化产生冲突,导致了他在生活、工作上的不顺利。西方理性思维藐视不能衡量的“纯粹的情感”。[1]与之对应,Peter在剧中对于个人情感也是忽视的,这一点也使他与其他中国人格格不入。Peter对于情感的忽视最明显的表现于剧中他私人情感的空缺。在《中式英语》的整个剧本中,对Peter的人际关系描写最多的就是利益关系,占据篇幅最多的就是他与Cai的互相走后门的交易关系,其次则是作为商业顾问与Daniel的雇佣关系。可见利益关系占据了Peter人际关系的绝大部分。剧中Peter还提到过他的老师温斯顿博士,但是重点却放到了对老师的穷困潦倒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恐惧,与师生之情无关。关于Peter的较亲密的私人关系在剧中几乎没有提及,但剧中的中国人Cai,Xi,甚至只出现一次的翻译Zhao都有情人或家人等情感关系的提及。由此可见,Peter对于情感的轻视,及情感关系与中国人生活的紧密关系。这使得忽视情感,一定程度上缺乏情感关系的Peter与中国人在剧本中格格不入,也显示了Peter与中国人之间的一道鸿沟。而他在生活近二十年的中国缺乏真正的中国朋友这一点也侧面反映了他在生活上的缺陷。可见,对情感的轻视也是导致他生活不顺的原因之一。

而Peter对与中国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处理不当也是产生冲突、使他在中国的生活不能如意的重要原因。理性思维更推崇能够被计算、衡量且实用的事务。因此在西方的商业中,理性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尽管Peter明白且还在剧中重复多次“在中国,商业是建立在关系上的” 。[2]但他用理性思维处理商务的倾向也是无法避免的。关系是以信任为依托,而信任是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上的。剧中Xi就是因为在与Daniel交谈后,觉得他“可信、可靠”[5]才决定帮助他取得合约的。但是Peter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所做的仅仅是将理性思维错位运用于处理关系,将经商中需要的关系简单当作可以衡量的、使他获利的事物。这一点就与传统上重视情感多于利益的中国文化极为冲突。这一冲突第一次体现在Peter与Cai、Xi的首次商务会面中。在这次会面中,Peter为了说明让他的客户Daniel为贵阳制作双语指示牌的重要性,极其激烈地指出了上海指示牌闹出的笑话,这对于Cai和Xi来说几乎与羞辱无二,这引起了二人的不满。Peter简单地将关系作为获利的工具,因此在证明自己客户的重要性时忽视了中国人的情感。而对于看中面子、感情的中国人Cai和Xi来说,Peter对他们面子的中伤无疑是有悖于中国的人际交往规则的。冲突也发生在第二次会面中。这次会面中,Peter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合约,未通过“关系”获得预期利益的他过于激动,将他与Cai之间不可告人的交易全部披露,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破裂,后续可能的“合作”也不再可能。这里不得不提到第一次会面中,尽管Peter伤了Cai的面子,但是当Xi反击时,Cai还是出面打圆场,使他们的关系缓和下来。Peter与Cai的对比非常鲜明。中国素有“以和为贵”“买卖不成仁义在”的说法。Peter将情感完全置于利益之下,将关系单纯作为利益交换的工具,显然是与中国文化冲突的。因此他与中国人交往不顺,导致生活工作受到波折也是难免的。

三、结语

《中式英语》是一部充满了张力的作品,它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展现得极为到位。对于西方人Peter,理性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行事准则。理性使得Peter擅长计算得失,但是当Peter将理性带入关注情感、重视关系的中国时,便遭到了当头一棒。这是因为理性注重计算利益得失,而情感在中国人眼中却是不可计算、无法估量的。理性看中得失,而中国人的情感却在于联系和理解。情感可以带来利益,但这只是它的附属品。Peter轻视情感,以关系交换利益的行为在中国便是本末倒置了。剧中体现的这种对情感和关系的重视,也是为所有华夏子孙所共有的,是联系我们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R.W.费夫尔.西方文化的终结[M].丁万江,曾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 Hwang,DavidHenry.Chinglish [M].New York:Theatre Communication Group,2012.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文化冲突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论《中式英语》 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