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下《雷雨》会话含义探究
2019-12-05彭衍玉
彭衍玉
摘 要: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一部集大成的戏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及合作原则为视角分析戏剧《雷雨》的会话含义,目的是解读曹禺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关键词:会话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理论 戏剧《雷雨》
因戏剧《雷雨》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雷雨》及曹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靳书刚《〈雷雨〉的回顾与展望》及《从〈雷雨〉的传播和接受看其经典地位的确立》。但是很少有研究者从语用学出发对曹禺戏剧中的台词对话进行深刻探究。本文致力于语用学与文学作品的融合,从新的角度探求会话中的“含义”,试图弄明白作者是怎样传递出没有明确说出来的含义的,并且试图解读会话含义理论及合作原则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起的作用。
一、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是H.P.Grice(以下称为格莱斯)提出的,是语用学中的第二重要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解释了人们沟通交流的内部隐含形式及人们有意或无意间遵循或违背的原则。在会话含义理论中,格赖斯认为会话活动存在规律性。交谈通常具备相关性且合情理的交际信息,否则将难以进行下去,谈话双方承认有着共同的目标或者双方都接受的方向,以此形成合作。为了进一步具体阐释合作原则,格莱斯引入如下四个概念: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这四种方式中,前三种是关于说话的内容,最后一种是关于我们说话的方式。数量准则要求我们说话的内容包括全部的信息但不能超过,规定了我们说话内容的信息数量;质量准则是会话合作的标志,要求话语是真实的。关联准则则是对话的相关性与配合度;方式准则要求谈话者表达要清晰。
二、“违反”对于会话合作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的实际交谈中,合作原则并不具备强制性,即并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一致严格遵守合作原则及四条准则。相反,人们有时会出于种种原因而违反准则,会撒谎。在戏剧中,台词语言有时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戏剧效果和情节需要,对话交流并不完全遵循合作原则。所以,以合作原则为依据,对《雷雨》中对话的潜台词进行充分全面的阐释与挖掘,以此为基础分析话剧对话中的“潜台词”,了解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弦外之音”。其实,言外之意的产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违反准则只是其中一条标准,具体看表达的句子是否含有言外之意,如若不然,则不能产生含义。
三、《雷雨》中对话片段的会话含义分析
《雷雨》的时代背景是抗战时期,深刻反映了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雷雨》的意义是跨越时代的。戏剧台词充满艺术魅力,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戏剧的灵魂,蕴含著丰富的含义,对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台词,达到揭示人物性格和理解作品主旨的目的。
1.违反数量准则
周繁漪 鲁奶奶,你还是坐呀。哦,这屋子又闷热起来啦。这些天我就看着我这孩子奇怪,谁知这两天,他忽然跟我说他很喜欢四凤。
鲁侍萍 啊?
周繁漪 他要帮助她学费,叫她上学。他还说——这孩子!——要娶四凤。
鲁侍萍 太太,您不必往下说,我都明白了。
周繁漪 四凤比我的孩子大,四凤又是很聪明的女孩子,这种情形……
鲁侍萍 我的女儿,我总相信是个懂事、明白大体的孩子。我向来不愿意她到大公馆帮人,可是我信得过,她不会做出什么糊涂事的。
周繁漪与鲁侍萍的对话超出了会话包含的信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其一,鲁侍萍和周繁漪的谈话由周繁漪评价屋子里闷热引入话题,但周繁漪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根本和天气毫无关系。其二,因为之前对话中周繁漪并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量支持周繁漪自己所说的“周冲很喜欢四凤”,于是鲁侍萍只能回应以吃惊的一句“啊”,接着周繁漪解释了自己那样说的原因,补充了会话需要的信息量,使会话正常进行。鲁侍萍了解自己的女儿,也预料到接下来周繁漪或许会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于是鲁侍萍立刻制止周繁漪,但是周繁漪并没有因为鲁侍萍的制止而停下,这就引出了第三次对数量原则的违反:周繁漪的话超出了会话所需的信息量:四凤并不像周繁漪说的那样不识大体,为了飞上枝头变凤凰而攀上周萍这根“高枝”;周繁漪的话语的真实意图其实是故意找理由贬低四凤,强调四凤的年纪比周冲大,以此暗示鲁侍萍,四凤根本不适合周冲。从这段对话可以明显感受到鲁侍萍的情绪有些激动,凭借自己对女儿四凤的了解坚定又含蓄地提醒周繁漪不要故意贬低四凤。相比于鲁侍萍的不卑不亢,周繁漪的话语完全体现了她对于四凤的嫉恨。
本段中鲁侍萍的形象更立体,鲁侍萍身为这场悲剧的创始者,其性格中善良、正直和坚韧等因素值得肯定。三十年前周朴园残忍抛弃,自杀被救后遇人不淑,跟着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她的一生仿佛都受着命运的诅咒,三十年后女儿四凤痴狂地爱上了亲生儿子。“尊严”二字贯穿其一生,她撕毁周朴园给的支票就表现了她对自己尊严的坚决捍卫。
2.违反质量准则
周朴园 你告诉你的母亲,说我已经请德国的克大夫来给她看病。
周冲 妈不是已经吃了您的药了么?
周朴园 我看你的母亲,精神有点失常,病像是不轻。我看,你也是一样。
在这段对话中周朴园心里很清楚周萍并没有病,却说周萍和周繁漪一样,很明显违反了质量准则。周朴园逼着周繁漪吃药是《雷雨》中一个很关键的情节。对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及周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起到关键作用。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周朴园逼着周繁漪吃药是完全出于爱吗?”这里面自然有周朴园对周繁漪的关心,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周朴园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地位。周朴园,这个悲剧的始作俑者,从抛弃软弱的鲁侍萍和孩子可以看出其性格的冷酷残暴,不仅如此他的自私更是造成了这个悲剧,眼睁睁地看着整个大家族在雷雨之夜轰然倒塌。他身为这个家族的大家长手里掌握着他人不可抗拒的权利,利用这种权利他可以摧毁每一个人,所有人都要服从于他的权威。在周朴园的心中,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不可以反抗自己,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服从。
3.违反关联准则
周萍 上学?这孩子!——可是,谁知道,你听了他的话,也许很喜欢的。我已经快三十了,你才十八,我也不比他的将来有希望,并且我做过许多——见不得人的事。
鲁四凤 萍,你不要同我瞎扯,我现在心里很难过。你得想法子,他是个小孩,老是这样装着腔,对付他,我实在不喜欢。你又不许我跟他说明白。
这段是周萍和鲁四凤的对话,其中周萍的话违反了关联准则中“会话双方总是希望对方所说的话与自己所说的话之间有相关性和衔接性”。其实鲁四凤的言外之意是想让周萍说出自己的心意,承认喜欢自己。坠入爱河又传统害羞的小女生四凤拐弯抹角地向周萍表明心意并暗示周萍,满心期望得到周萍的回应。然而周萍却是闪烁其词,不肯正面回应鲁四凤。
鲁四凤,她是这出悲剧的受害者,并没有受过教育的她,待人热情真诚,性格天真活泼,四凤的性格深深吸引着周萍,是四凤让痛苦万分的周萍感受到许久都没有感受到的快乐。但由于周萍懦弱的性格和难以言说的事实将这段美好的爱情残忍地扼杀在摇篮里。
4.违反方式准则
周繁漪 我不是!我不是!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
周萍 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親的儿子。
这段周繁漪与周萍的对话,周繁漪决定放下一切只要换来周萍的真心。她心情非常激动以至于说出来的话冗长重复,不够简洁明了,违反了方式原则。周繁漪的言外之意是,她可以为了和周萍在一起而抛弃现有的一切,家庭甚至是自己的名声。周萍现在根本不爱周繁漪,再加之懦弱的性格使他做不出和周繁漪一样疯狂的举动,于是他暗示周繁漪即使她可以不顾及家庭与名声,但是他不能不顾及。周萍残忍地拒绝了周繁漪的感情,并且向周繁漪表明自己难以像她一样抛弃一切,他已经不想和周繁漪维持那种见不得人的关系了。
周繁漪可谓是全剧中最具“雷雨”特征的一位人物,她对爱情的执着向往和勇敢追求使其成为五四运动以来新女性的代表。她向往爱情,为爱痴狂,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地挽回周萍。尽管她非常清楚,这段不伦的爱恋始终不会得到世俗的认可,但是她仍然爱得失去理智,宁愿为了爱情牺牲一切。其实她已经明白周萍爱的不是自己,周繁漪表现得勇敢又疯狂。这段对话中的另一个角色即是主人公周萍,周萍懦弱、妥协、摇摆和矛盾,他虽然仇视他的父亲和整个大家族,但是他的性格懦弱又矛盾,所以他反抗,又不能像弟弟周冲一样勇敢;他就是那样一个不彻底的“新人”,因此周萍比别人更痛苦。周萍和周繁漪的名字也充满了“含义”:周萍就像浮萍一样没有定力,飘忽不定。当周繁漪荡开层层涟漪时,他便如浮萍一样没有定性,控制不住自己,于是有了这场充满悲剧色彩的不伦恋情。两个角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繁漪愿意为了周萍抛弃一切,包括家庭、孩子、身份,甚至一切。从这段对话中两者的性格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周繁漪勇敢与果断,为了追求爱情义无反顾,而周萍却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父亲的权威。
四、会话合作原则理论发展
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自面世以来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合作原则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后来的研究者在格莱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合作原则理论,出现了“后格莱斯时代”。其中最著名的是斯波佰(Sperber,D.)和威尔逊(Wilson,D.)提出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会话交际不只是简单的编码解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涉及“推理”。1984年由霍恩(Laurence Horn)提出“Q原则和R原则”指出格莱斯的会话准则是由两种竞争力量的推导得来的。两种竞争力量的共同基础是说话人的经济原则;1987年莱文森提出数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可以理解为对格莱斯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和方式原则的重信定义,形成三条探索法。随着人们对语言学的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原则被提出,并且启发我们运用新的方法与崭新的思维研究语言。
五、结语
格莱斯的理论为深入研究戏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使我们对二者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在感叹格莱丝会话交际理论解释力的强大和应用的广泛之外,同时深刻地感受到曹禺话剧的艺术魅力。两者的结合促进了观赏者与作者对话,领略作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潜在含义和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成功地理解人物本身和作者要透过塑造人物表达的感情,最终使我们惊叹语言学的博大精深及戏剧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2]靳书刚.《雷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6).
[3]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钱冠群.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范东青.解读曹禺戏剧台词的会话含义[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6]杨少波,陈容泉.解读《雷雨》人物会话的“不合作”——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视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8).
[7]岳启业,孙广治.从合作原则看《雷雨》台词的会话含义——以周繁漪与周萍的对话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
指导教师:刘传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