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探讨

2019-12-05李荟芹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多元文化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大意义,总结了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五个方面探讨:认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使命感;转变教学范式的认识;澄清课程设计的误区;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多元文化融入。

【关键词】 多元文化;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

迈入21世纪,随着社会网络媒体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文化发展的多元取向,形成了在全球人类生活交流文化的共存趋向的加快进程,带来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多元文化已不再是一个纯学术的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更具重要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多元文化目前已经冲击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加强我国高校教育对多元文化教育问题的关注, 既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也是培养我国公民全球意识的有力途径。”[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当前思想政治课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在人民大会堂讲话时曾指出对于思想政治课今后建设的要求,强调我们党与国家要更加高度关心思想政治课,立足现在水平上要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水平。在这一前提下,办好学校思想政治课要做到两个关键,即“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在多元文化对高等教育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从这一角度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引导广大的青年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应进行的探讨。

一、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

西藏民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省级自治地方之一,主要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除过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纳西族、独龙族等十几个民族同居。西藏自治區目前共有7所高校,其中最为特殊的布局就是位于内地陕西省咸阳市的西藏民族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同国家民委共同建设的高等院校、我国在中西部地区重点部署建设的高等院校及全区易班建设和发展中心试点高校。

在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处于特殊位置的西藏民族大学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既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想,也要落实好维护西藏社会的持续稳定,培养西藏各类需要的人才和全面服务西藏的宗旨,践行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争取“努力把学校(西藏民族大学)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与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的民族大学。”[3]因此,作为西藏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具有特殊性:从理论层面来看,通过对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能够丰富和完善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促进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效果,丰富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研究;从实践层面和现实意义来看,课程教学本土化主要是将西藏和陕西近现代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教学设计中,这对西藏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一线的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改进的范例,比单纯的理论灌输和指导更具有效性。

二、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讨

1、提升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西藏不仅有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普遍性,更具备西藏民族地区文化的显著性和特殊性。多元性的文化共存使得西藏社会呈现出勃勃生机,但这种多元性的文化分立也带来了一些矛盾之处和冲突之处。当前,西藏高校正处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前沿,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争夺青年大学生的重要领域,同时,大学生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其可塑性与可变性较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愈加重要。大学生是未来新西藏的中坚力量,面对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宏观背景,面对西藏多元文化的特殊性,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开展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己成为当前西藏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崭新而重大的课题。

2、转变教学范式的认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性环节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转变教学范式无疑是其中的当务之急。”[4]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学校普遍意识到课程作用的不可缺性,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性,但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模式仍旧传统讲授-注入式过多,影响了课程效果和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程,其原因就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范式转变的重要性。“要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变方式,指出了转变对教学的重要意义,需要教学产出有意义的学习,并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即任务和目标—从提高教的质量到提高学的质量;成功标准—从灌输学生的教学的质量到激发学生的教学的质量;教学结构—从教了多少教学内容到特定的学习成果;角色的性质—从教师主要作为讲解者到教师主要作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育工作的重心, 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智育人格。”[5]

3、澄清课程设计的误区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有国家既定的标准和教科书,国家规定的课时、学分,课堂教学的相关严格规范要求,以及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和实践要求等等,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值得肯定,也是国家角度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统筹整体设计的正确做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诸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或团队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时候,体现出课程忠实取向比较强烈,创新取向严重缺失,认为不需要再次进行所谓的课程设计重构,也不需要学习这些理论东西,因此,从高校思想政治迎接多元文化来说,应重视课程设计学习和渗透,在现有基础上推动我校思想政治课课程设计改变。

4、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改革离不开主阵地—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就需要涉及到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是想法设法做到课堂教学设计的改变,概况起来主要体现四个层面,即“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更新-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发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的更新-从以教为本到主体参与;教学方式设计理念的更新-从单向灌输到情境建构;设计观念的更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6]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重视对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多元文化融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为:以概念和主题建构螺旋式的课程模式、展开深度学习的议题对话教学、统整相关学科知识领域的整合、兼顾知识-技能-情感三大环节目标、营造多元文化的环境共融氛围。

5、注重学生多元文化融入

西藏民族大学因其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展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的改革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多元文化要素在课程设计重构中的融入,即充分考虑了了解自我和他人、进行参与的行动思考、多元观点、社会文化经验的重视、事件的全面脉络学习、重视弱势群体的声音、参与社会行动的认知、文化良知的解读、文化偏见的讨论、世界文化的多样模式认知、文化多样性的优劣对话等多项要素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之中,给学生提供多样的体验。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物质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大学生群体思想多元,价值多元,取向各异的现象越来越显著。如何在多元文化冲击的现实下,既要正确迎接多元文化的到来,又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学范式的改革乃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研究课题,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将继续努力探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魅力、文化魅力和育人魅力,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荟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6).

[2] 吴晶 胡浩.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想政治課[EB/OL].[2019-06-10].http://www.tibet.cn/cn/index/politics/polotocs1/201903/t20190319_6529058.html.

[3] 西藏民族大学[EB/OL].[2019-06-10].http://www.xzmy.edu.cn.

[4] 杨继瑞.集成“五位一体” 转变大学教学范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5] 周仕德.美国大学教学范式的转型研究及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4(5).

[6] 李荟芹.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注重教学设计理念[J].西藏教育,2012(3).

【作者简介】

李荟芹 (1977—)女,陕西略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西藏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范式多元文化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