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医专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现状调查
2019-12-05李全星向军焦扬松
李全星 向军 焦扬松
【摘 要】目的是了解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以利于后阶段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为整群抽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的了解方面,师生们仍停留在经验印象上,尚未进入自觉、深入学习的阶段;在态度意向方面,师生们在规范化创建的必要性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共识,但是也存在明显的误区;在行为习惯方面,师生讲普通话尚未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更多是出于被迫。措施为一是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语言文字事业”教育;二是学校和系部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规划,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和考核机制;三是加强学校层面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建设,营造出浓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氛围;四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五是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見的形式,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和学习。结论为毕节医专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开展相关研究、推进此项建设,首先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视建设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其次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变师生自发行为为自觉行为,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工作,既不退缩,又不冒进;最后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之路。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达标创建;现状调查;措施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107-05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毕节医专”)的前身是毕节市卫生学校,2014年升格为大专。虽然学校引进了一些外省教师,也开始招收部分外省学生,但是师生主体仍来源于毕节本地,因沿袭长期以来形成的语言习惯,导致当前校园中方言交流很普遍。但是根据贵州省教育厅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日程安排,毕节医专必须于2019年11月份前完成验收工作(详见黔语发[2018]4号《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的通知》之附件1),达标创建工作的难度有多大可见一斑。自2018年8月起,毕节医专即开展了此项工作,然而收效甚微。为了解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措施,以利于后阶段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顺利通过贵州省教育厅的验收,毕节医专特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分三个阶段在毕节医专教师、管理层干部和学生等人群中进行调查:2019年2月21日,抽取251名教师;2019年3月21日,抽取61名管理层干部;2019年4月4日,抽取284名学生(17中医专业103人,18临床专业学生181人)。
(二)方法
1.工具
本次研究先后使用三套调查问卷,即:《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问卷调查(教师卷)》(简称“《教师卷》”)、《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问卷调查(管理干部卷)》(简称“《管理干部卷》”)和《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问卷调查(学生卷)》(简称“《学生卷》”),问卷的内容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了解题,主要考查师生们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第二部分为态度意向题,旨在了解师生们对规范用语用字的态度倾向;第三部分为行为习惯题,旨在了解创建工作是否对师生们的行为习惯产生较大的、积极的影响。为了便于统计分析,三套问卷全部采用闭合式问题,其中《教师卷》由25道选择题构成,其第一部分知识了解题全部为单选题(1-11题),第二部分态度意向题共9道题(12-16题为单选题,17-20为多选题),第三部分行为习惯题全部为单选题;《管理干部卷》由22道选择题构成,其第一部分知识了解题为11道单选题(与《教师卷》完全相同),第二部分态度意向题共7道题(12-14题为单选题,15-18为多选题),第三部分行为习惯题全部为单选题(19-22题);《学生卷》由15道选择题构成,其第一部分知识了解题为5道单选题(1-5题),第二部分态度意向题,共7道题(6-8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第三部分行为习惯题全部为单选题(13-15题)。三套问卷的内容既有相同之处,如《教师卷》和《管理干部卷》第一部分知识了解题完全相同,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依据三者的身份差异,而在问卷的难易程度、规范用语用字的不同使用场合,而有所不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文中将会提到的题序是针对其中某份问卷的排序,例如教师在校内与外省教师、学生交谈有没有使用普通话的24题,即为《教师卷》第24题,后面表述便不特别说明了。
2.方法
调查开展前,研究人员首先在教学平台雨课堂上创建班级——毕节医专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问卷调查(教师班)、毕节医专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问卷调查(管理干部班)、毕节医专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问卷调查(学生班),然后由被调查者扫描二维码加入相应的班级;调查当天,问卷由研究人员以雨课堂发放,并说明相关要求:上午9:00发送问卷,被调查者在下午5:30前独立完成答题。
3.统计方法
研究者利用雨课堂平台(自带统计功能)分班(教师班、管理干部班、学生班)统计不同选项的人数,再计算出此选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二、结果
(一)第一部分 知识了解题(见表1)
(二)第二部分 态度意向题(见表2、表3、表4)
(三)第三部分 行为习惯题(见表5、表6、表7)
三、讨论
(一)现状分析
1.第一部分 知识了解题
因《教师卷》和《管理干部卷》本部分问题完全相同,因此现将它们放在一起分析。教师和管理干部知识了解分析:第3、6、7、11题,答题正确率均在90%以上,表明他们对本省是否颁布有关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医学专业教师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有较为清楚的认识;第1、4题关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宪法条文、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什么,答题正确率下降至70%-80%之间;而对于第2、5、8、9、10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知识的考查,答题正确率则更低(48%-67%),说明在创建过程中,他们只是粗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深入学习掌握,因此对具体法律条文内容知之甚少,例如第10题关于哪一周是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教师和管理干部答題正确率分别为48%和57%。从以上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教师和管理干部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中尚处于自发阶段,他们仅凭经验在开展,还没有自觉、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
学生知识了解分析:第1、3、5题,关于我国宪法第几条中有“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表述、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和推广普通话的目的,答题正确率都较高(接近或超出90%);第2、4题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的时间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时间,学生正确率分别为77%和78%,说明学生对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推普活动比较了解。同时,将学生与教师、管理干部做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对法律法规的掌握上,学生比教师、管理干部做得要好。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前者比后者更关注学校展出的各种宣传栏,包括有关《宪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的宣传栏,他们通过阅读宣传栏的知识介绍来学习一些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知识,另一方面前者参与的活动更多,他们又在活动中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第4题关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时间,教师、管理干部和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48%、57%、78%,这是有力的证明。当然,由于《学生问卷》题量少,基本上没有涉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因此它还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该项内容的掌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中也处于自发阶段,还没有自觉、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2.第二部分 态度意向题
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意向分析:从问卷统计数据看,教师们基本达成以下五点共识:第一,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毕节医专非常有必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第12题:96%);第二,在会议期间,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讲普通话,选择人数分别占82%(第15题)、94%(第16题);第三,推广普通话得靠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第17题:96%);第四,教师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中扮演的角色(第18题)为引领者、指导者、示范者、践行者,选择人数分别占87%、78%、86%、89%;第五,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举办专题讲座(第19题:83%)、举行朗诵和辩论等比赛(第19题:87%)、集中培训(第19题:82%)、开设相关课程(第19题:85%)是非常有效的形式;第六,学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的有效措施有加大宣传力度(第20题:94%)、制定相应制度,并严格执行(第20题:74%)、将本工作纳入学校建设规划(第20题:78%)、开展系列活动(第20题:88%),而对于纳入部门考核则较为抵触(第20题:57%),原因大约为教师们一般不情愿因为创建工作不力而影响到部门的考核,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但是从过往的经验看,此举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对部门及其成员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是,教师们对他们在办公室内与同事讲方言和下课时学生相互讲方言的认识却出现巨大的偏差,认为不合适者不到一半(第13题:35%,第14题:4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基础阵地,要求广大师生自觉使用普通话。毕节医专作为一所高校,自然应承担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将其使用限于课堂和会议。
管理干部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意向分析:管理干部与教师们的态度和意向基本一致,但是问卷中却反映出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即一方面管理干部们认为他们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中充当引领者(第18题:95%)、指导者(第18题:78%)、示范者(第18题:87%)、践行者(第18题:87%),并且也在部门会议上强调师生在校内必须使用普通话(第14题:92%),但是居然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在办公室内讲方言合适。可见,管理干部的推广普通话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意向分析:学生与教师、管理干部们的态度和意向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这明显是受到后者影响的结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学生对自身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角色定位比较准确,7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充当示范者(第10题:78%)、践行者(第10题:92%)和宣传者(第10题:83%)角色;第二,关于学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采取的有效措施问题,学生似乎不大欢迎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施行(第12题:65%),究其原因就在于现代学生崇尚个性自由,不愿意受到约束,但众所周知,制度是道德、规范等的有力保障!第三,本校学生在课堂规范用语上存在严重的思想误区,即第8题关于教师上课讲方言的问题,学生认为不合适的居然仅占19%!深究其原因,可能是学校尚有部分老教师依然在使用方言教学,由此误导了学生的思想。
3.第三部分 行为习惯题
教师行为习惯分析:第21题关于在办公室内和同事们交谈使用普通话的问题,教师选择有时(49%)和从不(2%)的共占51%,即超过半数教师在办公室内不常用普通话。从第22题和23题数据的对比看,大部分教师(82%)在课堂上对学生使用普通话提出严格要求,但只有少数教师(31%)对学生下课时使用普通话提出要求,为什么出现这一状况呢?因为课堂上讲普通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就有相关规定,学校也有相关的要求,而课外则没有这方面要求。再从第24题和25题的数据看,在校内,绝大部分教师(98%)与外省教师、学生交谈时能自觉使用普通话,但是只有极少数教师(18%)与毕节(或贵州省)教师、学生交谈时自觉使用普通话。以上五个问题的信息反馈表明:本校教师还没有形成自觉讲普通话的习惯,他们讲普通话更多是出于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