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银校合作的金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9-12-05黄常辉邓旭霞曾贵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金融工程实践教学

黄常辉 邓旭霞 曾贵

摘要: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分析了2018年主要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的人才需求,然后介绍了湖南工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出了目前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思路:建立以银校沟通与协调机制为基石的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设置全方位立体式实践课程;借鉴商业银行员工考核机制,动态优化实践学习环节及考核过程;开展学生心理建设,进行压力疏导。

关键词:银校合作 金融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021—02

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来看,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工作、就业领域和工资标准的综合反映,是个人能否实现就业和对工作发展成果的自我希望和期望,是实现就业目标的激励力量,能促进就业行为朝着实现就业目标的方向努力。然而,在促进就业主体发展的同时,就业期望的差异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学科相关性和当前金融工程专业就业热点方向,对湖南工程学院经济学院2020届金融工程79名毕业生进行就业行业期望匿名调查;其中35.44%的学生选择考研,20.25%的学生选择银行,15.19%的学生选择其他行业,13.92%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7.59%的学生选择证券行业,5.06%的学生选择保险行业,2.53%的学生选择其他金融机构。由此数据可以看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商业银行作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一、商业银行人才需求分析

整理2018年我国国内主要国有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相关信息,筛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可以申报的岗位相关要求如表1(信息来源:中公教育):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现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也处于转型时期,特别是一线员工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从就业需求的角度来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金融工程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打好专业基础;而且针对未来的一个重点就业方向——商业银行,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更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综合能力。

二、湖南工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湖南工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开设于2014年,已经向社会输送一百五十余名熟悉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工程学基本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情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工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除国防及入学教育、公益劳动、冷热加工等全校通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外,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还是以传统的校内实践课程为主,主要社会性的实践教学课程有专业认知、社会调查、专业实践与调研与专业实习,与金融类企业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深度还不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湖南工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正在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除了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科教学硬件设施的升级,如何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将是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三、银校合作的金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构建

校外实践基地在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专业最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商业银行拥有得天独厚的实践环境,校外实践基地的深度合作将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领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档次,并为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以下为关于建立在银校合作基础上的金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构建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以银校沟通与协调机制为基石的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一个导师指导N个学生,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学习小组;在校外,根据商业银行实际岗位需求实行轮岗培训,由企业指定校外专业导师。双导师制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求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导师的优势,不断加强内外导师的交流,探索学生的能力结构,以培养学生为目标,通力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素质,共同探讨最佳人才培养模式。但在许多专业实践中,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很少,甚至从未会面,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难得到及时的处理。

考虑到校外教师并不是专职教师,本职工作还是企业员工,必须先要满足企业的工作职能要求,在自身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而校内教师应积极配合,优势互补,主动与企业导师良性互动沟通,以达到提高学生培训质量的目的。同时,学校应联合校内外导师积极参与制定学生培训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工作;组织相关研讨会,为校内外教师交流创造条件;开办校企合作课程,促进校内外教师、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金融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设置全方位立体式实践课程

1.面试课程

作为未来重点就业方向——商业银行的校园招聘流程,一般在毕业生通过简历筛选和笔试环节后,第三环节就是面试环节。面试环节其实是毕业生走向职场的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实践环节,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主要依靠自己模拟招聘或者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在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依靠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全情景模拟商业银行面试招聘。

2.商业银行业务课程

随着电子信息化在商业银行的深入发展和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商业银行的基层人力资源建设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现有的商业银行基本网点或支行的业务结构以及行业的专业性角度,可以分别开设业务类和通用类的实践教学课程。其中,业务类课程可包含网点基础业务培训、信贷业務培训、外拓营销技能培训等;通用类课程可包含商务礼仪培训、法律合规培训、点钞与假钞鉴别培训等。

(三)借鉴商业银行员工考核机制,动态优化实践学习环节及考核过程

现有的金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以实习报告为主,而只采取实习报告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高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现有的成绩考核方式也不能充分监督与控制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考核的过程控制能力较差。以银校合作为基础的实践环节考核可以引入相关商业银行员工考核、竞赛考核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考,从德、业、勤多角度,引入协作和竞争机制,实践成绩考核不仅要有个人评比,而且要有团队评比,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最终考核由竞赛得分、校内导师评分及企业导师评分综合考评得出。但由于银、校、学生属于三个主体,不能完全套用商业银行相关考核办法,应该以学生为核心,相关环节和考核的过程要及时进行优化与修正,提升整个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四)开展学生心理建设,进行压力疏导

专业实践是在校学生在完成大部分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到专业实践基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对专业所对口工作的感性认识,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更能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身份转变的心理适应性。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情况需要注意外,心理方面的状况及问题也不容忽视。已有研究表明,在实习期间,学生容易在工作、人际和情感上产生心理危机。有研究证实,人格特征对学生实习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相比在校期间,高校对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偏小;缺乏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管理制度和跟踪管理手段。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角度而言,学生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对其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质量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心理辅导课程直接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建设,积极进行压力疏导。

四、结语

总之,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应该充分发挥已有实践教学基地在金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在“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增强學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娜,林凯文.高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学习动力的影响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黄海焕,房红.基于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金融硕士教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

[3]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2(2).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金融工程实践教学
浅析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金融工程化策略在银行负债类业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