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保险”的现状、关键问题和未来展望
2019-12-05四川银保监局
陈 巍 四川银保监局
近年来,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分散存储、点对点传输、智能合约等优势,能够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交易目的而备受推崇。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交通、物流、贸易、支付、慈善等领域产生广泛运用,并受到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关注。
关于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和证券业的运用,近年来在国内诸多出版物中已有讨论,但在保险业的运用尚未形成系统论述。本文简要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优势,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保险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运用和推广,指出“区块链+保险”需要解决的几项关键问题,并对“区块链+保险”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
区块链(Block Chain)是一种包含加密算法、共识算法和共享协议等多种核心技术,利用去中心化、分布存储和智能合约等特征,在所有参与者节点同步生成数据,共同维护数据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重构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信用基础,重塑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交易场景,形成互联网时代新的基础价值体系,进而构建了新的诚信体系、交易体系和规则体系。
国内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关键路径。2016年12月,区块链首次作为战略前沿技术写入国务院“十三五”信息规划。2017年5月,工信部发布《区块链参考架构》,确立了区块链的基础标准,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2018年5月,工信部又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截至目前,广东、浙江、江苏、贵州、福建、山东、四川、重庆等省市已就区块链技术发展发布指导意见,个别省市已将区块链技术写入本省“十三五规划”。
根据Gartner(高德纳公司,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预测,区块链技术市场价值将在2025年达到1760亿美元规模,2030年将达到3.1万亿美元规模。区块链技术将使传统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巨大变革。在传统社会形态中,人们习惯于信赖依靠国家信用成立的社会组织,将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赋予社会组织进行记载和传输,大从货币发行、财富储存、企业注册、证券交易,小到信用消费、交通出行、资金往来、财务审计等,经济生活的参与者选择无条件接受社会组织的登记和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重新构建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信用基础,未来经济社会将会使原本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组织由中间核心位置弱化成不断分散的个体。
二、区块链技术的主要技术优势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技术,主要具备以下技术优势:
一是信息均等。区块链技术保证参与各方拥有均等的信息来源,每个参与方对数据的生成和修改拥有均等权利,数据权限可以进行均等分配,并且最终保障参与各方的关系平等和利益均衡。
二是信息共享。由于信息均等,区块链技术保障所有参与者享有平等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旦参与者选择信任某个区块链并加入区块链形成的闭环组织,消费者便能获得所有的交易信息。
三是智能合约。与传统商业体系要求交易双方必须选择共同信任的第三方完成合约履行不同,智能合约存在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当区块链内的交易指令触发生成条件后,智能合约会独立自动执行。
四是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环境中,所有参与者均可生成和上传数据,并且数据基于真实交易背景且无法被篡改。同时区块链环境支持数据可回溯,令可能存在的数据造假行为将无处遁形。
五是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具备的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优势并不冲突,区块链技术中每个参与者能够看到所有信息,但并非是交易的原始信息。在区块链环境下,独立第三方将不再依赖参与者提供的报表,而是直接进入区块链监管。
传统商业模式要求交易双方基于信任而合作,然而信任本身就并不值得信任,互联网交易更需要值得信赖的第三方参与。基于上述优势,区块链技术将保证交易双方不再需要第三方节点,因为区块链本身就是一种信任,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成为解决传统商业模式信任基础的最佳方案。
三、区块链技术将如何影响保险业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与发展规模不相匹配的是,保险行业依然存在销售误导、理赔纠纷、经营乱象等问题,社会各界对保险业的不信任制约着行业发展,却又难以从根源上破解。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或许能够重塑保险行业的经营基础,并且帮助保险机构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司法纠纷、加强合规管控。在不久的将来,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保险业,形成“区块链+保险”的新型商业模式,保险机构可以将产品信息和客户服务储存于区块链,潜在客户不再需要“中间商赚差价”便能了解保险信息,保险机构则可以防范骗保骗赔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通过隐私保护和信息加密技术,进一步提高保险合同的安全性;通过不可篡改和可回溯特征,进一步保障保险合同的真实性;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保单自助批改和自动理赔;通过共识算法,帮助保险机构持续降低营运成本;通过数据共享,帮助保险机构提高新产品研发和定价能力。整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将在以下领域对保险业产生深刻影响。
(一)交易信息不可篡改保障合同各方权利
由于保险合同的信息分散存储于所有节点,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和其他参与各方平等掌握相同信息,各方均无权更改已经生成的信息,由此可以保障客户和保险机构的合同权益,对于调解和审理合同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经营、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行业乱象起到较好的遏制作用。
(二)标的资产上链保障保险人合法权益
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互联网线上交易将会最大限度压缩交易成本并提高传输效率,当投保人做出真实意愿表示后,保险标的资产实时上链将成为可能,此时标的资产的权利各方、保险人、其他潜在保险人均能实时掌握保险标的信息,从而防止重复保险、保险欺诈、骗保骗赔等问题发生。
(三)信息实时传输保障“一站式结算”成为可能
区块链技术要求交易信息同步生产和上传,在信息传输效率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行业长期追求的“一站式结算”将会成为现实。保险业经办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等各类需要“被保险人+医院+医保部门+保险机构”参与的业务将会真正实现“一站式结算”。
(四)电子保单取代纸质保单成为更加安全的保险合同
目前许多互联网保险项目已经可以提供电子保单,全国多个省份也在推广车险市场电子保单,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电子保单将逐渐取代纸质保单成为更加安全的保险合同,传统保险市场出现的“鸳鸯单”等违法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保险业的交易成本。
四、“区块链+保险”的主要应用
2016年以来,国内各大保险机构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传统商业保险经营模式正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一些互联网保险机构相继推出包含区块链技术的保险产品或服务,帮助互联网保险业务朝着更加安全便捷的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大保险机构中,人保、平安、中华、太平、众安等保险主体相继投入人力物力开始保险科技研发。多家保险公司在区块链运用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多项技术已经落地。中国平安加入了区块链国际联盟组织。上海保交所作为保险业基础服务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运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17年9月,上海保交所正式发布“保交链”,为保险业搭建了稳定、高效、安全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和交易环境。2018年6月,中再集团、汉诺威再保险、德国通用再保险等机构联合发布《再保险区块链(RIC)白皮书》,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再保领域。
五、“区块链+保险”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区块链技术虽然能够对保险业经营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但“区块链+保险”能否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层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还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一)必须解决顶层设计中关于区块链技术的认识
区块链和商业保险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领域,保险机构引入区块链技术需要投资者和管理层达成一致,因为投资者和管理层对于信息技术将对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的看法并不一致。因此,一项创新技术的运用必须首先解决顶层设计和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同时,由于保险业处于严格监管之下,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对传统保险业造成冲击,“区块链+保险”能否获得监管认可也是重要因素。
(二)必须明确实现完全信息共享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保险市场是信息非对称市场,投保人和保险人分别拥有各自信息且不愿被对方获悉。例如,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希望采集足够的被保险人健康信息,而被保险人却“讳疾忌医”希望隐匿某些健康状况。因此,若要在医疗保险及其他保险领域实现完全信息共享,还需要全社会对区块链形成广泛共识才行,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目标任重而道远。
▶表1 2016年以来,国内“区块链+保险”的主要应用
(三)必须认清“区块链++保险”需要分层次有序推进
保险业经营模式千差万别,人身险和财产险经营思路完全不同,各个险种内部的经营模式也完全不同,业务渠道、精算模型、客户群体均会导致保险机构经营效果的重大差距。某项保险业务是否适合引入区块链技术还需独立论证,因此,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整个保险业的运用还需分层有序按步骤进行。
六、“区块链+保险”的未来展望
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许多新型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由此衍生。现阶段,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作用,未来“区块链+保险”将在保险业得到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运用。
(一)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理赔
从保险事故发生到赔款支付到账,所有信息和数据都将通过智能合约自动生成,而不再需要查勘、定损、公估等环节。例如,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出险信息可以自助采集上传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接到指令自动支付赔款,从而比现行车险理赔速度更加惊人,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客户身份安全验证
当前,保险业经常发生员工或代理人冒名顶替客户领取退保金或生存金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保险机构对于客户身份识别的管控不到位。如果赋予客户一个区块链身份,客户身份信息不再由公民身份证确定,而是需要参与各方进行验证,将很大程度上消除行业各类司法案件风险。
(三)通过数据存证建立行业黑名单
由于保险业从业门槛较低,行业存在大量违反诚信原则的代理人,同时客户中存在许多违法违规案件的被执行人。但是,由于行业缺乏黑名单平台,对从业人员和客户身份的识别无法形成有效反馈,建立区块链数据存证技术建立行业黑名单,设立公开透明的黑名单数据库,将对打击保险欺诈行为起到较好效果。
(四)通过可追溯技术完善相互保险机制
制约相互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参与者无法掌握每笔资金的流向,区块链具备的信息可追溯技术能够保证参与者清楚掌握每笔资金的开支和去向,从而使参与者充分信任相互保险组织。在充分信任的环境下,相互保险组织将会得到长远发展。
(五)通过标的信息上链打击虚假理赔
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常常在合同成立后失去对保险标的真实情况的掌握,例如货物运输保险、艺术品保险、保证保险等险种容易因缺少管控而导致大额赔付。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标的资产上链,实现保险标的资产的全流程追踪管理,从而保障真实的合同利益,防范重复投保、标的失控和虚假理赔风险。
此外,上海保交所2018年发布的“保交链”还总结了九个“区块链+保险”的行业应用场景,分别是客户身份识别平台、风险保额累计平台、数字保单托管平台、保单质押贷款平台、国际结算和支付平台、健康险一站式结算平台、再保险交易平台、保险资产债权计划交易登记平台、补充养老金管理平台等。
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保险业已显示出很多前景广阔的应用。下一步,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行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区块链技术将与保险业产生思想碰撞和技术融合,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