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研究
2019-12-05韦倩青李怡凡苏宣云
韦倩青 李怡凡 苏宣云
(1.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2.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融资和利用外资服务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2)
信息化已经贯穿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逐渐成为了一国的支柱性产业。随着信息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信息化合作也成为国家之间产能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总体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具备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基础和能力。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进行信息化合作,不仅能提高东盟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而且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市场。
一、中国与东盟信息化合作现状
2005年,中国和东盟建立了信息通信领域合作伙伴关系。2016中国年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良好的政策使中国与东盟的信息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第一,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盟国家信息行业投资总额从2013年的1.3亿美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9.4亿美元,投资额不断上升(见表1)。第二,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商合作成就尤其突出,2015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跨境电商贸易市场。第三,东盟往往是中国信息技术企业走向海外的第一站。泰国是华为公司在东南亚的最大市场,2019年3月泰国宣布联合华为在其境内进行5G网络测试,5G技术也被东南亚其他国家所接受。京东公司加强在东盟的布局,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覆盖了更多区域,2017年京东在印尼做到电商排名第六,到2018年其在印尼已经拥有两千多万用户;2018年12月京东在泰国线上零售平台开始运营。阿里巴巴持续扩大在东盟地区的投资;腾讯也将海外市场的重点放在东盟国家。从投资趋势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前景广阔。
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也是双方信息化合作的重要一步,2014年在“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提出信息港的倡议,中国—东盟信息港能够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经贸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2016年中国—东盟信息港开始建设,通过构建基础建设平台、技术合作平台、经贸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五大平台,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网络共同体的构建。
虽然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有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基础的差异,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合作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合作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问题。
表1 2013年—2017年中国对东盟信息行业投资总额和占比情况
二、中国—东盟信息化基础及合作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东盟信息化基础
一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决定,以下从东盟各国的基本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能力、劳动力、金融体系以及创新能力几方面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表2 中国—东盟部分竞争力指标排名与得分
1.基本条件
由表3可以看到,2018年东盟十国中印尼GDP总量最高,达到了一万亿美元以上;新加坡和文莱人均GDP最高,分别为6.5万美元和3.1万美元,但文莱人口总量仅有43万,且国内在政治、宗教以及自然资源影响下,产业发展较为单一,因此在东盟中影响力比较小。中国GDP总量较高,但人均GDP低于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中国具备与东盟国家进行信息化合作的基本经济条件,但经济发展潜力仍待挖掘,信息化合作是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之一。
表3 .2018年东盟十国GDP总量及人均GDP
表4 .中国—东盟信息化发展指数
根据《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统计,东盟国家和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如表4所示。东盟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新加坡、文莱经济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行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越南虽然在以前经济落后,但近些年其国内经济崛起,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而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属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同样,东盟不同国家在信息化方面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在ISI、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和数字生活五项指数上都较为领先,柬埔寨各项指数都落后于他国。中国在线政府发展较好,与东盟国家相比,ISI、信息经济和数字生活指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网络社会指数属于中等水平,但总体来说几项指数都仍有很大增长的空间,需要学习更为先进的国家。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发展信息产业,不论是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通讯和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与障碍排除还是信息化传输的管理等信息化行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人力资本都是偏向高技术、高水准的人才。劳动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和进步,及时掌握更新的信息资源,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劳动力的素质、教育的质量、企业培训体系都对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根据表2的指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劳动力技能全球排名分别为20和24,劳动力素质较高,利于信息化的发展,柬埔寨和老挝的劳动力技能排名在一百名以后,其国内的教育水平较低,较难为信息化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中国的劳动力技能排名63位,处于中间位置,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3.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条件之一,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起到融合各地及各国市场的作用。基础设施尤其重要的是交通设施及电信设施。交通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通信设施则是依靠通信设备及电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达输送和利用,从而保证国家间、企业间、人与人进行及时地的信息交流,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表2可以看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得分78.1分,全球排名29名,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东盟十国中新加坡基础设施为全球第一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马来西亚与中国水平相近,而柬埔寨、老挝和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水平相对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柬埔寨宣布建设上千个无线网络通信站点;2015年,泰国投资48亿美元建设4G网络;马来西亚从开始广泛建4G网络到现在已有5年之久;越南通过发展宽带项目改善固定宽带设施,为全国近百分之四十的家庭提供宽带服务。整体来看,东盟多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应用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
4.金融和资金因素
从表2中金融体系指标可以看出,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排名较中国更为靠前,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排名比较靠后,金融体系竞争力较差,其他国家和中国相近。而从近五年的外商投资情况来看,各国总体上呈上涨趋势,马来西亚有所下降,泰国近两年上涨迅速,中国吸引外资流量稳步上升。
“一带一路”背景下亚投行的成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保障,也为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表5 .近五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单位:百万美元
5.技术创新因素
信息化合作包括信息产业各个领域的合作,而发展信息产业的支撑因素除了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人才之外,技术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技术水平落后,难以为本国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需要借助他国投资来帮助发展本国信息产业。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创新能力仍旧遥遥领先,排在全球第14位,信息通信应用技术排名第4,有十分成熟的信息通信应用能力。中国创新能力排名24位,创新能力较强,但是信息通信应用技术仍需加强。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创新能力较低,更需要通过信息化合作依靠国外的技术推动本国信息化发展。
(二)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可行性分析
1.合作的基础
信息化是各国发展普遍趋势。2017年全球社会信息指数为0.5748,较上年增长2.96%;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为0.4749,较上年提高了4.60%,高于“一带一路”国家的3.41%和亚洲国家的3.05%,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具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信息化合作的技术实力。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水平低于全球水平,但是发展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除去信息化发达的新加坡和文莱、信息化最落后的柬埔寨、老挝,东盟十国多数国家与中国的信息化水平相近。东盟国家近些年来大力发展信息行业,并且着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上升。中国和东盟国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必要一环。中国信息通讯产业在接下来的几年会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经济发展的差异为合作提供空间。中国和新加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经济体,在基础设施、高等教育、资金因素和技术创新因素等方面比东盟其他国家高出一个层次。中国和新加坡可以展开信息技术更高层面的合作,其他欠发达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资金、技术人才的需求巨大,加之中国和东盟经贸往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国在信息化对东盟投资合作模式有更多新的道路可以探索。
中国IT产业发展态势迅猛。从通信制造业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金融,中国的IT产业研发能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许多大型企业例如BAT、华为、小米、蚂蚁金服等,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在东盟市场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东盟的IT产业较为空虚,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IT领域合作项目有望遍布该产业各个细分行业。
“一带一路”倡议为信息互联互通提供了政策支持。习近平在2016年提出让“一带一路”建设背负造福沿线各国的使命,2017年提出要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一带一路”已经从当初的倡议进展到实践和建设的阶段,信息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实践的重点内容之一,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引入了亚投行等国际金融多边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融资保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化合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2.合作的风险
东盟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普遍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制约着经济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东盟在信息化合作领域的机制体制逐渐完善,但是由于百分之八十的东盟国家信息技术仍然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行业发展不全面,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因此中国—东盟的合作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停留在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东盟国家信息化程度高低不一。从整体来看,东盟十国在信息技术应用与建设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新加坡的信息社会指数超过了0.8,属于世界前十,文莱也达到了0.7572,而柬埔寨只有0.2849,尚处于信息社会发展的起步期,其他国家处于中低等水平。再比如新加坡早在2013年国际互联网带宽速率就已经达到3Tbps,而老挝只有13Gbps,是东盟中宽带速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均国际互联网连接速率为555.6kbps,是缅甸人均速率的900倍。差异之大使得相同的合作模式较难应用于多个国家。
市场高度碎片化。虽然东盟市场的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数字经济发展较快,但市场处于高速碎片化的状态,竞争激烈,难以形成行业巨头,规模经济难以实现。这会使中国信息产业“走出去”受到影响,企业由于担心效益不足而难以进行整体规划,不利于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信息产业的直接投资。
三、中国—东盟信息化合作建议
(一)完善信息政策,加强信息安全协作
中国的信息技术行业存在的问题仍旧触及各个方面,例如触及法律和人民财产问题的电信和网络诈骗;涉及市场自由、导致信息不能自由流动的信息行业垄断行为;技术创新得不到完全合理的保护等等。中国和东盟各国也因此要制定更完善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加强国际信息安全协作,才能为信息化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宏观环境,确保信息化合作安全有序进行。
(二)创新合作发展模式,优势互补
虽然东盟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多,但是不同国家在信息化发展上有自己的优势和侧重点。新加坡是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因此高科技产业是发展的重点。从承接发达国家电子制造业转移到形成本国的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新加坡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马来西亚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多媒体超级走廊”项目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菲律宾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全球领先,占世界市场份额接近20%。而越南的电子代工产业和印尼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是两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产业。中国可以根据东盟国家信息化各自的侧重点展开合作,互相学习,优势互补。
(三)加强数字经济合作
开放互联网市场是信息化合作的重要内容和趋势。互联网市场包括互联网技术硬件、软件以及技术应用三个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IT产品贸易来往频繁,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在通信基础设施、大数据服务以及电子政务这些领域还存在许多制度性壁垒,竞争企业难以进入,市场绩效受到影响。因此,各国不仅要加快互联网市场开放,更要在国际信息化合作的过程中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各国政府坚持信息交流,在政策上加强国际化沟通与学习;互联网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做好调查,准确了解东道国信息产业政策,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四)促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由于大部分东盟国家信息化水平很低,科技落后,因此中国和东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会是合作重点。既要积极参与基础的国际通讯设备及网络建设(例如卫星、电缆等),又要注重新型信息化网络的合作(例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建立并且完善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信息化安全体系以及运维管理系统等,为政府有效管理、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业务信息系统支撑,进一步为国际间的政府合作和经贸合作增速降费。
(五)需要针对东盟国家的不同发展水平分类实施策略
在合作过程中,要选准合作的重点和切入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东盟各国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国需求的信息化合作方案,实现差别化合作,才能互利共赢。例如针对技术水平较高的新加坡、菲律宾等信息化较发达的国家,要进行合作学习,多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开发新资源和新技术;而对于信息化水平较落后的国家要加大扶持,合作提升,促进其国内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只有挖掘到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发挥各国在信息化产业的比较优势,稳步推动“一带一路”信息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