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针刺配合耳穴压豆对儿童抽动症的疗效观察

2019-12-05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抽动症运动性压豆

王 志 如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康复诊疗中心 郑州 450000)

儿童抽动症为精神类疾病,患儿通常表现为发声性或运动性抽动,该病好发于3~8岁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可自控、突然、反复、快速的面部、躯干、四肢肌肉抽动,同时可见喉部发音异常,或有污言秽语现象[1]。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认为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中医将其归为抽搐、慢惊风等,多认为其与心、肝、脾、元神有关,患儿体内阴阳失衡,提倡以针灸法调节患儿体内阴阳[2]。本文试析头皮针刺法结合耳穴压豆方案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前来我院就医的儿童抽动症患儿共计120例,所有患儿纳入研究范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有男37例,女23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64±2.9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8±0.94)年。对照组有男39例,女21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79±3.0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7±2.14)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均在监护人同意下入组研究,本研究已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头皮针刺和耳穴压豆,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照组均以盐酸硫必利片(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12021228)为基础治疗药物,初始给药150~300mg/日,分作3次给药,后依据患儿病情逐步增加给药量至300~600 mg/日,患儿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后2~3月后减少服药量,150~300 mg/日维持治疗。

观察组以头皮针刺+耳穴压豆治疗,头皮针刺选择穴位:风池、风府、百会为主穴,若患儿肝阳亢、阴虚可加配穴列缺、照海、太冲、合谷;若患儿脾虚火盛可加内关、公孙、神门、丰隆。风池穴入针1~1.2寸,方向为另一眼窝下放,平补平泻,针感放射至颞侧或头顶;风府穴入针0.5~1寸,平补平泻,不留针;百会入针沿皮透向头维,轻捻转,勿提插。列缺、照海针刺补法,太冲、合谷针刺泻法,内关、公孙、神门、丰隆针刺调法,入针后留20~30min。每月连续针刺治疗2周,每周针刺6天,休息1天,连续治疗2周。

耳穴压豆选择穴位:缘中、神门、肝、肾、心、脾、耳背沟,将耳廓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以胶布将其贴于耳穴上,每块胶布为0.4×0.4cm,并叮嘱家属按压穴位,5~6次/日,每次2~3min,两侧轮流治疗,耳穴压豆可持续应用,两组均持续观察3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儿抽动情况。基本治愈:患儿抽动症状、体征完全消退,小部分患者偶见轻度发作,无需治疗自行缓解;显效:患儿抽动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偶见发声性、运动性抽动,治疗后可缓解;有效:患儿抽动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发声性、运动性抽动发作频率下降;无效:患儿发声性、运动性抽动症状毫无改善[3]。抽动情况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中的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两项进行评估,每项均包含抽动强度、类型、频率、复杂及干扰程度,患者总分低于25分判定为轻度抽动,处于25~50判定为中度抽动,高于50判定为重度抽动[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60,[n(%)])

组别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26(43.33)18(30.00)14(23.33)2(3.33)58(96.67)对照组14(23.33)17(28.33)16(26.67)13(21.67)47(78.33)χ29.22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抽动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发声性、运动性抽动评分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抽动情况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高,P<0.05,见表2。

组别发声性抽动(分)治疗前治疗后tP运动性抽动(分)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17.86±3.445.09±3.166.27<0.0535.16±7.099.07±2.166.19<0.05对照组17.59±3.149.15±4.815.03<0.0535.28±7.5313.05±3.135.38<0.05t1.024.191.374.53P>0.05<0.05>0.05<0.05

3 讨论

中医上将儿童抽动症病因归为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脾虚火盛,痰瘀阻滞,虚风内侵等,治疗以平衡阴阳,育阴潜阳,养脾安心,息风驱浊为主[5]。本文采用头皮针刺结合耳穴压豆对该病进行治疗,选穴为风池、风府、百会,其中风池穴为阳维脉、少阳交接处,针刺后能够起到祛风通络功效,可安神;刺风府可开窍醒脑,息风;百会乃足厥阴会地,可安定神志,平肝潜阳,具有较好的止痉效果。现代研究证实,对头部穴位进行针刺,能够有效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对脑部神经有激活效果,能够刺激脑部功能,将其作为主穴进行针刺,有利于刺激大脑功能。

辅穴有:列缺、照海、太冲、合谷、内关、公孙、神门、丰隆,列缺通任脉,为手部太阴络穴,是头面要穴;照海通阴蹻,为肾经穴位,八脉交会,针刺两穴则金水生,可令上亢之阳潜。针刺太冲、合谷可开患儿四关,泻之止风、安神,治头面症;内关为手厥阴络穴,八脉交会;公孙为足部太阴络穴,八脉交会,可祛痰通络,有健脾安胃功效;神门为手少阴经原穴;丰隆为足部阳明经络穴,针刺诸穴可产生安神志、定阴阳功效,可有效改善抽动症相关症状。

耳部与人体肺腑经络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应用耳穴压豆方法,能够调整患儿体内经络、肺腑状态,养气血、止痉挛,每日按压刺激,能够有效巩固针刺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康复效果更优,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23.33%、78.33%,证明头皮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后,患儿病情改善更优。研究发现,观察组抽动症状改善幅度更高,分值降幅更大,说明观察组方案更优。

综上所述,采用头皮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方法后,儿童抽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抽动症运动性压豆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姜黄素对大鼠运动性肾脏裂孔隔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