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有“融”乃大
——对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思考
2019-12-05章华忠
□章华忠
名校长工作室是校长们自主发展、协同发展的平台,也是一个研究平台。2017年5月,武进区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并授牌,认真落实武进区教育局名校长工作室的有关文件要求,立足实情,建立了工作室成员及组织机构。工作室主要研究目标是以融合理念观照学校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并确定了“融合·共生·多赢”为工作室核心文化。全体工作室成员讨论并拟定了《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2017—2020年)》、学年度初步规划以及《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制度》。三年规划总目标是借助工作室平台,通过集中学习、实地考察、多方联动等途径,培养一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拥有较强的研究和课程领导能力、体现武进教育特色的教育人才队伍。
一、坚持一个核心
工作室成立伊始就紧紧围绕“融合·共生·多赢”这一核心,厘清了工作室文化、功能、愿景等理念系统,建立了管理章程、组织架构,确立了相应的学习、活动、考评、培养机制。工作室对10 位成员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方向性指导,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担任校长职务的学员,三年内能针对办学实践凝练并汇报自身办学思想,担任副校长职务的学员针对各自管理领域总结管理经验并进行分享交流。工作室对不同成员校、不同校长,引入异质组织的参照、竞争因素,以协同作用为动力,以“自组织”为主要行动逻辑,形成精准的自身定位,用指向目标达成的高度自律,以“跨界”思维碰撞出更多管理智慧。切实做到引领是基础、示范是关键、辐射是目的,全力促进学校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室的运行流程如图1 所示。
各成员校虽是区内学校,但不排斥竞争,反而是对竞争的有益补充,强调以开放的姿态,借助不同的站位、视角,突破惯性思维、固有模式,能更加全面、客观、理性地分析区域教育大背景,审视学校办学的愿景,在找到学校发展基因的基础上,让发展远景具备可行性。在各成员校基础上积极拓展活动平台,将与成员校相关的结对共进学校、支管支教的新市民学校、所在片区内知名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等不同类别的学校纳入活动平台,积累研究素材、丰富研究类型的同时,推广研究成果,增强影响力,以点带面,将文化融合与制度跟进双管齐下,保障研究工作的常态化,求同存异,走区域整体发展的内涵之路。
图1 工作室运行流程
二、依据两项原则
(一)先借智慧后出主张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智慧的积聚,一个工作室的成长也要掌握好“慢”的艺术。慢一点提出主张,慢一点做出改变,慢一点追求结果,多放低身段虚心学习,多阅读智慧管理书籍。学校不同于工厂,管理效能的提升不仅止于数据。工作室活动应该是一个碰撞、生成的过程。办学应该是有温度,有人味的。按照工作室建设规划,在初始规划阶段,工作室组织各成员认真分析任职学校校情和办学特色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情对已有管理经验进行提炼,对问题进行梳理,初步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专题研究项目及主要研究方式、达成的研究目标、预期成果及呈现(辐射)方式等。工作室开始阶段要做到静静地观察,静静地了解、思考和发现,先借智慧后出主张。
2018年5月,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武进区南夏墅初中开展了“融合·共生·多赢”的主题式研讨活动。南中校长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学校近几年着力通过目标引领、价值引领、制度促进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打造学校品牌;引导教师回顾历史,激发热情,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融,提高发展站位;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美化环境文化建设,夯实制度文化建设,提炼了“日进渐新,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文化;建成了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习惯良好、爱学精进的学生群体,学校尊重生物生态发展规律,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学校这些年取得了又快又好的长足发展。工作室成员一致认为,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必须形成健全的理念体系、制度体系,优化“顶层设计”,细化规划落实,抓住重点,找到突破口,并通过具体的项目建设带动教科研、文化建设,融会贯通求实效,解放思想勇创新,积聚“正能量”,提高工作“温度”,这样才能办一所让人尊敬的高品质学校。
(二)先谋系统后做细节
结构化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是对一个工作室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的重要内容。系统建构好了,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才能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各个细节才能有序推进、有条不紊。而这个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要仔细地了解,深入地调研,并作系统地思考。工作室中各不同履职经历、分管条线、学科专业的成员,与案例学校管理者平等对话,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论证实施的可能。在一阶段实施后,对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工作室再次进行研讨,在成效检验中提炼经验、总结反思、再次改进,特别是对初显成效之处,深研细节,深入剖析。每次活动都以案例分析形式开展,呈现闭环式思维,提升工作实效。工作室坚持文化育人观,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兴校的主抓手,将“人”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正中央,融合一切力量来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在管理这个貌似冰冷机械的体系中,能从小学到中学,直至成人教育领域,始终让人活泼地生长。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先通过多种方式观察、了解案例学校的办学历史背景、现状与远景,思考、发现学校的亮点与缺点。抓住特色化、校本化的文化因子,构想学校文化发展体系,真正做到先谋系统后做细节。
三、推行三种措施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坚持常态化
学习对于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二字可有着深刻的含义,“学”是知新,对不了解不明白事物接纳的过程,“习”是温故,对事物进行不断重复的过程。所以“学习”的意义就是一个人持续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过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把学习理论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工作室成立伊始即建立了“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交流微信群与QQ 群”并依托卢家巷实验学校的校园网,开辟了“名校长工作室”网页专栏,及时更新工作室动态和交流资料,有效丰富了研究交流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两年多来,工作室成员着眼于理论书籍的线上导航式学习与线下沙龙式研讨的结合,读后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实现了深度学习,进行理论提升。学员的读书交流真正地着眼于对研究进程中问题的解剖与探讨并实时跟进,去诊断治理教育中的共性问题,集中会诊个性化问题。
(二)智慧积累与梳理提炼提倡自觉化
学习并获取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推力,是人们普遍的追求,从知识中获取智慧更是人类的渴望。本领不是天生的,智慧不是知识能够复制的,它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取,而善于梳理与提炼则是超越复制智慧积累的顿悟。工作室成立以来,各成员积极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依托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组织的各项研讨活动,积极参与主题讲座活动与撰写论文。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开展了8 次主题研讨活动,成员作区级以上报告讲座10场次,获各类荣誉40 多项。这些智慧的提炼既让自己得到了锻炼,又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成长智慧的分享。工作室的每一个学员都在勇做奋斗者的排头兵。他们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路表达。
(三)实践探究与实际发展鼓励差异化
实践探究是教育科研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类型与范畴,它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系统的教育行动来解决面临的教育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改变教育现实的目的。而实际发展则是立足学校实情,找到“最近发展区”,尊重常识、尊重事实、尊重愿望,不搞形式主义的齐步走,强调做中思,思中进,实干兴校,差异化发展。每一个成员校与自己的过去比,与研究同伴一路上互相扶持,走出了自己的节奏,脚踏实地走向学校美好的愿景。在发展学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管理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有迹可循。两年多来,工作室的各位学员融合、共生,一起研究、一起交流、一起奋进,真正获得了多赢。在区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估结果中,各成员校都有长足进步。
硕果累累来时路,任重道远前进途。在今后的建设中,工作室将满怀对教育的忠诚和信念,切实做好自身的各项工作,既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又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工作室有效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倾情传递教育大爱、传播教育思想、分享实践智慧,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创造性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工作室始终坚守“融合·共生·多赢”核心文化,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携手赋能、同心致远,努力提升自身领导力,发挥影响力,为区域内的教育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