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中企业协同创新演化理论模型分析

2019-12-05汤擎波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集群协同机构

汤擎波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2.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52)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各地建立高新科技园区重点扶持相关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有效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发展优势产业(Porter,1998),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辅助机构之间,企业可以通过集群共享基础设施、市场、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及相关机构,企业拥有可利用的异质性资源对于企业获取竞争力和持续创新力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挥创新主体之间协作的非线性效用(刘丹,2013),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的所有创新活动的边界都是模糊的(Chesbrough,2003),企业的创新模式逐渐走向创新资源融合、协作与共享,来面对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资源获取困难、研发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等情况,以期通过协同创新来弥补资源缺乏和能力不足(Lee,2010),实践证明,企业通过协同则可以实现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Ansoff,1987)。

王欢芳(2012)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经历分为四个阶段:种子期、培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在产业集群变化中会寻求、整合和运用相关的创新要素与环境进行匹配,且要素呈现一种非线性特征(张婧,2011)。企业的协同创新会随着产业集群的阶段变化而不断演化,在内外部因素的驱动下,形成不同阶段的维度和协同创新网络形式。

2 理论分析

2.1 产业集群

国内外有大量的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经营行为的了解。产业集群的概念最早由波特(Porter)在1998年提出,主要指在某一产业领域内,有竞合关系,业务关联性强,有地理聚集性的企业以及该区域内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集合。后来国内学者对其定义进行了丰富,陈剑锋(2003)认为产业集群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地理位置上聚集的企业,该区域还应包含一些辅助性机构(如大学等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在空间位置上的集聚,其结论显示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一种包含生产网络、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融合。在此基础上,阮建青(2014)将产业集群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数量扩张期、质量提升期和品牌创新期,在内生质量和区域发展的变化条件下,产业集群的阶段逐步过渡。本文主要依据该理论的划分阶段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所处背景进行分析。

2.2 协同创新

协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Corporate Strategy》一书中,Ansoff(1965)认为协同的核心是价值创造,主要指企业在共享资源基础上所形成的相互协调和协作关系。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aken(1971)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概述,他认为协同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协作关系,脱离系统的子系统将无法实现协同效应。

国内学者对协同创新的概念和相关过程的归纳,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整合资源的行为。陈劲(2012)认为协同创新是指在各辅助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市场创新主体对知识、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以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为主的网络创新模式,并以非线性方式排列以上要素,借此发挥系统的叠加效用。企业的协同创新主要分为组织内协同创新和组织间协同创新,前者主要强调企业内部的信息知识分享体制,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协作,后者主要集中于企业与外部各辅助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整合的目的(万幼清,2014)。

何郁冰(2012)认为企业在选择协同创新模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企业规模、发展目标、行业、研发能力、地理距离。因此主要从战略、组织和知识等三个层次对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从以上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市场创新主体是如何在各大辅助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的辅助下整合信息、技术和资源等创新要素,并推动要素在组织间的流动,进而达成组织技术创新的目标。

图1 产业协同创新的理论结构

2.3 产业集群中企业协同创新演化

李扬(2010)认为产业集群中各个集群主体在共享资源、知识、信息和技术等要素的过程中,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并且主体之间会形成协同竞合关系。吕静(2011)将这种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全面覆盖了协同创新的主体和方式;第二,基于价值链的协同创新,相比于第一种,忽略了政府、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外部辅助性机构;第三,“五体”模型,主要强调大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在小企业中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第一种协同创新模式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协同创新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3 理论模型

理论分析表明,以往研究对产业集群的演化条件、路径和阶段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对企业在协同创新中的种类进行了区分,但对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协同创新的演化路径描述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协同创新模式划分上,结合产业集群演化的背景对企业协同创新的演化路径研究较少,缺乏对所采取模式的背景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际情况中,产业集群内部入驻的企业大多缺乏供应链上的联系,业务协作水平低,企业之间基于技术创新的合作程度低,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中的丰富资源,规模经济效应较低。

图2 产业集群中各主体协同创新演化过程

基于此,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和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中,本研究以环境、产业、企业协同演化关系的理论模型为基础,针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协同演化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在所建立的模型中,产业集群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两部分构成了产业集群生态系统,而产业集群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企业及相关辅助性机构所形成的产业种群组成。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层次(企业、产业、环境)之间存在着多层嵌套和多项因果的协同演化关系。首先,企业和辅助性服务机构在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作用下会形成协同演化关系;其次,不同的产业种群之间具备协同演化的条件;最后,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种群在发展过程中会和外部环境形成协同演化关系。

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在产业集群的进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不仅会受到产业集群内部相关企业竞合关系的影响,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在相互影响的同时,还需通过改变自身条件适应外部环境,调动企业内外部不同资源,创造协同创新的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满足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零散走向整合、由区域化走向全球化,从而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Caloghirou,2004),改善产业集群的环境和条件。

猜你喜欢

集群协同机构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