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

2019-12-04冉启平

读天下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初中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系统性地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初中生物教师系统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趣,在初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着手,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作为初中生物要从培养学生具有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界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首先要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只有生物本专业的知识足够充足,才會游刃有余的为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引导,只有在教学中拥有丰富的生物本专业的知识,才能够旁征博引的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酣畅淋漓的交流。人们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基本功,能够广泛地摄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实验,才有资格站在讲台上教给学生生物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必须自身要有渊博的学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只有教师掌握的理论足够丰富了,才能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高质量,对教学持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能够吃透初中生物教材。同时,还能够将一些高深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当前初中生物课程安排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不仅掌握自己突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悉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时分析问题,条理清楚;解答疑难时,深入浅出,把书本中的理论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学问,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足够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 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要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传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优化课堂结构K创。全新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领域中制作一些。学生们。其他没学习兴趣的。教学课件。SHEEP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画。让一些。学生们从来没有过。接触过的知识变成直观的具体化,是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具有大胆的改革精神,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40分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初中生物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使探究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才是初中生物教师最应该进行探索的未知领域。初中生物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合点,以学生的兴趣为支撑点,围绕这个点进行拓展、延伸,要以学生实际的生活事物进行适当的拓展,结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增加和扩大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生物学习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应该适应和增加扩大初中生物课的内容。因为初中生物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生物教师的情感、思想和气质,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感人的教学价值。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感受生活,理解生物知识。体验生物课堂中的人文情结使学生吸收,然后再进行采纳。

二、 创设问题情境

(一) 以实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际事物最直接,学生最感兴趣。在学习“嗅觉”时,把一束桂花放在教室里,同学们在尽情地享受花香时,不禁觉得奇怪,老师带花的用意何在?上课时,提出问题:闻到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吗?在学生疑惑的表情中引入本节课题,使枯燥、抽象的嗅觉与日常情景联系起来。

(二) 以科普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学习“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时,首先给学生讲“死谷”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荒岛上,四面高耸入云的大石山的山脚下,有一条狭小的通道,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很久以前,有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带着一条狗,从这条狭谷中通过。还没有走出山门,他带的狗突然晕死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周围没有枪声,没有野犬袭击,刚才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死去呢?他蹲下来想看个究竟。但蹲下去以后,也晕了过去了,再也没有起来。后来的探险家发现这条峡谷中有不少人和狗或羊的尸骨。因此人们叫这个山谷为“死谷”。通过有趣的故事,顿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 以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在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

(四) 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问:经过充分咀嚼后,人口的馒头和米饭为何会变甜?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消费”过程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实验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晶.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冉启平,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龚滩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初中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武术教学的相关思考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