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9-12-04骆兰英
骆兰英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实验组予以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评分、骨折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 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 健康知识达标评分(96.24±2.41)分高于对照组的(85.41±2.17)分, 骨折痊愈时间(12.56±1.61)周短于对照组的(16.41±3.27)周,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局部压痛程度评分(1.45±0.23)分、活动功能评分(98.72±1.1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11±0.43)、(84.13±1.3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好, 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达标评分, 减轻疼痛, 加速痊愈, 改善活动功能, 减少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骨折;健康教育;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103
骨折主要是由外部受力引起的, 其发生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人口老龄化增加等有关, 患者可出现疼痛、功能受限等表现, 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是关键, 而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加速康复也十分重要[1, 2]。本研究分析了骨折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实验组男32例, 女13例;年龄16~72岁, 平均年龄(39.22±12.11)岁;包括交通事故伤引起骨折23例, 坠伤引起骨折14例, 撞击伤引起骨折8例。对照组男31例, 女14例;年龄17~72岁, 平均年龄(39.21±12.15)岁;包括交通事故伤引起骨折22例, 坠伤引起骨折14例, 撞击伤引起骨折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具体如下。①认知教育。掌握患者的学历、工作情况、性格等。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 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介绍骨折发生的机制、及时接受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手术配合事项以及术后康复锻炼方法。②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倾听患者的主诉, 回答患者的疑虑, 了解患者的爱好、饮食习惯等, 在患者充分信任后对其开展相关护理, 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等缓解不良情绪。说明饮食和促进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 指导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瘦肉、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少食多餐。此外, 鼓励家庭成员多支持患者,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介绍康复锻炼方法, 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开展。另外, 介绍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 指导患者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如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需加强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多饮水, 有效咳嗽和咳痰。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需要制定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按摩下肢肌肉, 遵医使用抗凝药物和使用弹力袜,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3, 4]。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对比两组健康知识达标评分(以百分制问卷评价, 评分越高越好)、骨折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局部压痛程度评分(总分0~10分, 评分越低越好)、活动功能评分(总分0~100分, 评分越高越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尿潴留、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满意25例、一般满意18例和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对照组满意19例、一般满意17例和不满意9例, 护理满意度为80.00%(36/4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护理前后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 对照组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32±2.21)、(68.34±1.61)分, 实验组分别为(6.31±2.24)、(68.44±1.51)分;护理前, 两组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对照组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11±0.43)、(84.13±1.34)分, 实验组分别为(1.45±0.23)、(98.72±1.11)分;护理后, 两组局部压痛程度、活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實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健康知识达标评分、骨折痊愈时间对比 实验组健康知识达标评分、骨折痊愈时间分别为(96.24±2.41)分、(12.56±1.61)周, 均优于对照组的(85.41±2.17)分、(16.41±3.27)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