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物价持续增长的原因

2019-12-04潘婧雯

价值工程 2019年32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对策

潘婧雯

On the Reasons for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China's Price

FAN Jing-wen

摘要: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政策的滞后效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农副产品减产相互交错,最终造成了物价上涨的局面,为缓解物价增长,必须结合多方力量,对经济时局做出合理预测,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rices have continued to rise, and the reasons behind it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The lagging effect of policies,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rising labor and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the declining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have finally led to a situation of rising prices to alleviate price increase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multiple forces to make reasonable predictions abou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mote s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关键词:物价增长;经济危机;政策影响;国际时局;对策

Key words: price increase;economic crisis;policy impact;international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7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2-0059-02

1  中国物价增长的背景

2007年8月,美国“次级贷危机”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9月,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

此次金融危机被称为“华尔街海啸”。在华尔街海啸的冲击下,国际经济失衡,我国经济也未能幸免,2008年,我国出口额度急剧下降,2009年,中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口高达2400万人。巨大的经济波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正常生活,使国民的消费信心锐减。

为刺激投资与消费,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调控政策,对我国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隐患;近几年国际形势的改变也为物价增长创造了条件。

2  中国物价持续增长的具体表现

2019年8月9日新华社发布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医疗服务价格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5%;居住價格上涨1.9%;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

2019年9月,国家统计局披露8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8%,连续6个月涨幅超过了2%。CPI的上涨,代表了老百姓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资金增加,意味着实际工资减少,造成“钱不值钱”的现象。据调查,在过去的30年里,猪肉价格上涨15倍,蔬果、鸡蛋等食品及交通运输的价格上涨20倍,住房与医疗价格上涨50-100倍。

3  中国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3.1 为缓解2008年经济危机,政府的干预措施为物价上涨埋下隐患

自2003年,我国经济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消费水平提高、物价也在稳定增长。2008年华尔街海啸失控,为应对消极、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同年11月,我国政府推出高达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2009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相应调整。

政策实施效果显著,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3%,2011中国GDP增长率为9.55%,直至2018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6%,近年来GDP增长放缓,但连续几年经济增长导致的收入效应的释放使得物价增长。①政府为缓解金融危机,大力开展基础性设施建设,例如修建铁路、公路,建立、改造保障性住房,增加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增加,工资上涨,导致国民消费需求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的增长。②投资拉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方法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使得银行放贷增多,国民将更多的进行房地产、基金投资,房价等固定资产价格上涨。企业向银行贷款支付员工工资、进行企业运营投资,增加了金融市场中可自由流通的货币量,刺激市场需求,物价上涨。

3.2 巨额外汇储备

我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与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吸引了大量外资。资本的大量流入,造成巨额的外汇储备,其主要原因有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热钱大量涌入。

3.2.1 持续贸易顺差

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既有国内原因又有国际原因。

①科技进步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使得对外出口的产品的质量提高,由于出口产品低廉的价格,增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消费增加。②相较于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涨势,我国居民的消费的增长有些落后。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居高不下,制约着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欲望,国内需求长期相对不足,致使企业为增加盈利,将销售市场扩展到国外。③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不少国家将加工制造工厂搬至中国市场。中国依据自身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外资的大量涌入造成了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局面。

3.2.2 热钱大量涌入

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资源储备与消费市场,对我国实施大力投资,造成热钱大量涌入的局面。热钱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内以钱生钱,但并不会增加就业、提供服务与商品。热钱涌入,加大了外汇占款规模。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银行增发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增加引起物价上涨。

3.3 农产品供求失衡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基础的部门,起着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间接影响就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等问题,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3.3.1 气候反复无常导致减产

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复无常,使得部分农产品大量减产,例如2019年年初,山东烟台、陕西洛川、云南等地,遭遇了冻害、冰雹等灾害,使得苹果减产达到60%。

种植业、畜牧业也会受到传染病的影响。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造成了养猪户巨大的损失,养猪费时长、投资大,使得部分养猪户放弃养殖,猪肉产量呈现“断崖式”下降。

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此局势下,必然引起价格飞涨。

3.3.2 种植面积降低

农产品产量受种植面积的限制,部分农民会因上一年度的蔬果没有卖出理想价格而在本年度减少种植面积,例如2018年柑橘、草莓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滞销,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民对2019年的销量进行重新估计,减少柑橘、草莓的种植面积。物以稀为贵,蔬果产量的减少驱动着其价格的提升。

3.3.3 政府政策影响

政府对社会生产有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政府政策的实施间接地影响我国物价。例如2019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保障生猪生产发展。生猪散养户纷纷关停,生猪养殖数量大大减少,同年的非洲猪瘟于猪肉产量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猪肉供不应求,只能通过物价上涨维持市场平衡。

3.4 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3.4.1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

中国主要靠加工制造业参与到国际生产的分工合作之中,但中国国内原材料供给能力有限,需大量进口生产材料。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虽然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大,但在国际上没有定价权,只能被动的接受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美元的走软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我国的生产成本,使市场价格上涨。

3.4.2 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国内企业也在竞争低廉的劳动力,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价格上升。近年来,由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我国劳动力储备逐年下降,不少地区出现了“用工荒”,企业为了招揽足够的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人工资。

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成本因素。

4  物价上涨的对策

抑制物价上涨的首要工作是缓解通货膨胀,持续的通货膨胀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

4.1 把握局势,对症下药

①政府应密切关注国际局势,采取适当的经济调整措施。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逐渐将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率,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转型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②优化信贷结构,鼓励银行加大对重点工程和薄弱领域企业的信贷投放,严格控制银行对高污染、高风险、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投放。完善资金配置,增加信贷对社会的积极效用。③加强经济社会流动性稳定,政府应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定货币的流动性。适时、适度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为未来经济增长孕育新的生命力。

4.2 完善金融市场

坚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不可盲目追求经济过热。

①协调各层次市场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就必须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衡发展,防止一方发展过度对另一方的发展造成冲击。两个市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②增强各层次市场的联系。要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使得公众可以及时获得市场信号,对未来市场发展做出预期。③规范市场,完善监管体系。政府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市场监督体系,适时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以促进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加强投资教育,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

4.3 推进新能源的使用

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我国工业生产造成了冲击,我国应逐渐放弃以煤炭、石油为主要能源的生产、加工方式,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加大对我国自然资源优势的利用。新能源的使用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储备不足的问题,减少从国际市场对化石能源的购买量,有效的降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同时,新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发展必将促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

4.4 关注农业发展

物价的变动最先体现在日常用品之中,为维持物价稳定,政府更应关注农业的发展。①及时为农业工作者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补贴,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条件。帮助农作物滞销的农民寻找销售渠道,避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加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投入,实施农业生产科技创新战略,加大农作物产量,提高我国农产品自给自足的能力。③保护耕地,绿色发展。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农业健康发展,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治安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5  结语

我国物价持续上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政策的滞后效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农副产品减产等原因相互交错,造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局面。稳定物价就必须先缓解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稳定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应充分认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配合适当的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期,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冉从敬,曾畅,等.近十年中国金融学可视化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1):29-36.

[2]王丽,毛泽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状態空间模型的估计[J].武汉金融,2014(7):18-21.

[3]来进琼,尹立明.施工合同中物价波动风险及合同管理建议[J].价值工程,2018,37(35):6-7.

作者简介:潘婧雯(1998-),女,山东枣庄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精算。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