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纸质藏书复选和剔除工作

2019-12-04魏侠

价值工程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Discussion on the Re-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Paper Collectio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EI Xia

摘要:纸质藏书质量直接影响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并实现教育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复选、剔除工作原则、标准和工作方案,使藏书的结构能够始终保持整体结构的动态的最佳状态,为满足高校师生学习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paper colle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library's ability to provide document resources and provide education for readers. By expounding the principle of re-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work principles, standards and work plans, this paper enab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on to maintain the optimal state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to provide quality services for the students and students to study and study.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质藏书;复选剔除工作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paper collection;re-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2-0029-02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础载体。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完成“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馆藏资源中的纸质图书质量、排架、借阅率等因素,直接影响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并实现教育作用。藏书的复选和剔除是保持藏书优良结构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藏书的复选、剔除,藏书的结构能够始终保持整体结构的动态的最佳状态,为满足高校师生学习科研提供最优的服务。

1  藏书复选和剔除的沿革

1.1 复选,《图书馆情报学词典》解释是指“图书馆对已经入藏的图书所进行的再次选择的过程

通过对藏书的再次选择,了解图书馆藏书的利用情况,从而确定哪些书能继续保存以供利用,哪些书应进一步补充应增加品种和复本,哪些书失去使用价值应从藏书中剔除出去”。“复选”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原苏联图书馆学者格里哥尔耶夫教授在60年代提出的。针对“复选”的理论提出了“初选”,“初选”“复选”相辅相成,通过复选剔除无价值的图书,利用有限的空间,保存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复选为初选图书提供选书依据,使图书采访人员在采购图书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利用有限资金购入适合本馆读者多样性的需求,为教学科研的未来需求提供有前瞻性的知识储备,为藏书的补充提供有力的保障。图书馆复选工作逐步被图书馆界认可,成为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范畴。

1.2 剔除, 图书馆将藏书利用率极低和无用的图书移除馆藏之外的工作,称为剔除

在我国1917年,杜定友在《图书馆学概论》中第一次提出剔除问题。古代图书“藏书楼”思维模式,重“收藏”的理论,一直融入到图书馆的工作中。复选和剔除工作基本处于“呆滞”状态,“剔除”仅限于图书的破损淘汰。直到70年代末,藏书的剔除工作才得到明确的认识,出现有关的理论研究著作。剔除工作得到了相关重视。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卷,在论述图书馆书刊淘汰工作时,就使用“删除”。藏书的数量、质量、空间的相互关系矛盾,一直困扰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当今,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为了教学科研的需要,增加了购书经费,大量的图书入藏。文献只进不出的方式,造成书库的藏书空间拥挤,排架困难。影响到读者的检索利用。剔除工作促成馆藏图书的除旧布新,逐步被重视推广。

2  藏书复选和剔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教师的学习和科研需要。而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是满足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藏书的数字和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重视度,这个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问题。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提到:图书馆应合理组织馆藏纸质资源,便于用户获取和利用,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而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则是满足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保持藏书结构动态、科学、良性循环的状态,复选和剔除是最有效的方法。复选和剔除工作能改善藏书环境,使新购入图书能顺利上架,读者有书可寻;复选和剔除工作提高购书的准确性,为藏书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实践、探索,制定出适合本馆的复选和剔除工作准则,使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呈现的是:科学、實用、合理。“完美”的动态藏书结构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舒适、便利的有力保证。

3  藏书复选和剔除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复选和剔除,是图书馆业务常规工作。需要遵守适合自身图书馆的特色原则。在图书馆藏书采访工作中,购买图书的第一次选择称为“初选”,对于已经入藏的图书按照相应原则进行筛选称为“复选”。从中确定哪些书失去利用价值,应从藏书中“剔除”,哪些书及时补充,保持藏书结构的最优状态,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藏书开展复选和剔除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3.1 完整性原则

在藏书的复选和剔除工作中,图书馆藏书结构的整体框架要保持。要客观地的继承本图书馆的收藏痕迹,在剔除中尽量保留图书种类,只对复本加以处理。

3.2 实用性原则

书馆的藏书结构有“共性”,每个图书馆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服务。“藏以致用”要体现在每个读者身上。因此,在满足于大部分读者的检索要求,对待本校特色专业,专业知识的个性尤其特殊的研究轨迹,藏书的收藏保留应和本校的重点学科一致。

3.3 经典性原则

文学名著、学科顶尖科学家的著作,原则上保留。由于有多种出版形式,只是在量上加以控制。例如:《飘》/(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三国演义》/罗贯中著;光学/(英)牛顿著。

3.4 时效性原则

科学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时代飞速进步,导致知识的载体文献的老化。大量的“无利用图书”占据排架空间。新书无法上架的矛盾日益突出,复选和剔除工作就是要改变馆藏图书的“呆滞”状态。

3.5 预判性原则

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计划,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涉及到科学基础属性,不可根据半衰期、借阅率等原因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本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存在“潜在性”价值使用的图书应保留。

4  藏书复选和剔除的工作标准及方法

复选、剔除工作的开展,节约了馆藏书库的排架空间,方便新书能及时排架流通,使馆藏图书始终处于一个“新”的状态。文献馆藏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率,根据一般标准一个图书馆如能满足读者需求80%-90%,其藏书就可算是达到了最佳规模。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动则上百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22大类的图书在复选和剔除工作中是很繁琐的工作。在遵循基本原則前提下,每个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适合本馆复选和剔除详细的工作标准及方案,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每年定期的开展这项工作。即可为明年的采访计划提供相应的购书技术支撑,又可为全年本馆业务工作指标的完成提供数据支撑。让馆藏图书保持合理、科学、实用微循环的状态,尽最大可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1 以藏书的内容为标准

不符合本校教学科研需要,内容不健康,政治观点有异议的纸质图书应严格剔除,为读者提供一个“干净”的阅读环境和“健康”的阅读导向。对一些优秀的图书,对高校学生加以推荐、引导。多举办一些如:新书推荐、主题阅读、读书沙龙等方式,使学生教师更加全面、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定期的举办知识比赛、有奖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2 以藏书时效为标准

新的形势下衡量高校图书馆工作标准以及业务行业的评估,已不再是馆藏量的多少,保存了多少珍贵孤本,而是更多的注重文献的传递、有价值资源的开发。文献的使用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退,计算文献的使用“寿命”。据有关资料统计:中文文献的半衰期约为6年;外文文献的半衰期约为8年;国外和新兴学科文献的半衰期要长一些。参考这些半衰期理论,复选和剔除工作应同文献的的“衰老”速度一致,定期对图书筛选,即考虑文献的检索的完整性,又可是保证馆藏文献资源具有检索“活力”。

4.3 以藏书借阅率为标准

读者的借阅率是衡量文献质量的重要的标准之一。任何物体都要有利用的价值,书也不例外,一本书进入书库阅览要经过采访、加工、分类编目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进入书库收藏、流通。图书只“藏”不“用”就没有使用价值,占据了书架的空间,日积月累新入库图书无法上架,不利于书库的管理,影响读者的利用。在开展复选和删除的工作中,利用图书馆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外借模块统计每种书被读者的借阅次数,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2大类按类计算,在同一时间段,处在“零“借阅的纸质图书,应考虑下架。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如:文学名著、经典著作、图书的半衰期等。特别是专业性很强的文献,利用的人群范围很小,利用率低应特殊对待。

4.4 纸质图书复选,剔除后图书的处理方式

通过复选,剔除下来的纸质图书,应采取慎重的处理方式。此类图书并不意味着失去使用价值,应考虑采取以下方式处理。①依据本馆图书复选和剔除的标准,图书馆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馆藏图书复选后,进入剔除状态的纸质图书,不能采取完全剔除的方式进行处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排架空间不够,使新书无法上架,此类书采取的方式,归入三线书库采取“密集排架”的方式储存,作为读者需求的一个补充。②专业性强,利用率低的图书,这类书并不能代表没有利用价值,其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只是专业特性使其利用人群范围很小,对于此类书的处理方式,可保留种,其复本可以归入相应学院资料室,方便相关专业读者就近检索。③适合大众阅读的图书,高校图书馆服务宗旨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由于日积月累或选购图书的疏忽,普及读物、科普类的图书数量增大,此类书只是量大、服务人群不适合,不是失去利用价值,应下架集中,采取赠送、打折售卖等方式。④对待外观破损、内容不健康等完全不适合流通的图书,应下架整理成表格报废处理。怎样选“好书”、藏“好书”、用“好书”,是体现图书馆职能的重要标志。纸质藏书的复选和剔除工作中找出图书“呆滞”原因,即可为图书的采访工作中的选书提供参考,及时修正采集图书的原则,又能提升馆藏图书质量,使藏书在有效的空间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刘兹恒.图书馆藏书[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26.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8-10-06].

[4]刘霞.谈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建设的重要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2):77-78.

[5]刁勇.剔旧、剔除、复选辨析[J].图书馆建设,2012(6):24-26.

[6]徐国兰.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利用实证研究——以SDUT大学图书馆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21):296-299.

作者简介:魏侠(1963-),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